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江
【摘要】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到“道德与法治”,不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更是课程内涵的丰富与提升。青少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道德与法治是他们今后在社会立足的根本,更是共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知识传播的基础上,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与实践,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共建;开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创造性融合,对小学生而言,这个名字比较枯燥,但是结合课程资源学习之后,我们发现这门课程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课程之中还有诸多独具匠心的亮点,只要我们重视开发与共建,就可以让教学发挥出最佳的优势。
一、走进生活,开发道法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如教科书、教师指导材料、音像资料……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学时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发展需求,用好、用活教材。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课程标准建议:“要不断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适当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搜集、挖掘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且将其加以充分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并且把教材资源、相关的网络资源等有机整合到一起。
二、观察生活,开发道法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的主题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近,但是,通常会遭到学生的“熟视无睹”,很少主动去一探究竟。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生活,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生活的情趣,增強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秋天》时,我会邀请班主任配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孩子们带到公园中、田野里去观察,并给他们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要求他们回到教室后描述一下秋天的样子,画一幅秋天的画。当孩子们明确了观察任务后,在实践中自然会仔细观察、细心去感受秋天的变化。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是快乐的!回到了教室,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有的学生竟能口述一段百来字的秋天景象,还有的学生画出了美丽的秋天。
三、有效开展案例教学,共建道法课程资源
案例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他们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还有一些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案例,却因忽视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就可以帮助小学生巩固知识,升华认知。通过案例把复杂枯燥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经过学习、讨论、交流、总结等环节,可以很好地把多种信息、观点与经验进行碰撞和融合。最后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知识,并且从思想行动上改掉很多陋习。其实道德不是我们绑架在学生身上的枷锁,应该是植根于他们心底的修养和自觉,而促成这一步的关键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以“吃饭有讲究”这节课为例,其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偏食、挑食、浪费,不能做到文明就餐等,普遍发生在小学生身上。尤其是因为家长的溺爱,更是让小孩在吃饭这件日常事情上出现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把这些问题直接暴露和呈现,让学生分析做得对不对,再反思一下自己的很多行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向学生讲述偏食、挑食和暴饮暴食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时,可以用动画片的形式,让粮食来一次自述,说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再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些食物自己并不喜欢吃,但是由于身体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的共同作用,科学搭配进食才能实现均衡营养。
四、扩展教学空间,共建道法课程资源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集中在室内,如果想让生活化教学得到更好的应用,积极扩展教学空间,有效融合课堂内容,不断加强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思考,对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而言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例如,学习《保护水,节约水》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污染水的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调查和总结,小组长要做好相关的统计工作,及时向老师汇报最终结果。”利用这种调查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把生活和教学内容融合到在一起。
结语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及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观念的树立能让教学活动真正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教学伴随着学生的成长,真切地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并把这些在生活中积累的体验真正融入思想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中,真正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育目标。
“教学合一”才可以使教学鲜活有力。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多种资源开展教学,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展现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成学生喜欢的、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新型课程。
【本文系霞浦县2020年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城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共建模式探究”(课题编号:gzs2020-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梅.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如何生活化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
[2]翁丹丹.从生活中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J].新课程(小学),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