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玲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形成和展示出来的。这意味着要合理测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要依赖于创设合理真实的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由此,情境化命题将成为中考语文转型的方向。本文就以昆明市近年中考语文卷及质量监测卷给自己的启示,谈谈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方式。
情境化命题在昆明市中考语文卷中多为单列板块构建情境。这些情境多为综合性学习、语文主題实践活动、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等语言表达运用情境。
一、化用教材中的内容创设情境
昆明市中考卷早在2016年以前就在“综合性学习”板块中创设了考查情境,这些考查情境不少就是化用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情境。如2007年昆明卷中的“感受汉字魅力”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考查了“改对联”“赏书法”“作探究”三个内容。“改对联”活动,上联为“两树梅花一潭水”,下联为“烟雨四时半云山”,题干直接说明“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进行修改”。“赏书法”活动则是给出两幅书法作品,要求选择一幅进行赏析。
卷中“感受汉字魅力”这个情境就是化用了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汉字”这个专题,“改对联”活动则是巧妙地结合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诵读欣赏“对联六副”,“赏书法”这一活动则是结合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附录二”中的“名家书法赏析”。
2010年昆明卷中的“语文伴我成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考查了名著、作文片段修改、名人阅读方法评价;2013年“语文书·聚宝盆”包含了“名著故事会”“写作方法探讨”“对联擂台赛”三个活动,这两个情境都化用了苏教版教材内容,而这两个情境在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中也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这些情境创设都巧妙地化用教材或模拟教材中的内容,设定某一主题,从听、说、读、写等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更加有利于真正考查学生在典型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校园生活设计主题情境
昆明市中考卷多次运用校园素材创设多彩的情境。例如,2008年昆明卷的综合性学习“我办小小手抄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巧妙融合了名著《水浒传》的阅读,考查了名著阅读(作家作品、林冲性格特点探究)、实践活动(报纸栏目的命名)、口语交际(向家长介绍小报内容)。又如,2009年“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结合《朝花夕拾》考查了拟串联词(《五猖会》和《孔乙己》之间的串联词)、鲁迅名言探究。再如,2021年“名著阅读”板块中的“名著阅读分享会”考查了名著及科幻小说的特点;2016年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自编一本图书,和小郭同学一起完成编写活动,“金色的童年”“忧伤的往事”“可贵的成长”三章活动综合考查了劝说、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情节、材料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
这些情境的创设都特别注重与学生现实校园生活的密切结合,以综合性学习为载体,与其他试题巧妙结合,让学生真正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利于体现“个人体验情境”,检测和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创设主题情境
中考是区域性考试,利用本地区课程资源设计考查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区域生活。昆明卷就多次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来创设情境任务,将本地区当下的生活资源纳入考查情境。
例如,2015年昆明卷的“走进博物馆”语文实践活动,分别设置了请云南省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的口语交际考查;设计明信片为博物馆做宣传,在明信片A面挑选恰当字体并说明理由的汉字鉴赏考查;在明信片B面拟写宣传标语的考查。该题图文并茂,课内外结合,相互勾连,引领学生参与身边社会生活,在人文主题之下考查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实现多方位的综合考查,体现了学科素养。
再如,2011年“走进红色七月”语文实践活动中,考查了邀请校长的口语交际、一句话新闻、经典名著鉴赏,在“颁奖典礼”这项活动中还考查了颁奖词:为“云岭丰碑”获奖者、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写一段颁奖词;2021年“研学实践——体验茶之文化”中云南茶文化的渗透;昆明市2020年七年级教育质量监测试卷中,综合性学习板块“思滇之时事”中有一个“学楷模”的活动,该活动把张桂梅老师的奉献精神融入汉字书写的考查中,非常巧妙,在“寻名趣”活动中,引导同学们探究大家熟知的昆明有趣的地名。
这些情境创设,既能观照区域文化特色,又能理解并传承身边优秀人物的精神。学生在人文主题情境中,调动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言语的实践运用中积累了相关知识,实现了语文学科与人文素养的精神共振。
四、整合传统文化创设主题情境
昆明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昆明市2020年七年级教育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中,综合性学习板块“思滇之时事”中有一个“悟意图”的活动,活动以2020年8月29日《中医药文化中小学读本》的正式发行为背景,创设了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昆明市中医院图标的情境任务。
