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学校武术德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

2022-04-22 01:43王汶龙
体育时空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德育

王汶龙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时代背景下,从“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探析新时代学校武术德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研究认为:学校武术作为学校体育项目之一,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思想与武德理念,是作为现时代学校德育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实践策略:对于学校武术德育课程应加强武术课程建设,突出武术德育功能;丰富武术课程教法,融入武术德育理念。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学校武术  武术课程  德育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贯穿于学校教学每门课程之中。而学校武术教学作为学校体育中的课程之一,其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充满可行性和时代性。武术在悠久的历史沿革中形成了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使得武术课程化具备了“武术教学+课程思政”的天然融合点和突破口。学校武术思政元素的实践策略主要表现为加强武术课程建设、丰富武术课程教法等多种途径。在此时代背景下,探讨当前学校武术德育的实践策略,通过学校武术的教学过程,感悟中国武术所蕴含的“育人”的学问。

一、学校武术课程德育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着立德树人的成效,学校通过“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作为检验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我国的传统的体育文化中,包含着以“以人为本”、“恪守仁义”道德参考,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标准,武术作为历史演绎过程中保留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成为学校课程之前,武术所富含着优良的中华文化传统已经属于一种社会中的身体规训。时过境迁,武术教学自从进入学校教育课程以来,武术教育逐渐形成了健康、德育和文化传承的三维课程目标,而武术的德育功能逐渐成为学校武术课程的重要使命与教学指向[2]。

(一)学校武术课程是充实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方式

“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自汉代开始,习武已经有了明确的武德要求[3]。随后,透过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的外纱,结合中国武术这一传承千载的身体技艺,我们可以看到“尚武崇德”、“习武先明德”的武德思想。在传授武术教学时,有着对于习武人性严格的要求和把握,而这种思想又贯穿于武术教学培养人格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学校武术课程,一方面,学校武术不仅仅只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同时也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是作为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承載体;另一方面学校武术教学中秉承学校体育中“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育理念,以及其所蕴含注重团结、互助、公平的体育理念,运用其独特性、多样化的教育与路径培养完善人性。

因此,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像,无论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还是以强身健体为功能的体育项目,学校武术教学不仅有助于学校思政教育实现理性认知与感性体感的两者统一,同时亦可充分利用增添学生对武术课程的课堂感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便使得学校思政教育实现“寓教于兴趣”于教育策略行为之中。

(二)学校武术课程是传播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4]这不仅高度的概括了体育教育的核心要义,同时也明确了学校“课程思政”工作的目标指向。“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体育教育过程中在满足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前提下的综合体现,同样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应有之义。

“人无德则无立,国无德则不兴”。“德”不仅仅包含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同样也是国家兴亡之根。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往往首先要求学会做人,要求以德为先。在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武术技艺,亦或是主体建构道德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武德与武技的具身感知,进而体悟武术中所深深蕴含着的价值、道德与精神,由“术”进“道”、由身及心而形成道德概念,嵌入身体并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得以表征。学校武术德育不仅是对体育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更加多元丰富[5],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方式,同样在具体的知识及技能学习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恰切手段。

二、学校武术课程德育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武术课程建设,突出武术德育功能

近年来武术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不乏出现暴力行为,这不仅背离了武术文化的本质属性,更是我们在学校武术教育过程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教学过程中武术对练为例,其独特的演练形式以及刺激的观赏性,深受习练者与观赏者的喜爱。作为竞技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武术对练项目,在一味追求攻防技击的技术动作编排,逐渐偏离了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文化。目前在对练的教学或比赛中,时常发现对练从“开打”直到结束,过程中充斥叫嚷纷纷,有的甚至在夹杂着脏话的谩骂。对练套路毕竟是武术真实之打的文明超越,是人类搏击实战的艺术美化和升华,应从技术教学乃至习练表演的过程中营造武术攻防技击之魅力[6]。其中发声吐字本属渲染气氛、增强气势的一个画龙点睛的手段。随着其展露形式失范,则会将本具有艺术之境的对练项目趋于粗陋野蛮之中。对于脏话等过于暴力意向的举动,完全背离了武术教学过程中德育功能,也不符合传统武术武德在“和合”“仁爱”的思想。

