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文
摘要:目的 對临床牙列缺失的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是否有明显的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加以观察,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牙齿缺失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群体中,抽取70例加以对比对照研究,对其进行随机对比对照的研究,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干预方法和措施方面的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常规使用种植治疗,观察组选择即刻种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分别加以治疗之后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值、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结果 临床干预后可以发现,观察组ISQ值、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呈现出了明显的临床干预效果方面差异之处。结论 目前临床对于牙齿缺失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的过程中,条件满意下进行即刻种植的效果明显要更好,也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患者自身对于相应的修复方法满意程度更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临床应用。
关键词:即刻种植;常规种植;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
引言:
目前临床对于牙齿缺失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的过程中,都会采取种植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现有的口腔功能问题,促进预后情况的优化,但是不同的种植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之处,一般既往都会采取延迟修复,但这一方法与即刻修复的效果是否有明显的不同,还有的一定争议。从治疗方法角度来看,如果进行延迟修复,很容易导致患者其局部感染风险提高,而骨吸收量明显增加,最终会影响到其总体的修复满意程度和稳定程度,带来一定不利影响,而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则相对能够更加满意一些,也有助于促进情况健康情况的优化。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相关治疗方法的成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牙齿缺失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都是本院所收治的相关群体中所选取,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21-64岁,平均(34.31±11.25)岁,基础健康状况良好,无严重牙体牙髓病等问题,不存在种植附近炎症,其局部软组织完整,无严重慢性病、风心病、恶性肿瘤、免疫障碍、凝血障碍和精神障碍等问题,对相关治疗方法和措施能够正常的依从和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彼此之间高度接近(P>0.05),满足了对照试验的原则标准要求,可以对其进行对比对照评价最终的效果情况。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种植,按照其现有的健康情况先进行局部的x线检查,然后判断其牙槽骨的相关情况进行拔牙清创等处理,然后按期进行换药,根据其现有的健康情况,一般在拔牙之后两个月进行种植修复。判断其局部愈合情况,然后进行种植修复,将种植体嵌入到牙槽嵴之中。观察组采取即刻种植的方法,根据患者相关情况对其局部肉芽组织加以清创和清理之后涂抹庆大霉素糊剂,经过拔牙治疗之后延伸期牙槽窝扩大种植床,确保没有多余残留情况下进行种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分别加以治疗之后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值、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加以观察。其中ISQ值、满意度评分越高表示其现有健康状态越好,不良反应包括牙周红肿、感染、种植体松动,统计总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对照可见,观察组ISQ值、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临床效果更满意。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牙齿缺失的出现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口腔功能和局部的美关系,如不进行有效的修复,很容易对其正常功能和外观带来一定影响,而在种植修复的过程中,所选择的种植时机不同,带来效果也存在差异。通过即刻进行修复治疗之后,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牙槽骨的吸收,促进患者疾病情况的转归和口腔功能的早期改善,让种植体的稳定程度得到优化。
如上所述,即刻修复的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石福乔, 曾宪焕, 张馨露,等. 即刻种植修复及残根保存修复治疗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 28(32):4-4.
[2] 付新国, 王丽. 常规种植牙对比即刻种植牙在前后牙永久性修复拆除后治疗中的疗效差异[J]. 智慧健康, 2020, 6(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