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洲枳壳是江西省新干县的特色中药材品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原产于该县三湖镇(古城商洲),又名“三湖枳壳”。商洲枳壳,因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产品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数较多”等特点,其药用价值的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总黄酮甙(橙皮甙、柚皮甙)和有机碱(辛弗林、N-甲基酷胺)等都优于其他品种。商洲枳壳在国内销售良好,在国际市场同样享有盛誉。
商洲枳壳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公元265—317年(西晋),宋朝时被列为朝廷贡品。江西省新干县于公元前3世纪(秦朝)建縣,是江西省18个古县之一,也是商洲枳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西晋张华(232—300年)著《博物志》中记载:“橘柚类甚多,柑、橙、枳皆是,豫章郡出其真者。”古豫章郡辖南昌、海昏、新淦(今新干)、建成、望蔡等16县,其中除新淦外,其他县没有大面积种植柑、橘、橙、柚等芸香科树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商洲枳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栽培技术不断成熟,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已成为新干县乃至江西省的一个道地药材品牌,也是国家有关部门首批建议的60个大宗药材GAP建设的品种之一。由于品质优良,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一般要比湘枳壳高出2.0~2.5元/公斤。
为发挥商洲枳壳的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新干县于2001年注册了“商洲”牌枳壳商标。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商州枳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4月19日起对商州枳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近年来,为推动商洲枳壳产业扩容增量、品质提升,新干县启动商洲枳壳振兴计划,结合产业扶贫,建设商洲枳壳生产和加工基地,决定用5年时间拿出5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发展商洲枳壳产业,建立良种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延伸商洲枳壳产业链条。目前,全县商洲枳壳种植面积达1.8万亩,种植户仅此一项户均可获得年纯收入8000元左右。这两年已嫁接培育了25万株商洲枳壳幼苗,力争到2019年,全县商洲枳壳种植面积将达到3万亩。
推荐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