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丹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更需要具备劳动意识以及自我服务能力等。实践证明,学生在参加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所锻炼的劳动能力以及产生的智慧,这远比课堂学习和书本知识接受更深刻。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策略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随之提升。家长注重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同时也更加溺爱自己的孩子。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常规习惯养成也非一朝一夕,需要教师有重点地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展适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准确定位,合理分工
综合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班里成绩好的学生一般参与度比较高,教师要能重点关注班内的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擅长,要摸准脉搏,找准每个人的特长。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分工,给每位学生精准定位,这样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人“游荡在外”。教师要能从学生特长入手,合理分工,提高活动效率。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的重要活动形式。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的分工尤其重要。教师要引导组长发现组员的特长,合理分配任务,也要引导组员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
比如,在开展“绿色小园丁”活动中时,有个平时沉默寡言,不合群的学生,他就非常善于种植菜苗。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同组的学生多去向他请教,让他成為了小组里的“师傅”。在这一活动中,这个平时什么活动基本都不参加的学生,反而成了他们组的主力军。
二、培养兴趣,激发参与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无非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活动内容感兴趣,二是服从教师威压。教师要想要综合实践成为每一个学生展示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就要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既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案,开展学生喜欢的主题开展活动,也可以通过表扬、奖励、谈话等方法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这样,教师就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得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
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开展“小小面点师”主题活动,带着学生尝试做起了各种各样的面食。面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食物,但是在家里他们又很少有机会尝试。对于本次活动,学生充满了浓厚的参与兴趣。活动开展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在作品展示环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得到了大家不同的评价。
教师还要能从学生学情入手,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形式。教师再组织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有的方式看起来很好,但是不一定适应班级的实际情况。比如,笔者在四年级开展了一次“小小打字员”竞赛活动,按照一分钟内打字数量给学生准备了奖品和证书。结果,学生最终的成绩和之前制定的标准十分悬殊。后来,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隔代抚养的很多,家长怕学生玩电脑,基本没有给学生准备手机和电脑,他们很多基本没打过字。因此,教师要能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性活动。
三、结合实际,不断创新
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很多学生对综合实践课很感兴趣,但总是望而却步,不敢迈出第一步。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做蛋糕时,学生对不停地追问“加多少糖?”“这些够吗?”“打发到这样行吗?”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能鼓励学生亲自去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称称”“倒过来试试”“你觉得呢”。一开始学生还不太敢,但会慢慢地放开。学生在品尝完自己制作的蛋糕后,不管味道如何,下次都胸有成竹,不再会畏手畏脚。
再比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进入学校,免不了要与各种各样的文具打交道,管好文具就是最基本的劳动能力。为此,邀请家长进课堂,分享整理学习用品的一些小妙招,可以让学生自制小书架和学习用品收纳盒。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知道整理文具盒的重要性,学习整理文具盒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自理能力,使他们学会独立整理文具盒。真正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更培养了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穿着都很新潮讲究,需要自己动手的估计就是脚上的鞋带了。常会看到低年级的小学生走路时,鞋带脱落了不会系。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开展专题自理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用手指穿着鞋子进行角色游戏的表演,用废报纸来制作鞋带和鞋子。鼓励学生反复地进行练习。学会互相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系携带的过程,自己学会系鞋带的感受,带来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次学系鞋带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动脑筋,并且是要眼到、心到和手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好的习惯不可能一撮而就,需要一个长期引导和培养的过程。教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意味着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和技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才智。让学生在自我服务总解决认识劳动价值,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眭定忠.家校社联动:让劳动教育成为一项基础性的育人工作[J].现代教学,2019(3):24-26.
[2]马得清.劳动教育要“家校结合”[J].教育家,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