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 张梅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坚定不移的执着性、鲜明突出的实践性、百折不挠的创造性、矢志不渝的人民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对我们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光荣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党的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2)01-0009-06
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伟大精神,我们党才能经得起各种大风大浪的考验。现今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当代青年更应勤学笃行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壮丽华章。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既可以作为时代引领,也可以作为实践指导。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建党精神的理论之源,在动荡的年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砥砺前行,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以及对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守。共产党人探求真理的道路充满坎坷,但共产党人不怕挫折,上下求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只有科学的真理才能指导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共产党人寻求真理、把握真理、信仰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两个必然”和 “两个绝不会”,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守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党在动乱中成长、壮大,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精神原点和基础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错误的思想、路线和方针作斗争,无论是面对党外还是党内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不渝、坚守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把它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根据实际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继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地探求并运用真理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坚持真理,才能坚定信仰,也正是因为基于此才牢固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念,共产党人才可以经受得住来自历史和人民的考验,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中国共产党坚信、捍卫真理,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推翻压迫阶级,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新时代,要实现理想,共产党人就要实事求是地掌握、捍卫真理,因为向着真理就是遵循规律,纵使筚路蓝缕,依旧一以贯之。 “遇事立,则是心立”,坚定理想,首先要捍卫真理即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汲取信仰的力量,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精神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是建党精神的宗旨之源,也是党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归因,党的初心和使命,即“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乘风破浪、一路前行。共产党的百年是与人民携手共进的百年,基于党的“根”在人民,因此共产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在人民,人民过得好不好是共产党人关心的重点和焦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其宗旨的生动体现,为此共产党人知重负重,勇敢地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近代以来,中国饱经磨难,人民无安宁之日,但清政府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虽然期间出现“觉醒者”先行奋起反击,他们寻求各种救国方案,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残酷压迫,无奈偃旗息鼓。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顺应历史和民意,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大浪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并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提供了可能。鉴于此,在党的实践奋斗过程中无处不彰显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做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2]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延续至今的主要动因,是指党为了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奋勇向前,这是共产党人顽强意志的深刻体现,也是建党精神赓续的强大动力。共产党人从来不怕牺牲,面对敌人的“獠牙”,他们坦然面对。党的一大的召开也是面临着重重阻碍,面对危险,共产党人不畏惧、不退缩,转站嘉兴的一条红船上完成了建党这一伟大使命。在革命的各个时期,共产党人总是面临着无数挑战和挫折,“牺牲时常发生”,共产党人就是这样越挫越勇,面对“三座大山”,共产党人英勇斗争,在革命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推翻压迫阶级的统治,使中国人民可以抬头挺胸地生活。中国共产党就是凭借这种顽强意志,才能带领中国人民从落后到被列强欺凌的处境走向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毛主席曾经豪迈指出:“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苦难吗?”[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锐意进取、守正创新,由此一步步创造了党的巨大历史成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凭着这种大无畏精神,中国共产党一步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小变大。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公仆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指对党忠诚,心系人民。毛主席指出:“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4]入党宣言誓词里面就明确写着“永不叛党”,这是共产党员的承诺和要求,党的二大要求共产党人务必要服从组织、保守机密,这也是考验党员信仰是否坚定的方式。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的情况下,党员务必要有坚定的信仰,唯有此才可以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陈乔年面对残酷无情的敌人,依然可以坚定地喊道:“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5]回首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诠释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新时代,我们党始终记挂着人民的需求和期盼,共产党人以“无我”的状态为人民换取幸福生活,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機制,让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现在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突出表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次“大考”中,全国上下一盘棋,中国共产党不但“答”得好,而且“答题”速度快,这完全可以证明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执政能力,并能够体现出党是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的。共产党从来没有漠视群众、轻视群众,反而一直情系人民、挂念群众,毛主席特别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6]790。共产党人先苦后甜、先人后我的原则,始终彰显着党的初心和使命,这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是立党之本和兴党之要。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特征
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特征是坚定不移的执着性、鲜明突出的实践性、百折不挠的创造性以及矢志不渝的人民性。伟大建党精神既有深厚的历史铺垫,又有深刻的时代穿透力,新时代,要充分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深刻把握建党精神的时代特征。
