周硕沂:一生书写“女书”之歌

2022-04-24 08:53吴华良
传记文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女书文字

吴华良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鉴定部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位于山清水秀而又十分闭塞的湘桂边境。在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邻近一带的妇女中流传着一种奇特的文字,字体倾斜而修长,呈菱形,看上去有点像蚊子,当地人称之为“蚊型字”。据考证,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专用文字,只在上江圩一带以母女和妇女之间相授的方式流传,因此而被定名为“女书”。

女书源流

女书是汉字发展中一种女性专用的变体字,讲的都是有关女性的事,包括婚姻家庭、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女红艺术、文化娱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情操等,反映了上江圩镇及其邻近一带妇女的喜怒哀乐,以及她们在封建制度压迫下所表现出的愤怒与抗争。

通过专家多年的考察研究发现,女书起源于舜帝南巡时带到南方的部落联盟文化,不但古老,而且奇特,作品内容丰富,反映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生活,特别是在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以及民间文化艺术等广阔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统一了汉字,但由于封建社会严重的男尊女卑意识,当地妇女没有资格学习和使用秦朝改革以后的统一文字,而根据当地的习俗,她们一直有相互交流的传统与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用当地原有的方言文字来交流,女书文字因此而得以发展与延续,并代代传承。

初识女书

著名女书专家周硕沂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究女书,并以一部长达35 万字的《女书字典》挽救了濒临失传的女性文字。他是第一个发现并研究女书长达半个世纪的民间学者,被誉为“女书男传第一人”。

周硕沂,1926年出生在江永县允山镇一个偏僻的农村,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2 岁那年,他去嫁到上江圩葛覃村的姑姑家做客,发现当地的女人不论长幼,聚在一起吟唱一种好听的歌谣,时而乐陶陶,时而泪涟涟。跟着看热闹的他,对这种“传女不传男”的歌谣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又在家中发现了一本由六代祖母所书、被译成女书广为传诵的《训女词》。看着那宛如“天书”般的奇怪文字,周硕沂立志一定要把它弄懂。

1952年,周硕沂被分配到江永县文化馆工作,终于有了学习和研究女书的机会。他深懂要研究女书,首先必须搜集资料,还要学会翻译。出于对女书强烈的兴趣和感情,加上他能说一口地道的本地土话,很快便打听出葛覃村有个名叫胡慈珠的老人,不仅能读会唱女书,还能创作女书作品。于是,他叩响了老人的屋门。几经恳求,古老的女书才从老人笔端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周硕沂眼前。面对那一摞古色古香的线装书和扇帕,周硕沂如获至宝,被这种神奇的文字迷住了,在老人家一住便是半个月。老人除教他认字外,还替他搜集女书资料,提供线索,并亲自创作了一篇作品,请他在内容、修辞上加以修改润色。这就是后来记录在《江永县解放十年志》中的《女书之歌》。

周硕沂

周硕沂从葛覃村回来后,把搜集到的400 多个女书单字重新抄写、装订成册,连同《女书调查简介》寄给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郭沫若委托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周有光给他回信。信中除了肯定他的成绩外,还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周硕沂兴奋异常,更坚定了探索和研究女书的信心。

周硕沂撰写的女书简介

苦心研学

不幸的是,1958年周硕沂被打成了“右派”,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然而,他那颗挚爱女书的心依然顽强地跳动着。上山砍柴,他用树枝在地上划女书;下田割禾,他用镰刀在泥巴上刻女书。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等妻儿睡着了,他偷偷地点起油灯,在废纸上书写女书、研读女书。妻子理解他,让他在那漫长的黑夜重新拥抱女书。就这样,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周硕沂将原先掌握的400 多个单字和十多支女书歌一一默写出来。他坚信,女书终有重见阳光的一天。

1979年,周硕沂被调回县文化馆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他在复职后的第二天便开始了重新研究女书之路,重返“女书之乡”——上江圩葛覃村。“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周硕沂踏遍了上江圩的每一个村落山寨,访遍了这一带水平较高的所有女书传人。在学习搜集资料的同时,他还鼓励女书传人恢复女书的写作。

