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亚平,傅淑艳,凌红羽,苏建明,赵燕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科,杭州 310006)
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是肝硬化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有腹水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5年病死率约44%~85%[1]。现代医学的治疗以护肝、利尿、腹腔穿刺引流对症支持为首选治疗方法[2],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利尿治疗无效、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复发率高,疗效不满意。且利尿药物相关并发症大,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可并发穿刺后循环功能障碍。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鼓胀病因病机复杂,气滞、血瘀、水停交互作用,病情缠绵,变化多端,在中医领域,“鼓胀”也是难治之症。徐志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创了浙江省“膏方”治疗,曾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徐志瑛教授纵横中医学界半个多世纪,熟读经典著作,中医理论基础扎实,医术精湛,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有独到的疗效。本研究收集、整理徐志瑛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类分析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学习徐志瑛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处方来源:收集整理徐志瑛教授自2014年-2018年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肝硬化腹水的病例,共获处方138首,诊断符合《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1]。
采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分析。
收集的处方录入“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完成后,由双人负责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进行用药规律挖掘[3-4]。
选择“统计报表系统”,进入“方剂统计”板块,进行组方规律分析。
4.1 提取数据源 在“西医疾病”选项中输入“肝硬化腹水”,提取系统内全部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剂。
4.2 选择“基本信息统计”,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和归经等分析研究 将所得中药处方中药物的出现频次按降序排列,并导出关于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的相关文件。
4.3 组方规律分析 系统默认支持度个数为处方总数的20%,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支持度个数为55,置信度为0.9。
4.4 新方分析 首先进行聚类分析(核心算法包括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在聚类分析前,先选择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然后点击“提取组合”按钮,发现新组方(基本算法是无监督的熵层次的聚类)。
5.1 用药频次 对徐志瑛教授138首肝硬化腹水处方中的药物频次进行统计,使用频次高于30的有23味药,使用频次前5位分别是麸枳壳、生白术、茯苓、桂枝、泽泻(见表 1)。
表1 处方中使用频次高于30的药物
5.2 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 将138首处方进行使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见表2)
表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5.3 组方规律 设置支持度个数55,置信度为0.9,选择用药模式后,根据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并导出结果,前3位为“麸枳壳,生白术”“茯苓,麸枳壳”“茯苓,生白术”(见表 3)。对所得药对进行用药规则分析(见表4),关联规则网络图(见图1)。
表3 用药模式
表4 规则分析
图1 网络展示图(支持度55,置信度0.9)
5.4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5.4.1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依据方剂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方剂中两两药物间的关联度,将关联系数0.04以上的药对列表(见表5)。
表5 药物关联度分析(关联系数>0.04)
5.4.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演化得到药物核心组合4个(见表6),相关网络展示(见图 2)。
表6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