(一)坚定不移的执着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是在反复斗争和艰苦卓绝的恶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在此漫长的过程中,正是依靠着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执着性。共产党人在从弱小走向成熟的这条道路上,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无论是面对敌人的残酷压迫还是面对党内自己人的“叛变”等种种遭遇,共产党人依旧面不改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前行。毛主席指出: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志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6]1036共产党人始终是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具备这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执着性,才能带领人民从过去的“落后就要挨打”走向繁荣富强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论是卫星导航还是石油工程,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种执着性,激励我们敢于攻克艰难险阻,大踏步走好新时代的征程。从曾经被列强欺凌的弱国到今天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新中国,这是革命先辈们和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也要造自己的原子弹为我们换取和平发展环境的结果,也是后继者们排除万难接续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现有取得的一切成就与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执着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鲜明突出的实践性
实践性贯穿于建党精神之中,是建党精神得以孕育、生成的重要因素。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和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之后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状态,外受殖民侵略、内遭封建势力压迫,遭受着巨大苦难,中国人民更是饱受欺凌,清政府沉重的赋税全部强压在百姓头上,百姓就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期间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觉醒,寻找各种救国救民的方案,无论是封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运动,这些阶级发动运动的初衷要么是“为国”、要么是“为本阶级”,但最后由于阶级局限,他们不能承担起救国的重任,随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封建帝制,但此后的十年军阀混战,导致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境遇。毛主席指出: “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7]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些运动就如“昙花一现”,仍旧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生存环境,也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实践证明,共产党人的选择是正确的。“为生民立命”,中国共产党承担历史重任,投身到革命浪潮之中,毋庸置疑的一点,这正是共产党人伟大实践的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群众建立了新中国,改写了中华民族曾经被凌辱、被压迫的命运。新时代,我们务必要做到维护“两个核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用以指导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第一时间作出战略安排、稳定民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在现实中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深化,使精神力量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的实践性,让其生命力的延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实践主题中赓续不绝、绵延相传。
(三)百折不挠的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本身就是在实践中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解决新的时代课题,创造出新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创造性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共产党人善于把理论與实践相结合,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这种理论如何让它适合本土发展并能指导中国社会革命,就此问题革命先辈们展开了各种讨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敢于尝试冲破传统观念,结合中国国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到了“破”与“立”的辩证统一,这是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深刻体现,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大同”“君舟民水”等思想,最终使之“水土相服”。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别的民族文化不可超越的特征即同化性,中国传统文化力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是传统文化的超越性,亦是别国文化的局限性。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某种层面上既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进而又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此外,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仍然是如火如荼,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做到了与时俱进,也体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要一切以当时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二是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还体现在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及矛盾方面的敏锐性,能及时准确地考虑到当下的条件,并及时制定与国情发展相符合的策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圆满完成不同的历史任务,并没有一味地坚持“本本主义”,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创新性,从而使中国避免走上封闭僵化的道路。现阶段,共产党对社会发展问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对此,共产党人体察民情,保障民生,致力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做好群众工作。三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党坚持脚踏实地、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更好更稳定的方向前进。
(四)矢志不渝的人民性
人民性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立场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点和实践皈依,亦是建党精神的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因此党的宗旨也就来源于这种矢志不渝的人民性,“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始终贯穿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谱系。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人民。无论是不负人民的情怀,还是共产党人的宗旨、路线,这些都深刻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在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暴露了他们的制度弊端以及“普世价值论”下的伪民主事实,对比中国在这次“大考”中取得的成绩,可以凸显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行”,而这背后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无论面对什么考验,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命在肩,初心不改”。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情系人民、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新时代条件下,政府出台许多政策保障民生,使人民群众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性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义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建党精神对于赓续红色血脉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无论何时,它都散发着真理的熠熠光芒,始终鼓舞着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一)有助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纵观党的建设历程,无一不折射出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意蕴。我们党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敢于直面错误,敢于自我革命、自我纠错,为防止党受到污染,我们党尤其重视自身建设。