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担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英语师范专业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担当民族教育大任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任,培养出的人才需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文化传播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育人能力。高校需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专业理论与德育元素的有机融合。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构需要创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模式,重构教学关系,重点是挖掘德育元素,构建德育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统一,在专业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实现育人价值。
关键词: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构;三级课堂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3.05-),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英语教育教学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高校担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要在培养人才方面下真功夫。
一、课程思政在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纲要》强调,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功能。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职业素养、身心素质,能娴熟地运用专业科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兼具扎实学识和“厚生”情怀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批判性吸收世界文化精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
英语师范专业担负着培养能担当民族教育大任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任,培养出的人才需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文化传播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育人能力。因此高校需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专业理论与德育元素的有机融合。当前,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课重专业知识传授、轻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分离且轻视第三课堂的现象。培养出的学生知识视野狭窄、思维方式单一、实践能力欠缺、创新意识不足,有的学生甚至高分低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依赖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程。然而,大班化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微乎其微,日常繁杂事务占据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多数高校选择用严格的管束将学生约束到课堂里,是否全勤决定了课程成绩是否及格,是否完成作业决定了课程成绩是否优良。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便无法在育人工作中发挥正向作用。外语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外语专业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学习上,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重语言能力而轻价值观传输,国外意识形态极易通过语言学习进行渗透。高校在外语专业教师的聘用上也是重语言能力而轻思想状况,对有西方留学经历教师的思想状况审查不严现象时有发生,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隐患。高校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诉求,课程思政在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尤其重要。
二、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构
课程思政需要调动高校内外一切力量,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成长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宏大叙事中,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秋芳教授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构不是另外开设课程,而是需要创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模式,重构教学关系,重点是挖掘德育元素,构建德育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專业教育有机统一,在专业教学、教育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育人目标。
(一)顶层设计同向同行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构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高校决策层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需要认真研究师范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OBE)理念,用成果导向理念引领师范教育改革,认真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范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教学管理和考核、教学质量把控等方面需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目标。高校党委需要切实参与到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各项工作的决策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体系中,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构建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的三级课堂、三全育人、同向同行的育人大格局。
(二)打造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构需重点打造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的传统理念,落实“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切忌认识片面化,错误地理解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造成重思政而轻专业,使专业课程既不专业也达不到课程育人的目标。专业教师作为第一课堂的施动者,主要负责人,要科学落实课程思政理念。高校党委牵头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带领专业教师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增强育人意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专业教师发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能力,进而帮助专业教师养成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自觉发掘思政元素,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使专业课教师真正发挥“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主体作用。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成立了“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室”,组织师范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中小学教师代表,定期召开研讨会,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师范专业学生成长成才所需,切实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在教材的选用上,英语师范专业教师要在满足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前英语师范专业学生中有关出现的文化自信缺乏症,部分原因是英语专业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太少,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外语教材体系,既能满足显性外语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要求,又能满足隐性的价值观教育需求,从而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在教学准备和课程讲授中,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备教材、备学生转化为备时代、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并在课程讲授中着重讲通政理、学理和事理,从而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之难、发展之惑。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横向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纵向结合学生评价、同级评价、上级评价,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结合教师教学效率,学生的内化效果和外化效益制定出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从而科学地反馈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帮助教师更好地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
(三)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
高校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课程育人的重要延伸。第二课堂的实施主体是团学工作辅导员,鉴于相当一部分辅导员的学科背景与所在院系无关,有些高校出现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两张皮的现象。第二课堂的覆盖面不广、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作用不大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工作室”的协同育人作用,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帮助专业教师提高在第一課堂发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育人的同时,专业教师需要参加到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帮助团学工作辅导员建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竞赛平台并担任学生指导和专业评委工作,开展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并科学评价活动效果,帮助学生在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的同时培养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师范专业毕业生需要有一定的育人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师领导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协同育人作用。
笔者所在学院着力打造发挥专业优势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通过举办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爱国主义情怀、思辨能力、国际视野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学好英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演讲比赛、跨文化能力大赛等系列专业活动,邀请专业教师参与到竞赛的培训和评委工作中,使得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专业素养,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四)开拓第三课堂创新育人阵地
英语师范专业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担当民族教育大任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做好德智体美四育的基础上要加大劳动教育,培育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通过上好第一课堂劳动课程,种好第二课堂劳动责任田,开拓第三课堂校外劳动大舞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在三级课堂劳动教育中让学生学习新时代劳动精神,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帮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并结合学科特色,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不断深化产学研创新融合,构建创造性劳动育人体系,将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成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弘扬者、引领者。
三、结语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思政不是开一门课程或办一个活动或搞一次志愿服务就能实现的,需要通过科学系统地从顶层设计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实施进行教育体系建构,达到既能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满意度的目的,从而真正落实OBE教学理念提出的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3]李小艳.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思考与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4]杨惠媛,赵建洪.外语教学课程思政改革论文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
[5]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6]杨金才.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2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