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定位,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品质

2022-04-20 14:56何应海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何应海

[摘  要] 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率和教学品质息息相关,不同的目标定位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学初首先要有正确的目标定位,以便教学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避免因引入不当或结构不清而影响教学效果. 文章展示了不同目标定位对教学的影响,以期教师能够结合学情科学制定、合理优化,以此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教学目标;目标定位;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从学生学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制定的师生共同完成的任务,其具有预期性、层次性、可行性、系统性等特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风向标. 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法被替代的.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学目标也从单一维度的知识与技能向多维度转变,凸显了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在教学中,要避免无目標教学活动的开展,否则不仅会使教学失去方向,也无法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乐趣,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促使“教”与“学”朝着同一方向发展,从而使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得以优化,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班级差异和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正视差异,以确保教学目标制定得科学、准确. 要知道只有教学目标的定位合理,切实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价值. 笔者以“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为例,借助于“同课异构”的对比来优化教学目标,从中得到正确目标定位的标准,以此推动教学水平和学习水平的共同提升.

[⇩] 讲授式教学

1. 情境引入

问题1:在学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时,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公式呢?(学生口述后,教师甲用PPT展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求和公式)

公式给出后,教师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整理和归纳出以上公式都是与正整数n有密切关系的命题.

问题2:以上公式都与正整数n有关,如何证明其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都是成立的呢?

教师甲:对于以上命题的证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方法——数学归纳法.

评注:该问题情境的创设,起点较低,符合学生的认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提出的问题与情境遥相呼应,易于学生接收新知,易于引起学生对新知探究的热情.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实践,课堂气氛被点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 原理讲解

教师甲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了教学重点,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甲采用“直接讲授法”开始了下面的教学活动.

教师甲:一般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大体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值n(n∈N+)时命题成立;

第二步(归纳递推),假设n=k(k≥n,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成立.

步骤给出后,很多学生都投来了疑惑的眼神.

评注:从学生反馈来看,第一步学生都能理解,但对于第二步大多数学生完全听不懂,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 这样利用“直接讲授法”给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是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的,因为问题的跳跃性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可见,教师甲过于注重“教师本位”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是不利于顺利开展的,更不利学生发展.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固然重要,然若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将难以提升教学效率.

3. 练习巩固

相关证明步骤给出后,教师甲直接给出了对应的例习题,进而通过具体练习的方式进行演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1 证明:首项为a,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a的前n项和公式S=na+d.

例2 证明:12+22+32+…+n2=n(n+1)(n+2).

例3 已知数列

a满足a=,a=0,猜想

a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教师甲通过“直接讲授法”讲解了以上例题,并用板书详细展示了求解过程,以期借此帮助学生消除疑惑. 例题讲解完后,教师甲给出了如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而检测学习效果,完成知识内化.

练习1:证明:1+3+5+…+(2n-1)=n2.

练习2:已知数列,,,…,,…,计算S,S,S,推测S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评注:从例习题的难度来看,难度适中,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发展顺序. 然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师甲不重视定理发展过程的讲授,过多地强调例习题的价值,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了数学学习即解题的片面概念. 由于缺失发现和反思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出现了盲目的套用,这样不仅容易出现错解,而且也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 这样只重视短期成绩而忽视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显然是低效的. 若教学中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势必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影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可见,若教学目标定位在单一的知识和技能上,容易出现机械灌输,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 探究式教学

1. 情境引入

问题1:对于数列

a,已知a=1,a=(n=1,2,3,…). 求:

(1)当n=2,3,4时,a的值;

(2)猜想a的表达式.

该问题难度不大,学生根据学习数列的经验易得出a=,a=,a=,根据问题1的第(1)问猜想出a的表达式为a=.

问题2:根据以上求解过程可以得出对于前4项该表达式都成立,是否可以肯定其对后面各项也成立呢?

教师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问题1的探究,很多学生尝试利用代值法进行验证,然n代表无数个数,因此验证步骤是无限的,学生意识到必须找到一个有限步骤的推理来证明这一无限的问题.

评注:通过巧妙的问题情境设计,将新知转化为一个急于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被激发了出来,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数列问题的设置合理,很好地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利用. 同时,问题的难度较小,既能调动全员参与热情,也可有效避免“喧宾夺主”,课题引入更加高效.

2. 原理探究

教师乙没有急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进一步进行启发. 教师乙播放了“多米諾骨牌游戏”视频,借助于视频的冲击激发学生想一探究竟的热情. 教师乙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麻将,让学生体验游戏过程,并思考以下问题:

(1)若想使麻将都倒下需要什么条件呢?

(2)上述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与游戏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轻松的游戏环境淡化了数学的枯燥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寻找两者的内在联系. 在教师乙的指导下,通过分组交流,让学生明确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基本步骤. 这时教师乙以问题中的数列证明为例,进行逐步的讲解,这样既让学生明晰了其中的道理,又让学生轻松地融于新知的探究,课堂气氛融洽,探究热情高涨.

评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乙通过创设“有限”和“无限”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师的诱发下,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建构,理解了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掌握了数学归纳法的本质,为后面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实践能力也在游戏中有所提升,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 练习检测

(1)证明:12+22+32+…+n2=n(n+1)·(n+2).

(2)证明:+++…+=.

(3)已知数列,,,…,,…,计算S,S,S,推测S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教师乙在前面的证明中已经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并规范了证明过程,从学生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过程. 在练习中,教师乙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并利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讨论,以此规范解题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为后期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生成性资源.

评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观察和探究,从而掌握了数学归纳法的本质,同时掌握了规范的解题步骤. 通过恰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借助于问题的变式,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教学中坚持“以生为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教学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师甲应用讲授式的教学形式,教学“以师为主导”,重视知识的讲授;教师乙开展的是探究式教学,教学“以生为主”,通过层层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此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前者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结论上,而后者则定位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以及掌握知识的本质上,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 可见,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因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同,也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同课异构”对比并不是为了评价教学方式的优缺,其重点是强调教学目标应定位在教学的价值上.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理解教学、理解学生、理解教材,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以此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品质.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