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知识本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等典型问题,抄概念、背概念、考概念也还大行其道。这些突出问题成为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的瓶颈。基于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基于项目的团队合作学习(Project Based Teamwork Learning,PBTL)”这种工学融合的课堂组织方式的重构,实现教学目标由技术能力为主转向全面发展、教学要求由记忆性知识性要求转向应用性、职业性要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授为主的输出转向学生学习投入和能力的产出为主的转变,提高了课堂的输出价值。
关键词:价值工程;课堂组织方式;翻转课堂;项目导向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9-0118-04
Abstract: There are still some typical problems in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such as knowledge-based, teacher-centered, textbook centered, etc. The concepts of copying, memorizing and testing are still popular. These outstanding problems have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students' weariness, low classroom efficiency and low teaching quality. This technology combination way of classroom organization reconstruction -- Project Based Teamwork Learning (PBTL)-- achieved the change of the teaching goal from technical capabilities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eaching demands from the memory knowledge to application,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from taught by the teacher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output of the steer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of input and output. And it eventually improved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class.
Keywords: value engineering; classroom organization; flipped classroom; project-oriented learning; teamwork learning
价值工程是一种实现方案优化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诞生于二战的价值工程很好地解决了战时因物资短缺而带来的采购困难问题,先为军方推崇。因为指导战后世界经济的快速复苏和繁荣,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极具影响的现代管理理论。尽管价值工程理论源于工业领域,但对属于知识生产和专业人才供给的教育教学活动无疑也有借鉴指导意义。
一、价值工程概述
(一)价值工程的产生
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由[美]劳伦斯·戴罗斯·麦尔斯(Lawrence D.Miles)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用电气公司(GE)工程师麦尔斯因受命采购石棉板频频受阻,在研究代用材料时,通过对石棉板功能的分析,发现并采购了更易采购、成本更低的防火纸。但这种代用材料起初没能通过消防审查,经过麦尔斯的据理力争消防局才同意代用材料。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石棉事件”。因此,麦尔斯开始潜心对产品的功能、成本、价值进行系统研究,并与1947年以《价值分析》为题发表了研究成果。《价值分析》奠基了价值工程、价值管理理论。
(二)价值工程理论的要点
麦尔斯对价值的定义是: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工作, 假如它们的功能和成本费用是匹配合理的, 那么这种产品或服务工作就有好的价值[1]。即价值就是功能与实现功能的成本匹配关系。解析麦尔斯的研究过程,可以得到麦尔斯式思考的逻辑[2]: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探究行为背后的目的;有多少路径可选——搜索实现目的的手段;哪条路径最合理——必选价值,选择最合理的路径。价值工程理论的要点是:
1. 价值工程的着眼点是产品功能,而不是产品自身。客户购买产品,其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以产品的“功能”使其需求得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嵌入在产品身上的“功能”。这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2.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提高客户价值。也就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可靠的功能。从功能实现和成本控制两侧发力,致力于最佳的客户价值。
3. 价值工程的关键在于创新。通过充分解读、挖掘客户价值定义,深入剖析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创新设计、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实现供给的最大性价比。
二、大学课堂组织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课堂仍然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课堂组织方式无疑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和效率。基于价值工程理论反观目前的大学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不能体现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以价值工程理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着眼点是嵌入在“学生”身上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在乎教师“流了多少汗”,而在乎学生“尽了多少心”。金课之“课”显然是具有实践特征的课程实施,是有师生之间的对话、批判、争辩乃至心灵共鸣的课程[3]。而在许多大学课堂上,仍有教师以真理占有者的姿态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竭力维护自己的教师威信的现象[4]。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独白者、霸权者和指挥者,学生几乎完全处于被动的受支配地位,几乎没有发言权,没有创造权,甚至没有独立思考权。“独白与传递”代替了“对话和交往”。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变成了课堂“隐形人”。教师从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和接收器。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5]。
