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萍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习总书记曾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指导性意见,以推进创客教育的迅猛发展,而与其配套的创客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却相对滞后。目前国内高校大部分的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起到输送课程给学校的作用。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止步于兴趣培养层面,忽视了教与学的层面。高职院校的创新应是以理论高度引领创业实践,积极探索专业技术领域的突破,而不应该是忽略高校的学科地位,将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组织各种创意活动。
随着制造业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型升级,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高技术船舶”作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规划领域之一,为其提供人才支撑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以理论基础的提升引领创新实践,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教”的主体定位,为学生提供平台式教育,打造知识、能力、素养、思政多个层面的能力是高职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专创结合”,为学生创新理念和创业活动提供平台支持,探索将工程制造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双创课程体系,聚焦专业、紧密融合产业,以校企结合模式提供实践活动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实现教与学、就与创的零距离。
基于OBE 理念聚焦核心就业岗位,重新审视人才培养定位,按照现代船舶制造生产流程,剖析各关键环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素养要求,重点分析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对技术人员实践创新能力需求。从知识、技能、素养、思政四个维度,凝练出三十一项能力素质目标,构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规格(见图1)。重塑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成果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图1 船舶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规格
瞄准岗位能力需求,重新凝练“四位一体”人才培养规格;改变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船舶建造流程,重构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创新学习课程模块,采用渐进式创客培养模式,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等技术支撑平台,以创新发展能力培养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为核心,将船舶工程制造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将第一、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强化创新培育和多元成才(图2)。
图2 成果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创客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结合专业将创客式项目运用到课程中,是创客教育落地实施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开发覆盖全生产流程的十大模块实践型项目和基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科技研发、创新大赛、技能大赛等5 类创新型项目。以先进技术为引领,以真实项目为驱动,以创新发展能力培养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为核心,强化创新培育和多元成才(图3),架构垂直纵向课程模块。
图3 课程模块设计
在第一课堂,以船舶建造工艺流程为主线设计十大课程模块,依托企业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双导师制与现代学徒制,实施多方协同培育的项目参与式第一课堂教学,系统开发覆盖全生产流程的十大模块实践型项目。结合MOOC和微课资源建设,线上与线下融合,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需求,促进师生能力提升。
在第二课堂,以船舶的创新设计为主题设计开发科技研发、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的五大课程模块创新型项目。打造垂直纵向的科技创新空间。科创空间导师团由创新实力雄厚和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实行现场指导和线上指导结合。创建全天候开放创客共享空间,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创新创业训练机会和精准指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搭建垂直纵向课程模块,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贯通融合。
教学模式设计以工程真实项目为驱动,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校企联合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组合重构,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以等效课程形式纳入学生课程体系,实施多方协同培育的项目参与式第一课堂教学和创客培养式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网络学习平台、企业学院、大创中心等多种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融合、实践创新一体、企业学校双元”的教学新模式(图4),实施“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创课的主导学习模式,使学生是学习者的同时又是研究者和创造者。实践型项目采用校企“双导师制”,通过最核心的社会责任感、知识、智能与技能、批判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项目采用“导师+项目+团队”的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学习模式,学生根据个体特长和兴趣组建项目团队,以导师科研或企业工程等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学做一体、探究式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个性化发展。
图4 课程教学模式图
“学—研—创”是实施创客教育的理想模式,创客式项目化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创”的过程离不开课程技术支撑平台,只有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因此,与之匹配的技术平台是支撑创客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成果产出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改革以项目为驱动、利益共同体为纽带,按照产学研创“四位一体”原则,搭建产教融合与技术技能平台。与相关的船舶设计、建造企业深度合作,依托企业学院、校中所、工程技术中心、校众创空间等多种合作载体,以项目为驱动、平台为支撑、学生为纽带,建立“四方”协同产学研创深度融合机制,紧扣“生产实训—创新训练—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创新人才培养逻辑主线,系统搭建“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课程技术平台。通过多途径、多平台、多渠道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和创业能力(图5)。
图5 产学研创一体化课程技术支撑平台
本文的研究是在工程制造领域的初步探索,是在专业大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独特课程体系,通过改革的初步实施,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积极性被极大激发,专业群内98%的学生参与了该项改革,学生结合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创新科技活动显著高于学校其他所有专业,创新能力提升显著。近五年,学生主持或参与设计专利百余项、科研项目一百二十项。多次获全国创新类大赛一等奖,就业竞争力等核心指标多年位居全省第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结合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创新科技活动显著提高。
创客式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探索开展创客教育的“支点”,将不断影响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乃至教育体系的改革。创课作为国内较为新生的教育模式,其推广和普及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和完善的问题,像有效实施策略的提出、创课项目的工程化设计标准研制、创课教学的研创式环境设计等等。后续将持续深入的进行相关研究,为中国创客教育发展助力,为船舶工程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