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属于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其发病与饮食、 生活习惯、 工作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1]。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类型取决于溃疡发生部位及发展进程, 部分患者可于夜间或空腹状态下突然发病, 疼痛剧烈并迅速扩散至全腹, 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脓毒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 目前, 手术仍是临床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主要手段[4], 但由于手术操作流程较为繁琐, 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等多种并发症, 进而影响预后[5]。 因此, 为了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感染, 本研究笔者对2019 年7 月至2021 年3 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1 年3 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40 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感染患者以及156 例术后非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设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纳入标准: 结合临床, 并经影像学检查, 符合 《消化内科临床实践指南》[6]中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标准;急诊腹腔镜或传统剖腹探查并行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 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 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 无法正常沟通交流; 依从性较差, 未按要求完成全程治疗。
收集患者性别、 年龄、 溃疡病程、 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有无输血、有无肥胖、 手术操作医师职称、 是否为Ⅰ级层流手术室、 有无术前感染等资料, 术后感染情况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7]进行评估。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均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感染组患者年龄>55岁、 溃疡病程 >2 年、 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24 h、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2 d、 输血、 肥胖、非Ⅰ级层流手术室以及术前存在感染患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P均<0.05), 详见表1。
表1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infection following surgery for acute perforation of gastroduodenal ulcer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55岁、 溃疡病程 >2 年、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2 d、 肥胖、 非Ⅰ级层流手术室以及术前存在感染是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均<0.05), 详见表2。
表2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后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ection following surgery for acute perforation of gastroduodenal ulcer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指活动期胃十二指肠溃疡逐步由黏膜层至肌层向深部侵袭, 最终穿破浆膜层而发生的穿孔, 起病急, 病程变化快, 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或脓毒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 目前,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胃十二指肠黏膜受损、 黏膜自身防御和修复功能失衡、 饮食过饱、 疲劳过度以及应激、 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9]。 手术是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主要治疗方式, 但易导致术后切口及腹腔感染[10-11], 且部分患者存在恐惧、 焦虑等心理问题[12-13],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 如何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提高患者预后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4]。 鉴于此,笔者于本研究中对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谢朝云等[15]研究发现,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血糖过高、 手术方式选择不当、 引流时间过长、 腹腔感染等。 而本研究通过对比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性别、 年龄、 溃疡病程、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有无输血、 有无肥胖、 手术操作医师职称、 是否为Ⅰ级层流手术室、 有无术前感染等相关资料发现, 年龄>55 岁、 溃疡病程 >2 年、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4 h、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 d、 输血、 肥胖、 非Ⅰ级层流手术室以及术前存在感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 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55 岁、溃疡病程>2 年、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 d、 肥胖、 非Ⅰ级层流手术室以及术前存在感染是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年龄越大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越弱, 术后恢复越慢, 越容易受到病原菌侵袭; 溃疡病程越长, 术后切口愈合越困难, 腹腔污染风险越高;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越长, 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越高, 进而导致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 肥胖患者糖代谢异常风险较高, 脂肪过多堆积亦可影响局部免疫功能, 且术后切口易发脂肪液化、 坏死而诱发感染; 手术室洁净程度越低, 细菌滋生风险越高, 患者越容易出现医源性感染; 另外, 术前感染控制不良, 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越高[16]。 由此可见, 对于高龄患者应及时疏导患者负性情绪, 转移注意力, 弱化疼痛感, 同时予以相应抗感染治疗;告诫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及时就医, 避免延误病情, 耽误治疗; 实际工作中应严格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防止出现药物滥用现象; 肥胖患者应科学予以个性化饮食和运动指导, 调动患者积极参与减重训练; 术前应及时做好手术室全面消毒等工作; 术前感染者应及时予以抗感染治疗, 尽快清除腹腔内积液, 减少毒性物质吸收。
综上所述, 高龄、 溃疡病程长、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 肥胖、 非Ⅰ级层流手术室以及术前存在感染是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加强对高龄、 肥胖、 术前感染患者的管理, 并合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改善手术室清洁程度, 避免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