武术长期受竞技化思想的影响,一味追求创新高、难、美、新的技术动作追求身体美、技术美的同时,应保留着对于武德思想的规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武术本身的运动特点以及技艺提升,而且要考虑通过武术教育所教于学生的武德规范以及文化内涵。中国武术中“心正则拳正”亦是一种通过“习练”以达“修性”内外兼修的参悟过程。传统武术秉承“和”、“礼”等儒家思想作为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遵循“止戈为武”、“点到为止”的技击逻辑,避免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产生对武术文化的曲解与迷失。作为一门融合着中国哲学、文化的东方艺术,在学校武术德育的培养过程中应以人性修为、修身作为培养的正途目标。加强武术课程建设,突出武术德育功能不仅是东方体育文化迥异于其他体育文化目的性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技击艺术融合的时代产物。

(二)豐富武术课程教法,融入武术德育理念

新中国成立初期,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一直朝着舞蹈化、艺术化、技巧化的方式进行[7]。从1961年开始,在漫长的学校武术教育的过程中,“基本功—套路”单一的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通过长期往返的训练模式,学生虽然在体能技术等外在素质得以提升能够,但对于没有武术基础或者选修武术的学生在此过程中难以获得内在认同,武术课往往变成了枯燥的动作记忆过程。因此,对于武术课程教法的改变或许可以使得学校武术在教育过程中产生新的教学理念,并基于此使武术课程内容承载起其德育功能。

回归到育人第一的逻辑起点,学校武术技术教学内容选择原则应从简单、合理、安全为出发点,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钻研武术德育规律和道德认知,使学生能够在技艺提升的同时达到感知武术拳理、感悟武术哲理。传统的武德思想与学生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而武德文化中所体现的仁爱之心、尊师重道、忠诚守信等都是现代人际的集丛和根蔓,通过传授学生更为之关心的人际学问来切入传统武德文化的精神实质[8]。武术对人的规训包括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即武术技术的能力培养与武术文化的价值塑造。教学方法结合内外两层面,在教学中,创造蕴含传统文化等育人元素的教学情境。如通过礼仪文化作为课程导入,学生通过与教师、同门相互行礼营造出一种富有仪式感的教学情境,以作武术教育中最为基本的德育教法。在武术课堂之上,身着武术服饰以增添学生在学习武术中的仪式感。这不仅从外化因素赋予学生情境教学的身心体验,更在于内在形式中散发出武术异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深受在中国传统文化氤氲下的武术强调“礼始礼终”,这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武术课堂上受到对于师生同门之间“礼”的约束,同样也使得学生在课后学习生活中以武德标准作为行为规范。

三、结语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把“育人”作为新时代教育与“教人”共同至关重要,并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9]。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助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作为新时代学校教育中再一次的闪耀点。为了贯彻武术与思政的“技”与“育”适度融合,这不仅需要我们从武术德育功能价值意蕴中深度挖掘其核心,并更新迭代于学校武术教学理念,通过加强武术课程的德育建设,突出武术在教学课堂思政内涵;丰富武术课程教法,融入武术德育理念,以此为学校武术教育作为一门“成人”的道路夯实基础。中国武术作为富涵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的一门技艺,使中国武术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早已经成为一门充盈众多价值内涵的“成人”之路[10]。学校武术德育在历经蜿蜒曲折的演化过程,波澜壮阔的文化浸礼和错综复杂的技术革新之后,终究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在未来传播发展的坐标轴上新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耿宝军,马学智.新时代武术课程德育的学理审视与实践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1(09):106.

[3]杨祥全.铸魂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与自身优势探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1):15.

[4]常益,张守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及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9):27.

[5]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6):137.

[6]刘文武,范燕美.武术套路竞赛存在的问题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04):70.

[7]耿宝军,马学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3):58.

[8]徐锋.中国传统武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18.

[9]王岗,韩金清,侯连奎.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求真向善尚美[J].体育学刊,2018,25(06):6.

[10]王岗,侯连奎,姜丽敏.中国武术:一门“成人”的学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11):63.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