研究女书,仅靠搜集、保存是不够的,作为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深入研究才能充分展示其价值。要使女书走向世界,必须要学会语言交流,而要达到这一步,首先要学会使用国际音标。对于周硕沂来说,48 个音标如同48 座连绵耸立的高山,要翻越这些“高山”绝非易事。他听录音,看电视,到学校请教老师,甚至连读初中的外孙也成了他的“家庭教师”。每次有外国专家来江永,他都不放过求教的机会。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48 个国际音标,为此后准确翻译女书创造了条件。

女书传播

1980年夏天,中南民族学院(今中南民族大学)的青年讲师宫哲兵在江华一带进行民族事务调查时,意外地听人说起江永县上江圩流传着一种只有女人能解读的奇特文字。于是,他赶到了上江圩。一路上,看到女人写女书、吟女书的情景,很是好奇,遗憾的是,她们讲的是方言,宫哲兵听不懂。后来,他四处打听,得悉有个叫周硕沂的人,既通女书,又会“土话”“官话”,随即向这位周先生请教。有了周硕沂这位向导兼翻译,宫哲兵终于弄懂了上江圩女人们所唱的歌、所写的文字的意思,有人还把珍藏多年的家传女书手抄本送给了这位青年学者作纪念。在周硕沂的帮助下,第二年,宫哲兵主编的20 余万字的《妇女文字和瑶族千家峒》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国内外语言文字学专家,纷纷来到这个位于湘桂边境的偏僻小县。来江永县研究女书,自然就要找周硕沂,周硕沂从不推辞,除了做向导和翻译,他还把自己整理的女书资料赠给国内外友人。正是有了周硕沂的无私奉献,研究女书的队伍不断扩大。短短的几年,他先后接待了来自15 个国家和地区的50 多名专家学者。

女书的传播引起社会关注,更激发了周硕沂研究女书的热情。他一头扎进山圩,只要听说谁会女书,就拜谁为师。听说卢八女老婆婆熟悉和喜爱女书,他就虔诚地拜她为师,经卢八女介绍,他又结识了善于创作女书的义年华、高银仙等老人,并虚心向她们请教。1982年,中南民族学院成立了“妇女文字研究合作小组”,周硕沂被聘为小组成员。该小组在江永考察期间,他既当向导,又是翻译,收获颇丰。专家们不懂江永土话,而要推介女书,必须介绍女书的音、义及作品内涵。周硕沂废寝忘食,用克服重重困难学习的国际音标,撰写了方言通假用字的词汇初稿。

宫哲兵主编:《妇女文字和瑶族千家峒》

专家学者们研究和考察女书的思路,给周硕沂以极大的启发。他重新制定了计划,用全新的理念继续女书的采集整理工作,把数十万字的女书作品分门别类,整理编辑,挑选出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品留存。这些作品内容完整,具有代表性,是一套集收藏价值、研究价值为一体的女书文字资料。1992年,周硕沂和清华大学教授赵丽明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其光合作编译的总计17 万字的女书资料总汇——《中国女书集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女书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女书”走出国门

1996年,周硕沂应北京大学邀请到北京讲授女书。期间,他结识了来自日本的远藤织枝女士。远藤织枝女士是日本文教大学教授、知名女书学者,毕业于御茶水女子大学,主攻日语教育、社会语言学,著有《女性语言文化史》《中国女书研究》等著作。

周硕沂这次讲学意外的收获是得悉日本也有女性专用的文字。据远藤织枝向他介绍,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也流传着一种女性专用而男人不闻的文字,被称为“平假名”。平假名是为了写作和歌、物语而诞生,是一种日语使用的表音文字,除部分平假名之外,其余均由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形成于公元9世纪,早期为日本女性专用,所以又称“女文字”,后随着紫式部所著《源氏物语》的流行,日本男性也开始接受和使用。

