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燕
摘要: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变化,能力的培养取代知识的传授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现代,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地理是高考考核科目之一,而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利用新的手段、新的方法构建新的学科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高效教学
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设计与实践,从注意课前激趣,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渗透人地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引入区域案例,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应用思维导图,有效培养综合思维;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五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注意课前激趣,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古往今来,兴趣一直都是影响学科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相比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能力培养型课堂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相比之下更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地理核心素养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课前的激趣,以多样的引入手段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地球表面形态”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实景微课的方法进行课程的引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距离自己较近的野外场景中录制视频,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形象地了解各个地貌类型的特征。而如果学校所在区域缺乏录制实景微课的场所,教师也可以利用线上的泛在资源寻找合适的素材。如教师可以使用《地理中国》纪录片中的素材,并在纪录片片段播放的过程中利用暂停讲解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每个地貌的特征。而由于微课和纪录片展现的丰富视觉信息,在之后的问题探究中,学生的主动性也更高。
二、渗透人地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它指的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建立协调观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而这不仅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人地关系是地理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其与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渗透人地关系的教学,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例如,在“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一节中,教师就可以以发达国家的案例讲解人地协调的关系模式。如在资源的回收利用相关知识方面,教师可以讲解日本的资源利用措施,包括严格的垃圾分类标准、从小开始的垃圾分类回收教育等,而这,让日本从一个资源小国变为一个资源“大”国。这样,通过多样化人地关系的展现,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这对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有着重要作用。
三、引入区域案例,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的本身特性,而区域认知能力与区域地理教学是难以分开的。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的案例为情境,创建两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的一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其能有效地将区域地理的内容引入非区域地理知识教学中。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入区域案例创建问题探究式教学情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例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中,教师就可以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让学生探究其没落和再次兴起工业区位的变化。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区,其兴起和没落都有着明确的原因,既有市场上的,也有能源结构变化上的。而通过对鲁尔工业区区位变化的探究,教师能有效推动学生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全面认识一个区域,从而有效培养其区域认知能力。
四、应用思维导图,有效培养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在这一能力的培养中,构建一个系统的地理知识架构相当重要。思维导图是以树状图为基础的一种学习工具,对于复杂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学习活动越来越碎片化的现代,思维导图显得更加重要。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应用和推广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以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例如,在每一册的教学之前,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列出本册讲解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大的地理知识体系。如第一册主要教学内容为自然地理,即以自然地理为中心,以章节为单位构建“大气”“水文”等多个地理要素为“分支”,帮助学生明晰本册的教学内容。在之后每个单元的单元小结,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列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并将其纳入大的框架下。而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考思维导图上的方向思考。這样,应用思维导图,教师有效帮助学生构建了地理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五、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
在如今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而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相当必要。其中,作为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实践力指的就是学生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布置“测量学校纬度”的实践活动作业。学生要用杆影法测量学校内正午影子的长度,从而了解太阳高度,再根据太阳的直射点纬度计算学校所在纬度。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结成四到五人的小组,当然,为了保证晴天和学生有空闲时间测量,教师可以将活动的时间设置成一周。而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则可以用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让学生从实践的过程而非单纯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结果反思。这样,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不仅需要教师重视兴趣的激发,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还需要教师引入区域案例、思维导图等多种方法。这样,教师才能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未来生活中必备的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04).
[2]董瑞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1).
[3]汤国荣.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J].地理教学,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