(二)不能准确向学生“赋能”,教学指向偏离社会需求
以价值工程理论,教学活动应以追求最大供给价值为圭臬,即向学生充分“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提升其基于职业角色的履职能力。大学的使命不是向社会输送了多少“大学生”,而是输送了多少有质量的“职业者”。而目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以学校、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唯独不以学生为中心[6]。
金课建设方式导致的“空心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程本质被有意无意地遮蔽。金课之目的,在于学生。虽然研究“教”,但目的在于“学”;学业质量如何,直接体现金课的成效[3]。大学教育应聚焦学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用人单位和社会是否满意;聚焦学生核心能力素质养成,具有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7]。
实践教学无疑是应用型大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向学生“赋能”的有效方式。它以问题探讨、深度体验和批判反思为基本特征。实践教学的空间差异性以及目标多元性决定了其教学形态的多样性,存在着由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构成的逻辑体系[8]。但在具体落实中显然用力不足,甚至成為“鸡肋”[4]。
(三)不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团队意识、合作、交流能力训练缺失
按照客户的价值要求,职业者不但要有精湛的职业技能,更应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职业素养。而《千位状元成就低于预期》披露了千位高考状元学习就是应付做题、考试,缺乏社会知识和实践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性差。考分不能替代能力, 高考状元不等于优秀人才[9]。
三、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课堂组织方式改革
(一)课堂组织形式改革的原则
1. 突出学生中心和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课堂的“隐形人”变成主角。由“教得好不好”——更多关注教师的“输入”转向“学没学得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输出”。让学生从依附、盲从转向自主探究和批判性学习。把教师由课堂的“演员”翻身成为“导演”,学生由课堂的“观众”翻身成为“演员”。教师搭台(确定项目任务)、学生唱戏(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实践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让学生从观摩职业转向深度体验职业。由关注的重点从“学了多少知识”——知识的积累转向“学会了多少本领”——履职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要围绕着职业要求展开,随着教学的进程逐渐由单元目标、部分目标向系统目标汇聚。
3.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从校内评价转向社会评价。把学习绩效的要求从关注最终的考试成绩(学习结果)转向更加关注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过程)、从校内排名转向职业竞争人。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项目任务的完成去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把“圈养”模式下的“投喂”转变成“散养”状态下的“找食”,训练探究式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沟通、合作。
(二)基于价值工程理论改革课堂组织方式
通过充分解读、挖掘客户价值定义,深入剖析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创新设计、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实现供给的最大性价比是价值工程的精髓。高校应当更新教育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在教育目的、师生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0]。
基于项目的团队合作学习(Project Based Teamwork Learning,PBTL)是在PBL、TBL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重构,是解决目前课堂教学组织中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PBTL的教学组织如图1所示:
设计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是PBTL组织的逻辑起点。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认真分析课程的知识架构、分解课程目标、编制目标、链路图,把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课程的要求具体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任务上。例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它是承担着“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毕业要求(工程教育认证)的一门重要课程。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课程的要求,确立工程经济学的课程目标是“具备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基本能力,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初步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够基于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建议”。为此对课程整体设计了一个地产开发项目,要求在一定的技术背景下,完成对项目收益、风险的量化评估,并权衡收益和风险做出决策建议。这样就把课程目标分解到了课程渐进实施的每个单元,对应就把项目总任务分解成了具体的细微目标。其逻辑构成如图2所示。这个教学项目的设计是基于投资者(委托人)对咨询工程师委托。教学要求是学生站在咨询工程师(职业)的立场上,从投资项目复杂的经济要素分析中理清现金流量,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工程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揭示项目收益和风险,最终提出决策建议。
