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音乐课程改革探索

2022-04-22 01:37:46彭冬阳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新媒体时代

彭冬阳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课程改革探索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部分高校的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吻合程度不高,无法体现音乐专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也为新媒体技术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的进一步引入带来了不便。具体而言,当前,多数高校的音乐专业课程设置都能够涵盖与音乐基础知识有关的公共课、与音乐理论内容相关的基础课,以及与音乐技能相关的专业课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这些音乐课程與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欠缺。例如,对于部分师范类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不仅应当掌握与音乐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应当掌握一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就这些课程与音乐课程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在综合性上有所欠缺,同时高校的资源配置效率也较低,新媒体音乐教育的开展效果有所不足。

(二)课程教学内容、方式单一

在以往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向大学生讲解简谱读法、基本乐理等理论知识,对于音乐演唱、视听练耳以及管弦乐器等实践教学有所忽视。另外,教师未能有效把控音乐课程的整体框架,对大学生的音乐技能要求比较低,由于不同的大学生的音乐基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说明了教学内容不能一致。此外,教师在选择音乐教学方式时,未能将新媒体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还是应用传统的“讲授式”,导致音乐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样无法有效激发出大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进而制约了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教师对新媒体存在认知偏差

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技术,多数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片面地认为只需借助新媒体对音乐理论知识讲解即可,进而无法有效发挥新媒体技术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互动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新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质量就会受到制约。此外,虽有少数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新媒体技术,但教师对音乐专业人才培育方向的认知具有一定偏差,例如部分音乐专业教师不注重培育大学生的综合性技能,大学生无法实现向专业表演人才的转换,这也导致音乐教育的质量不佳。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音乐教学理念

新媒体时代下,教师就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借助新媒体教育技术,创新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以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促使大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教师就应在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课程的设置,使音乐课程能与相关课程有效贯通,应用新媒体技术,将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史、视听练耳、乐理、和声以及乐曲等课程有效融合,进而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开展视唱练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能引导大学生借助AI技术开展音乐学习。当大学生在学习某首乐曲时,就能通过AI软件搜索乐曲创作者的相关的信息,大学生对创作背景有较为深入地了解,便能最大化地提升大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实效性。其次,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中应用多种新颖高效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应用网络直播技术开展网络教学,与屏幕前观看的学生深入互动,突破传统音乐课程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开展音乐欣赏课,并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对自己的音乐见解畅所欲言,强化大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引入新媒体设备

随着新媒体技术高速的发展,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就能充分引入慕课、QQ、微信以及各类在线学习平台等,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音乐教学活动,进而有效提升音乐课程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高校要增大教育资金的投入量,为大学生配置相应平板电脑以及PC等设备,并建立新媒体教学室,以此来优化大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环境。然后,再借助于多媒体软件、网络在线教育软件等平台,合理组织音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流程等,调动大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也可借助新媒体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便于教师快速掌握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依据大学生的具体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而有效提升音乐课程教学的质量。

(三)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

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在对音乐教学内容、形式进行改革时,借助微信、微博、抖音以及QQ等途径,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以及形式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培育大学生的音乐鉴赏、音乐表达以及音乐创编等能力。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教师就要依据音乐课程教材内容,合理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也可通过抖音或各类在线学习平台等途径,为大学生创设出新媒体教学氛围,增设音乐欣赏、视唱练耳、增加乐器演奏以及民歌演唱等活动,将大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最大化地激发出,调动大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强化音乐实践教学,借助微信、微博、QQ等软件,与大学生就音乐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强化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有效解决大学生在音乐演唱、乐器演奏中存在的发音、咬字、旋律、节奏与弹奏等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来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提升教师对新媒体认知

作为音乐知识主要的传达者,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对新媒体的认知,会对大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理论知识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高校应从的培育方面入手,对其展开音乐实践、新媒体课程的教学培训,改变教师原有的音乐课程教学理念,深化其对音乐技巧、音乐艺术表达等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师对新媒体的认知。例如,高校就能开展音乐专业讲座、校园歌唱大赛等活动,借助微博、微信、QQ、快手、抖音等新媒体软件,展开音乐曲调、旋律、节奏与情感表达的教学,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为后续的音乐课程教育教学提供帮助。

(五)构建音乐教学实践平台

为了确保新媒体技术,能够在高校音乐课程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就应做到与时俱进,构建新媒体背景下音乐教学实践平台,广泛地向大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并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就可构建高校音乐专业线上实践平台,再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办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踊跃报名参与。在实践活动中检验、锻炼自身的音乐能力,提升音乐教学的实践性,调动大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热情。这一方面最为典型的实践方法,就是教师引导大学生应用直播软件、唱歌软件展现自己,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进一步深化自身的音乐技能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动达成学生与音乐人才展开深入的交流,获取音乐人才对音乐的感悟与经验,进而在自主学习、反馈、内化中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时代背景下,高校就应积极顺应时代趋势,对音乐课程教学实施科学合理的改革。对此,便能从转变音乐教学理念,引入新媒体设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升教师对新媒体认知,构建音乐教学实践平台等着手。以此来提升音乐课程教学的时代性以及创新性,强化大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效果,有效培育大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推动大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枫.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课程改革现状与探索[J].文化产业,2021(19):3.

[2]张业茂.话语权重构:新媒体时代学校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16(2):00046-00050.

[3]王慧.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1.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新媒体时代
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创新学分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艺术研究(2016年4期)2017-01-16 13:27:51
关于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建议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29:58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9:10
新媒体时代法制类平面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34:21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9:15
高校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2: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