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艳
摘要:双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理解能力作为其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成为了教师要重点研究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的创设”“数形结合的应用”“问题串的设计”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以此来保障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理解能力;生活情境;数形结合;问题串
理解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一种学习能力,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过分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导致学生的数学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有待提高,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
一、理解能力: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呢?
例如:在教学“直角的认识及画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直角的概念,也为了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的时候,我选择了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即:将事先准好的相关事物带入教师,比如:名片、课本、整排的订书钉、公交卡、银行卡等,同时,在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其他事物,比如:电视机的面、转头、菜板等,接着,引导学生结合直角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来理解为什么说直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最后,在组织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直角,比如:门框、房顶、桌面等等,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尝试总结出直角的特点,这不仅能够帮助理解这节课的知识,同时,在引导学生观看房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现象不仅能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了,而且,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也就是说,相比较简单的知识讲述或者是借助三角板来引导学生认识直角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理解能力: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思想,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论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都要教会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进行问题的解答,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理解力也随之得到提高和锻炼。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8、7、6”这部分知识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们选择了数形结合的方式,即:数一数小棒的方式。
在组织学生学习“十几减6”时,我门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组小棒,通过增加或者是减少①中的小棒数目组织学生学习十几减6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从10里面减去”的相关知识,而且,也能在这样数形结合的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加强理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②中的小棒数来帮助学生学习十几减8、7的相关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直观的数形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在强化理解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
三、理解能力:问题串思考
问题串教学法的应用是锻炼学生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所教授的内容来提出问题,并确保学生在问题串的思考中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为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做好保障。
例如:在教学“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我选择了问题串的创设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余数的除法的相关内容,因此,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就引导学生思考:
(1)什么是余数?为什么会出现余数?
(2)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这节课的正片学习当中,而且,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也会得到调动,参与度也会得到提高。但为了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后续教学中,我继续组织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即:
(1)将9个樱桃每4个一份,思考:可以分成几份?还剩下几个?可以画图说明。
(2)观察: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
思考:这几组式子有什么特点?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串的引导下去理解什么是余数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样不仅在课堂上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学生也能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理解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对学生综合数学学习力的提高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来从多角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构建做好保障。
參考文献:
[1]李幼兰.关于小学数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137.
[2]刘俊惠.小学数学重在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