这个环节的关键是把课程的能力目标转化为项目的现实任务,这样就把“能力中心”落到了实处,并且还能克服学生对理论的迷茫。注意,PBTL组织的着眼点是基于某种特定职业的能力训练,而绝不是泛泛知识的储备。比如,对学生学习绩效的要求是基于咨询工程师(职业)的角色,能在复杂的项目现金流出,如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勘察费、设计费、建安费、动员预付款、材料预付款、建安费、设备费、绿化费、监理费、检测费等(工程背景)中梳理清晰的投资关系、成本关系,进行科学的投资-资产分析、成本-产品分析,并确定投资现金流和成本现金流。而绝不是仅仅会背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成本。
组织团队是PBTL组织的前提。团队可以是正式组织(教师按照搭配原则指定),也可以是非正式组织(学生自由组合),一般以3人为宜。鼓励团队以其成员特点做工作分工,而后协作完成项目任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表达等非技术能力提供训练平台和机会。
团队自学、课外求解是PBTL组织的基础。团队成员按照项目任务要求和团队分工,借助于线上、线下各种课程资源,在自主完成课程学习基础上寻找解决课题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这个环节相对于传统教学组织实现了学习过程的“倒置”——听讲、复习变为预习、巩固,把学生从被动听课状态拉到了主动学习。注意,PBTL组织的着眼点是基于某种特定场景进行的能力训练,而绝不是泛泛理论上“解题”。因此要求教师提供的是“原汁原味”的工程场景、工程问题,而不是理论上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半成品”。
成果分享与质疑、辩论是PBTL组织的关键。随机选择学生作为团队代表在课堂上与其他团队分享项目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通过考核激励把质疑、辩论往深处引、往全面引是这个环节的重点,通过辩论使得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是提高学习成效的有效方式。成果分享是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思路的阐释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而绝不是对既有概念、理论的重复。
教师讲评是PBTL组织的回馈和再启动。教师结合同学成果分享和质疑、辩论情况,对单元知识体系、理论及其运用、工程实际要求等进行精炼点评。教师要做好导演,引导好、驾驭好课堂上成果的分享和质疑、辩论,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
PBTL的组织施行“团队赛+个人赛”的“赛制”。课堂上施行“团队赛”,根据团队代表的陈述、答辩确定团队成绩,通过协作完成课外求解和课上成果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进行非技术能力的养成训练;期终进行“个人赛”,以试卷的形式考核理论运用能力,避免“团队赛”中可能的滥竽“套利”现象。
四、结束语
PBTL的课堂教学组织把学习过程从学生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把学习情境从课堂变为项目、把学习要求从知识记忆变为理论运用、把学习目标从知识变为能力,从而把专业培养目标(社会职业能力期待)通过一门门课程得到了落实,建立起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主要表现为:
一是消灭了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开小差等“隐性逃课”现象。绝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放到了成果分享和质疑、答辩上,学习投入显著增加。
二是专业技术能力显著增强。最明显的是对概念、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比如,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背景下识别投资和成本是件很困难的事,因此许多同学即便课程结束了也只是停留在“会背”的程度上。而在PBTL组织的课堂上,很清晰地就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区分开了两个概念。再比如,对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价。以往对评价指标的选择很渺茫,而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评价操作,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财务生存能力的全面性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三是非技术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对项目问题的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以往不会表达、不能表达、词不达意等现象很普遍,而经过PBTL组织活动,对问题的认识深刻了,所以沟通交流、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
四是充分利用了学习时间。以往学生除了课堂上课、课下完成作业(甚至存在严重地抄作业现象),上自习的很少。加上许多学校教学学时缩减,大量的时间被用于游戏了。而在PBTL组织的课堂上,由于需要借助课程资源自我预先学习,课上变成了只是展示学习成果,所以把大量的原来用于游戏的时间用来学习了。
参考文献:
[1][美]劳伦斯·戴罗斯·麦尔斯(Lawrence D.Miles).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技术[M].北京:北京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译印,1984.
[2]郭献芳.工程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24-226.
[3]汤智,计伟荣.金课:范式特征、建设困局与突围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55-59.
[4]江怡.如何摆正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11-16.
[5]余文森,宋原,丁革民.“課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9):22-28.
[6]赵南.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的调查探究[J].商业文化,2010(4):293-294.
[7]银海强.大学生学习“缺位”分析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7):61-66.
[8]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9]彭德倩.千位状元成就低于预期,谁来关注状元的后半程[N].解放日报,2010-06-28.
[10]杨德广.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J].高教探索,2005(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