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水新
【摘要】就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情况而言,机械性的抄写作业、重复性、单一化的作业非常的常见,这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实情况,双减政策应运而生,提出了减负增质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导向之下,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文章则是基于此,展开了深度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质;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由于大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给小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旨在帮助小学生巩固基础,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提升,但是这并不利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倡导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如果小学生一味地被作业所局限,课余时间被作业占据,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童年的遗憾;对于教育体系而言,无疑是失败的。所以加强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改革非常关键。语文教育工作者具体可以在“减负增质”的理念导向之下,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落实作业安排。
一、更新作业观念
在减负增质的背景之下,强调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积极更新观念。意识指导行为,老师对于作业内容形式的设计,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遵从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对语文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满足小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让小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当中解脱出来,以此达到减负增质的目的。此外,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过程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补充。老师应该加强家长的联系沟通,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切实落实减负增值的目的。老师可以布置亲子类作业,让家长协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寻找到完成作业的乐趣。此外,老师和家长作为两大教育主体,应该改变以成绩判断能力的观念,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完全依据小学生的成绩对小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不会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成绩上面,具体可以通过做作业的方式,明确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然后积极调整创新学习模式,找到高效正确完成作业的关键。
二、精简作业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之下,老师给小学生布置作业,往往是通过量的堆积来实现质的突破。虽然量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之后,会发生质变。但是老师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识规律,如果老师一味地以大量的作业进行堆积,很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导致小学生处于疲劳学习的状态。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老师一定要注意做到精简作业。作业限量求精的主要价值在于让小学生回归作业主体本位,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作业,实现对于语文知识的深度探索。
比如老师完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画一幅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样的作业。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经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对于文章的主旨思想进行阐述。同时积极引导小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当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分享美,以画画的形式将“美”定格。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能够让小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和印象。通过给予小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小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完成作业,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三、创新作业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老师往往以书面类作业为主,让小学生在抄写当中掌握知识,但是这一作业方式导致小学生对于知识遗忘速度非常快,不利于小学生的持续性学习与发展。因此,老师应该重视作业形式的创新改革,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点,通过多样的、新颖的语文作业形式,落实减负增质的理念。
其一,实践类作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师具体可以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结合课文当中的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思想,给小学生布置实践类作业,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内化和迁移,真正凸显作业育人的价值和优势。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故事的主要情节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然后老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实践类的作业,比如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曹冲称象这一历史故事。
学生分别可以扮演曹冲、曹冲父亲、官员、围观群众。然后借助相关的表演道具,一起演绎象上船;象上岸、称石头等步骤。学生可以将这一表演过程录制成为微课视频交给老师。通过完成这一次作业内容,让小学生对于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和具体步骤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积极向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靠拢。同时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有效强化,思维空间得到有效拓展,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收获更多的乐趣。
其二,分层类作业。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差异,在认知能力、消化能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因此,老师在给小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当中,应该尊重小学生的差异、加强对小学生个性兴趣的关注,以此设计分层类的作业才能够满足不同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老师完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这一篇文章教学之后,老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基础训练类作业、优化提升类作业、思维拓展类作业,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以此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减负增质的理念之下,小学语文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具体可以从更新作业理念、精简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等多方面着手,帮助小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学习技能,同时加强对于小学生人格的塑造、注重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小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这一过程获得全面的成长、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新喜.基于“双减”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13):44-45.
[2]李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转向[J].小学教学设计,2022(Z1):72-74.
[3]杨欣.“双减”要求下初中语文作业設计探析[J].青海教育,2022(Z1):56.
(特约编辑: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