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分享式”教学

2022-04-23 22:08高娟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高娟

摘   要:“体验分享式”学习,是一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符合当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倡导“体验分享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强化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累,还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结构的建构,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体验分享式”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还是采用“单向灌输”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无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积极开展“体验分享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验和自学,并分享自己的智慧成果,从而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一、创设情境,营造体验分享环境

道德与法治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较薄弱,如果教师直接采用口述的方式教学,学生是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的,自然也就无法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更谈不上与他人进行分享。现代媒介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能化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情境,带给学生更加真实化的体验。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从而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媒介技术创设直观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体验与分享。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我国的版图像什么?你知道我国的全称是什么吗?”并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直观体验和生活经验展开交流和分享。然后,教师板书《我们神圣的国土》,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位置,并组织学生比较我国的国土面积和其他国家的国土面积,让学生感受我国疆域的辽阔。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说明我国的疆域辽阔呢?”让学生在分享中交流思想与感悟。现代化的媒介技术为学生带来了直观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视听体验活动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入生活,强化体验分享欲望

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现实生活关联密切,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基于自己熟悉的内容畅所欲言,积极分享。

例如,在教学《读懂彼此的心》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元素,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分享欲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你和父母发生过争执吗?你还记得是因为什么吗?”让学生基于这一问题,回忆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与冲突。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彼此的生活体验,并根据争执的原因,思考父母这么做的缘由。在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为学生剖析父母的心理,使學生理解父母的做法。

三、角色扮演,创新体验分享模式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意识到,当活动形式有趣时,学生会主动参与活动,自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当活动形式枯燥无趣时,学生会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可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重视角色扮演的学习形式,主动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创新知识的体验分享模式。

以《安全记心上》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进行体验和分享。在课堂上,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交通拥挤的图片,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在生活中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随后,笔者出示一则小故事:“小明的爸爸喝酒了,但是觉得自己还很清醒,想要直接开车回家,对此小明认为不妥。”然后,笔者让学生轮流扮演“小明”和“爸爸”,让学生在相互劝说中增强自己的体验,并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加深对酒驾危害的认识。在体验与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认识到酒驾的危害,还能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规则意识。

四、手脑并用,提供实践体验机会

“行是知之始。”实践是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的过程,实践体验能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然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许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知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弱化了知识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常规,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手脑并用,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认知。只有这样,在进行分享时,学生才能真正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例如,在《变废为宝有妙招》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实践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收集生活废旧物品的任务,为课堂教学“铺路”。在正式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垃圾的数量”“垃圾的种类”“垃圾产生的危害”等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课堂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物品,并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让学生给废旧物品赋予新的价值。有的学生将废旧衣物制成了工艺品,有的学生将塑料瓶制成了花瓶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拥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并在生活中养成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

五、合作交流,创建体验分享平台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当教师为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学生会基于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如果这时教师不为学生创建相互交流的平台,那么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会受限,无法从多元的角度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体验分享平台,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从多个角度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防御自然灾害的意义”“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等知识的认识,笔者采用了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等方式,带给学生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然后,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基于对学生的了解,笔者为学生科学地划分了合作交流的小组,让学生拥有了互动分享的平台,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学习质量。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在思维的碰撞中,对知识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学生完成了合作交流后,笔者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小组交流中的收获,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学习。

综上所述,“体验分享式”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打破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能依据自己的想法和互动交流体验,完成道德与法治知识结构的建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构建“体验分享式”的教学方式,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体验分享中感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凤菊.浅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151-152.

[2]王鹏.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课程,2021(51):158.

[3]高晓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1(34):8-9.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湖阳路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