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智浩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生物的学科中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形成深厚的生物学科素养,因此需要对学习到的生物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学科融合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文研究学科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阐释当今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现状,并针对性地从学科体系、学科内容和学科思想三个方面分析生物学科融合的措施。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引言:
在当代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有高尚的教学素养,还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寻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有着高超的技术水平,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而生物学科与其他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学科融合,通过其他学科的概念、原理审视生物学科,开阔学生的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现状
生物学科独特的学科属性造就了基于其他的学科联系紧密。初中阶段属于知识的储备阶段,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够。教师对学科融合保持积极的态度,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不能够熟练地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的次数较低,无法有效地完成学科融合任务。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希望在生物课堂中交叉其他学科,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目前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内容渗透,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基础和方式
(一)学科体系融合
在开展学科体系融合的时候,需要有学科教师承担任务,但是面对分散的学生需要以整体的思想照顾班级,让学生融合自身认知。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融合的方法,很难对知识形成融会贯通啊。因为教师的自身储备远远高于学生,具有融合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改变教育的观念,树立学科融合的知识理念,主动地进行学科融合,积极的提高自身的学习,研究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以班级的具体学情出发,合理地安排融合,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从而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思想运用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科体系相互融合。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有着学科融合的意识,并不能够只是记忆知识,需要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的应用,寻求知识学科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体系的融合,更新自身的学习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当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及时地向老师请教,解决问题。
(二)学科内容融合
在学科内容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例如与语文知识的交叉融合过程中,需要以我国的历史作为背景,利用我国长时间的农业生产中的谚语等文化。例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本质上来说体现了生物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农田的生态。从而实现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融合,体现了生物知识的多样性。不同学科的融合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科的特点。从而让开展的过程更加具有行为规范。例如生物学和物理学都同属于自然科学,更加注重逻辑思维,二者具有实验特点,都是以生活中的事情出发,通过实验来进行求证。生物与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都需要依赖于实验来加强对知识的认知。学生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做大量的物理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实验方法对生物知识探究。
(三)学科思想与技能融合
不同的学科之间可能会有相似的思想与技能,具有融合的可能。例如数学中的思想可以传播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数学的方法和技能去解答,才能够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而将数学的图表等思想融入生物学科中,能够通过定性的描述,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审视,在生物学习中提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对生物规律的研究。利用PPT、 word等进行实验。并且目前的多媒体技术更为发达,能够通过投影仪等方式对标本进行探究。即使是美术学科中的相关技能也能应用在生物学科中,实现深层次的融合。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技巧,而在生物的学科知识当中有着众多的生命奇迹,例如DNA双螺旋结构等等都非常符合是对称美的特点,可以将美学的相关知识融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于生命的伟大产生感叹,对生物学科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生物学科是初中教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科融合能够将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方法与技能引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尤其是当代学生更加注重多方面培养,在生物学科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能够促进知学生知识吸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勤,王辉,党维,等.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融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报告[J].试题与研究,2018, No.949(10):185-188.
[2]涂岚.基于核心素养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DC207A2-B840-4791-9EF1-DB20C10EAC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