这样的情景化命题正是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编写理念的巧妙化用。一方面建构生活气息浓厚的仿真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实现核心素养之“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落地。另一方面,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逐步提高。这种以文化传承和能力评价的“双线组题”,兼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五、联系社会热点创设主题情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注重语文学科与现实的对话,体现语文知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意识,是命制中考试题较为突出的特点。
例如,2019年“多彩课堂·伴我成长”语文实践活动,设计了“精彩课堂我分享”“名著课堂我设计”“智慧课堂我报道”三个活动。其中“智慧课堂我报道”中引用的消息就紧密联系了近年昆明市各县区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个社会实际。再如,2021年昆明卷综合性学习板块,结合近年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研学活动”这个热点,巧妙创设了“研学论坛——了解研学内涵”“研学实践——体验茶之文化”“研学收获——改进旅行计划”三个实践活动,在三个活动中考查了信息提取、图文转换、活动方案设计。
类似这样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的还有2011年“走进红色七月”语文实践活动、2012年“网上读写与交流”实践活动、昆明市2020年七年级教育质量监测试语文卷“思滇之时事”实践活动。
这些情境设计具有现实意义,既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又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搭建情境支架,强调建构运用
在情境化命题设计中,可以搭建情境支架,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知识及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积累结构化的言语经验,建立起结构化的认知。
比较典型的如2017年昆明卷,搭建了“鲁迅作品阅读展示课”这个支架情境:“在‘鲁迅作品阅读展示课’上,小程同学准备向同学们介绍他做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并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次交流展示活动吧!”
首先通过“方法介绍”展示了“要点归纳法、摘抄批注法、比较研究法”三种读书方法,然后再对三种方法进行了“笔记展示”,充分用这两个环节构筑起做读书笔记的知识,最后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读书方法的具体运用。这样的情境,一步步为学生巧搭支架,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发现问题,是否能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引导学生要多积累、多训练,同时,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在任务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运用,真是一箭双雕。
类似的题还有2021年昆明市中考试题创设的以“研学活动”为支架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构筑了信息提取、图文转换、方案设计等知识。这样的情境支架设计将知识、策略、实践路径、评价反馈熔为一炉,营造出知识学习的真实环境,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综上所述,在情境化命题上,我们从昆明市近年中考语文卷及质量监测卷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启示:
这些启示也引发了我们对自己教学的深度思考:
从教学评一致性来看,情境化命题趋势对初中语文教学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做个比喻,我们平时教的似乎常局限于“西红柿炒蛋”,但考试考的可能是“做满汉全席”。我们要全面了解这种评价方式的特点,增强创设教学情境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到《课程标准》及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的落地。
从教学方式来说,这样的命题倒逼我们改进“单纯记忆,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必须得聚焦于知识的迁移,从死记硬背转变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能的训练,割裂了语文和生活的應然联系,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和活力,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情境化命题引导我们应立足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欲望。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说,课堂上少一些“碎问碎答”的浅层次思维活动,应立足文本情境,设计指向明确、具有联结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台阶式”或“攀登式”活动中,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总之,情境化命题成为中考语文转型的方向,这是已然也将成为应然。以上仅以昆明卷为例,探索单列板块构建的考查情境。也有整卷构建宏观情境的试卷,比较典型的如2019年的嘉兴中考卷、2019年南京中考卷以及年昆明市2020年、2021年七年级教育质量监测试卷,这些试卷极具整体感,体现了关联的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碎片化走向整体性、系统性,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当然,我们也该理性地审视情境化设计的真实性、适切性、综合性、有效性等,优化语文中考情境化试题。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