要以史为鉴,苏共亡党亡国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要时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否则社会就会不安定。中国共产党把挽救民族危亡视作己任,从一开始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党的二大的召开,对共产党员的组织纪律和建设方面作了相关规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党任务的完成。共产党特别注重加强内部的组织纪律、思想纪律及政治纪律建设,以永葆党的纯洁性。初心易得不易守。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坚定自我革命。历史使命与社会现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不断探索,正所谓“正己,方能正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加快转变党的工作作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党的看家本领,打造过硬队伍。加强党内监督,坚决整顿党员干部的作风,用严明的组织纪律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把反贪肃纪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全过程,重症用猛药,要使腐败分子心存畏惧,才能做到坚守防线,不敢触碰红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对维护好、展现好党的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反腐败斗争只有正在进行时,方能使党得到不断锤炼,才能达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党要敢于直面问题,做到时刻居安思危,牢记“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的古训。加强自我革命、正心明道,发扬主心骨作用,加强自我修养,这才是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面对考验和危机,始终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将自我革命与国情发展相联系,从严治党,做到党管有方、治党有力。新时代条件下,应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充分做到祛病疗伤、激浊扬清。
(二)有助于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激励着广大党员坚定理想和信念,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永葆政治本色,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人无精神则不立”,弘扬建党精神,坚定党员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共产党人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也有过迷茫,尽管有时候会处于“头破血流”的境遇,但是共产党人是不怕流血的,最终他们把握真理、坚定信仰,面对敌人的屠刀才能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在革命的道路上,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但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党因为具备坚定的信仰,才能在各种挫折与困难中越挫越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也正因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我们共产党人才能攻克艰难险阻从而走向胜利。为了坚守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我们党不惜自我革命,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敢于自我革命,“行到半山路更陡”,我们绝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就而骄傲自满,在百舸争流的世界局势中,更有必要小心航船,毕竟“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中国共产党“刮骨疗伤”,一度“打虎”“拍蝇”,整顿贪官污吏,以达政治清明,党中央为此出台了各种政策摒除一切损害党员自身纯洁性的危害因素,这是我们党用实际行动充分证明党的风骨和品质。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提升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提高党员的自我觉悟,加强广大党员的自我修养,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魂。
(三)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伟大梦想。新时代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面临的情况既有机遇,又有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有助于推进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共产党的责任与使命就是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走复兴之路接续奋斗。回顾中国的近代史,与列强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愈加羸弱,中国人民饱受战火摧残,外受殖民侵略,内遭封建势力的压迫。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从一个被世界边缘化的国家变成了现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取得如此巨大成就,这与共产党人的卓越领导分不开关系。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際出发,洞察实事,抓住历史机遇,变被动为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9]中国共产党遇到了不计其数的挫折,不仅没有压垮党,反而激励党一直勇往直前。历史赋予我们机遇的同时也给予了许多挑战,现阶段,伟大建党精神正引领我们党向着实现中国梦这个宏伟目标出发,虽然可能还会遇到“娄山关”“腊子口”“黑天鹅”“灰犀牛”,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实现民族复兴是几代中国人追求的梦想,家国本就一体,国家好,小家才能幸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承担起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团结中华儿女一致奋斗、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在新的征程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广聚英才,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
[3]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96.
[4] 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71.
[5] 新华月报.永远的丰碑(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5.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338.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34.
[9]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奋斗,2021(7):4-17.
责任编校 陈 瑶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 Great Party Founding Spirit
LIU Haixia, ZHANG Mei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 Gansu, China)
Abstract: The great Party founding spirit, a spiritual legac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rxist principles with the Chinese condition, with the superior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powerful spiritual driving force and the spiritual sour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great spirit of the Party ha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unswerving persistence, outstanding practicality, indomitable creativity, and unswerv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ses. Promoting this spirit will help strengthen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strengthen the belief of Communists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continue the red vein and carry forward the glorious tradition.
Key words: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Party constructi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收稿日期: 2021-11-09
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YJAZH065);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1CX6ZA069);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1ZZ41)
作者简介: 刘海霞(1977— ),女,甘肃陇南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张梅(1996— ),女,甘肃陇南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