远藤织枝与周硕沂邂逅相遇,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位研究日本“女文字”的专家决定邀请中国女书研究专家周硕沂赴日本做关于女书的专题讲座,让更多的日本学者通过中国女性文字,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1997年冬天,周硕沂正在家中埋头整理女书资料,忽然听到有人叩门,开门后,看到的正是远藤织枝!几句寒暄之后,远藤织枝微笑着从包中取出已经为周硕沂办好的赴日本所需手续凭证,周硕沂一下子怔住了,他以为远藤织枝请他赴日本讲学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没有想到竟然成为事实。11月13日,周硕沂在远藤织枝陪同下,从桂林乘飞机到上海,再从上海转机飞赴东京。当他走出舱门时,前来迎接的有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员和依托日本外务省、文部省筹办的“中国女文字及女性文化实行委员会”成员。欢迎仪式后,他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由人类学、方言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200 多人参加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上,他作了关于中国妇女文字的学术报告,并当场进行女书示范表演。他的报告和演示,深深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学者,常常被掌声打断。随后,他连续三天在东京作女书文字学术报告,场场爆满,还是不能满足日本学者强烈的求知欲,于是他又被邀请到大阪进行学术交流。在日本的6 天里,他一边作报告,一边展示自己的女书作品,引来众多参观者和研究者,他们为中国古老而伟大的文明所折服,盛赞中国保存了这一宝贵灿烂的文化遗产。即将回国时,很多专家学者前来送行,远藤织枝更是依依不舍。周硕沂应邀在他们的笔记本上用女书书写祝词,签名后以作留念。

搜集、整理、研究女书几十年,周硕沂成果颇丰,他还帮助过很多外国学者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众多国家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关于女书研究的重要论述,让女书这一古老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他的名字也因此被编纂入《世界名人录》第四册中。

为了让女书永久地流传下去,为了给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方便,周硕沂不顾年事已高,不畏严寒酷暑,埋头投入到女书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2002年11月,由他编著的《女书字典》正式出版,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女书的字典。

周硕沂编:《女书字典》

国家收藏

2006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周硕沂书写的女书书法作品157 件(套)。

这些女书作品均属于诗歌体,每句字数固定,大都是七言诗,少数五言诗,也有七言间五言、五言间七言和长短句等。其形式以卷轴、扇面、线装书为主,具体可分为三类:一为创作。也就是作者自己炼词造句,连句成段,集段成篇,包括三朝书、结交书、慰问信、祝贺信、传记、祭文等;二为记录。包括儿歌、耍歌、哭嫁歌、祷神诗、歌谣、谜语等,是记录流传在民间口头上的民俗艺术;三为翻译。是指社会上流传的汉文唱本,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卖花女》等,另外还有一些唐诗宋词等。这批作品书写规范、字体秀美,做工精致。其中女书作品《贺三朝》是当前搜集到的女书资料中数量最多的作品。

周硕沂女书作品(部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贺三朝是当地一种流行的传统礼节,指的是年轻妇女出嫁后的第三天,其娘家亲眷、姐妹及要好的女友,都必须写一封女书作为贺礼,到男方家去向新娘祝贺。此时,新婚男家的妇女宾客齐聚一堂,期待着三朝贺礼,以能够抢先拿到女书贺信来读为快。善于女书者,可以藉此欣赏别人的作品,不善女书者,请能认读者指教学习女书。《贺三朝》作品,内容多是表达对新娘的怜惜、歌颂、祝福、思念、教诲,充满娘家亲友对出嫁女的关怀之情。一个青年妇女,在出嫁后的第三天,若没有亲友修书前来祝贺,便会被人家看不起。因此,凡有亲人出嫁之家,即使自己不会写,也要备些薄礼去请人代笔。善于女书者,因此而得到人们的尊敬,并能够获得一些微薄收入。贺三朝渐渐成为女书代代相承的一种方式。

这些珍贵的藏品一方面体现了周硕沂对女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反映了他为发现、拯救、保护女书文化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2006年10月12日,周硕沂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0 岁。斯人已逝,留给我们的只有他的女书作品以及他对女书的挚爱。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57 件(套)作品,将永远铭记周硕沂为女书的发现、抢救直至举世关注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本文参考了周硕沂:《女书及其文字源流探讨》,远藤织枝、黄雪贞主编:《女书的历史与现状——解析女书的新视点》,《永州文史》第二辑等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女书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后女书时代女书的艺术传播研究与应用
会说话的书
会说话的书
梦中的文字
深山里的野玫瑰
女书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江永女书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