图2 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展示
5.4.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4个新处方(见表7);网络展示图(见图 3)。
表7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方组合
图3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方组合网络展示图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目前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5-6],尤其是对名家医案用药规律分析、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具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的重要工具。徐志瑛教授认为肝硬化患者病史长,往往由外邪、水湿、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造成气滞、血瘀、水停。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徐教授主张在辨别虚实的基础上,“阶段辨证、分证施治”。因虚实在不同阶段也各有侧重,鼓胀初起,新感外邪,腹部胀大如鼓,腹壁青筋暴露,证偏重于实者,宜攻逐祛邪治标为主;症状缓解期,外邪已除,腹水已减,偏于脾肾阳(气)虚与肝肾阴虚者,应以补虚治本为主。
本研究分析了138首徐志瑛教授诊治肝硬化腹水的处方,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麸枳壳、生白术、茯苓、桂枝、泽泻、牡丹皮、薏苡仁、藤梨根、姜半夏、猪苓。枳壳属理气类药,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具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之功。鼓胀者水停为标,气滞血瘀为本,故治水必兼行气、活血,徐教授在临床应用中擅用枳壳,常重用枳壳达30 g之多,行气消滞,升提清气,下降浊气,恢复中焦气机运行之枢纽;起到“气行液走,气复血行”的功效[7],同时配合牡丹皮、皂角刺、大血藤、丹参等药物活血化瘀。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生用功偏燥湿利水。徐教授在临床诊治疾病时十分重视脾胃,胃气也是决定药物能否顺利进入人体、到达病所的前提。更何况“臌胀起于脾虚气损,治之当以大补之剂培其本”,说明鼓胀根于脾虚,需用补益之剂培其本。故治疗鼓胀患者常用白术、茯苓、薏苡仁、猪苓健脾渗湿,补土以制水。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五味及归经的统计结果也以对应“甘”和归“脾经”为首位,再次强调鼓胀治疗中“健运脾气”的重要性。桂枝,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本品甘温而能运脾化湿,又入膀胱经而能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考虑到肝“体阴”的特性,使用牡丹皮佐治桂枝,避免劫伤肝阴。
基于关联规则算法得到常用药对,按照组合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列,排列前10位的药对:桂枝,泽泻->麸枳壳;泽泻,生白术->麸枳壳;茯苓,泽泻,生白术->麸枳壳;生白术->麸枳壳;桂枝,生白术->麸枳壳;桂枝,茯苓,生白术->麸枳壳;茯苓,生白术->麸枳壳;茯苓,泽泻->麸枳壳;桂枝,生白术->茯苓;桂枝,麸枳壳,生白术->茯苓。分析可知,关联较高的药物及药物组合以健脾渗湿药为主,配合行气药、温阳利水药,肝脾肾三脏同治,使气行水去阳复,这也与常用药物频次排序基本一致。
研究过程中挖掘了4个新处方:1)垂盆草、茵陈、半枝莲、泽兰、猪苓、马鞭草;2)垂盆草、香附、半枝莲、桂枝、泽泻、大腹皮;3)白茅根、泽兰、金钱草、大血藤、桑白皮、地骷髅;4)党参、丹参、麸白芍、玄参、南沙参、太子参,能反映徐志瑛教授的临证思想。前3方可用于鼓胀的急性期,攻逐祛邪治标为主:新处方1)垂盆草、茵陈、半枝莲、泽兰、猪苓、马鞭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散瘀,适用于臌胀急症之湿热内蕴证并伴有黄疸的患者。新处方2)垂盆草、香附、半枝莲、桂枝、泽泻、大腹皮适用于肝郁气滞甚者,同时也体现了“气滞”在鼓胀中的重要致病作用;新处方3)白茅根、泽兰、金钱草、大血藤、桑白皮、地骷髅。肝木升发太过,或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出现木旺侮金,导致肺失肃降[8]。人体水之代谢,“其源在脾,其布在肺,其司在肾”,除疏肝健脾温肾,以疏通中焦和下焦外,徐教授常酌加桑白皮、地骷髅、葶苈子等疏利上焦以行水,体现“提壶揭盖”之意。新处方4)“党参、丹参、麸白芍、玄参、南沙参、太子参”五参汤合白芍益气养阴、养血柔肝分别可用于症状缓解期偏于脾肾阳(气)虚与肝肾阴虚者,补虚治本。此处合用丹参活血祛瘀,也强调了血瘀是鼓胀的重要病理环节。鼓胀病,本虚而标实,本虚乃肝、脾、肾功能损伤,标实为气、血、水互结。就主症腹水而言,则又以水停为标,气滞血瘀为本。以上新处方紧扣鼓胀的病机特点,针对其关键病理环节,充分体现了徐教授“阶段辨证、分证施治”治疗鼓胀的思想。
综上,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徐志瑛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鼓胀)的方剂,获得了传统医案研究方法未能得到的新处方、新规律。今后可将新处方推广用于临床,并利用动物实验研究其作用机制,并将经验传承发展以培养优秀中青年医师,更好地造福广大肝硬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