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锦锋 刘欣
(榆林市第二医院,(1.介入放射科;(2.心血管内科,陕西 榆林 719000)
血栓主要是指凝结在深静脉血管内的血凝块,而深静脉血栓则是指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血管内的血液凝结,堵塞管腔的同时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导致患者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或者继发性静脉曲张[1]。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多以抗凝治疗为主,但经研究[2]发现,单纯的抗凝治疗效果有限,若未能有效阻止静脉血栓脱落则容易导致血凝块脱落在管腔内,随着血液的运行到达肺部,引起肺栓塞,造成患者死亡。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临床用于预防肺栓塞最常见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因肺栓塞造成的死亡率,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方面效果显著[3]。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而言,静脉通畅率是鉴定抗凝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其相关影响因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彼此之间又不完全一致[4]。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静脉通畅率的因素,为提高静脉通畅率提高参考。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87例。纳入标准:经临床体征检查以及静脉血流图和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已成年,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知情的前提下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书。排除标准:住院时长在半个月以内的患者;存在手术、抗凝和溶栓治疗禁忌症或者参与本项研究前已接受过上述治疗;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或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先选用1%~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生产企业: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390;规格:1.8 mL:36 mg)进行局麻,随后采用改良塞尔丁格技术对患者的健侧股动脉进行穿刺,置入5F血管鞘后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深静脉开口位置后置入静脉滤器;最后再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的患侧腘静脉进行穿刺,置入导丝和导管鞘,在血栓位置置入溶栓导管进行溶栓治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治疗信息,具体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血栓分期、发病位置、治疗方式、手术时长、卧床休息时长、住院时长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等。
1.3观察指标 参考第2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5]评判静脉通畅情况。单侧下腔静脉通畅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双侧下腔静脉通畅率=[(治疗前左侧得分+右侧得分)-(治疗后左侧得分+右侧得分)]/(治疗前左侧得分+右侧得分)×100%,以通畅率在50%及以上表现疗效显著,以通畅率不足50%表示疗效欠佳[6]。对比疗效显著组和疗效欠佳组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治疗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静脉通畅率的危险因素。
2.1静脉通畅情况调查现状 87例患者中通畅率在50%及以上的患者39例,占比44.83%;而通畅率不足50%的患者48例,占比55.17%。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2.2疗效显著组和疗效欠佳组一般资料和相关治疗信息比较 两组在手术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史、治疗方式、发病部位、手术时长、卧床时长、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疗效显著组和疗效欠佳组一般资料和相关治疗信息比较
2.3影响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差异的选项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药物溶栓治疗、患有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偏高是影响静脉通畅率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为避免溶栓或取栓过程中栓子的脱落引发肺栓塞,临床多通过放置静脉滤器的方式进行预防,但该方式对于患者患侧肢体静脉通畅情况的影响却始终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本文结果显示,通畅率在50%及以上的患者占比44.83%,不足50%的患者占比55.17%,由此可见,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静脉通畅情况并不理想,整体治疗效果欠佳;在对比两者一般资料和相关治疗信息发现,疗效显著组患者与疗效欠佳组患者在诸多因素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药物溶栓治疗、患有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偏高是影响静脉通畅率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药物溶栓治疗难以有效消除血栓反应的敏感性,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而言,更难以有效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并且预后情况并不理想[7]。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因其血管内膜已经发生慢性损伤,血液中的促凝因子较多,故而更易发生静脉血栓造成滤器堵塞[8]。纤维蛋白原属于一种单体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凝血功能,当白细胞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时则会增强血小板的活性,对凝血酶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大量二磷酸腺苷被释放,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加速血栓的形成[9]。正因如此,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联合采用药物溶栓与机械取栓进行治疗,加强对患者基础的疾病的筛查与干预,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指标,维持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进而降低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下腔静脉滤器的通畅率[10]。
综上所述,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受单纯的药物溶栓治疗、糖尿病史、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偏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静脉通畅情况并不理想,故而需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干预,从而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