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耀,常 琼,赵培丽,高琳琳,展翅飞
(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院 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不孕症是目前临床上日益严重的问题之一,其在全球范围内影响8%~12%女性的生活质量[1]。患有不孕症的女性由于心理创伤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严重者会导致发生精神性疾病。近年来,女性不孕症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患者心理与情感压力也随之增加,而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受孕期间伴有不良情绪反应,有较高风险导致异常子宫收缩,影响胎儿发育,并可引起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表现,最终导致不良妊娠结局[2]。有研究指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舒缓心理压力,减少术后感染风险,消除不良情绪[3];同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降低突发风险,获得满意结局。随着各类手机App的推广,微信App以方便、快捷、多样化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已普遍成为手机常用App之一。通过App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在线掌握患者病情,不仅可提高医护工作效率,还可缓解患者面对面沟通时的心理压力,有助于稳定病情[4]。而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可由患者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相关内容优先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目前该教育方法已应用于众多疾病的护理中[5]。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们对54例不孕女性患者采用微信App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105例不孕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积极治疗。纳入标准:①符合不孕症相关诊断标准[6]者;②使用微信App者;③受教育程度≥6年者;④意识清晰者;⑤男方外生殖器、精液检查正常者;⑥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躯体疾病与精神性疾病者;②有生育史者;③聋哑者;④患有恶性肿瘤者;⑤入组前3个月内服用精神类药物者;⑥既往存在盆腔手术史[7]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年龄20~34(27.13±8.54)岁;病程1.3~9.5(5.89±3.31)年;原发性不孕症29例,继发性不孕症22例;伴有焦虑15例,伴有抑郁17例。观察组年龄22~34(27.55±8.72)岁;病程1.7~10.2(5.47±3.97)年;原发性不孕症35例,继发性不孕症19例;伴有焦虑17例,伴有抑郁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疾病认知:讲解病因、症状、病情发展、疾病治疗等,在门诊处发放生殖生理教育手册。②治疗方案:阐明治疗方式及优缺点(包括手术、服药、联合治疗等)、药物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③心理疏导:每周邀请心理专家进行指导,调节负性情绪,主要采取口述结合生殖器官模型的方式进行。④随访: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定期进行电话沟通与一对一教育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微信App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对患者介绍所在科室基本情况,如科室设备与技术、治愈成功率、专家简介等。②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意见,由患者从相关教育内容中选取最感兴趣的项目优先学习,具体如下:a.生命与生殖伦理教育(生殖权利、生命尊严与价值等);b.心理疏导(焦虑、抑郁、自责、失落等情绪);c.相关妇科疾病(妇科炎症、内分泌疾病、不孕并发症等);d.备孕(孕前检查、优生优育、孕期常识及并发症与治疗方法、新生儿护理等);e.生殖保健(不洁性生活、生殖器感染与不孕症、辅助生殖技术等)。给予针对性教育与指导每天20~30 min,激发患者潜在学习动力,方便后续加入其他开始不好接受但必要的教育内容。③培训内容按患者选择结果进行排序,由医护人员依据患者掌握情况逐步推进,直至患者掌握所有必须学习内容。④教育过程中设置问答环节,增强沟通,激发学习积极性,每天10~15 min。⑤鼓励患者进行自身说教,并预习第2天教育内容,由患者提出预习疑问,接受教育后,提倡患者自由解答,医护人员做最后补充与更正,调动患者参与积极性。⑥建立医生-护士-患者微信群,定期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如动画、文字、视频等形式),同时监督患者每天上传日常管理、心情状态等数据。⑦以上内容均通过我院微信App公众号同步向患者定期推送相关知识,指导督促其积极配合治疗,为受孕做好充足准备。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两组病耻感、心理压力、生活受影响程度、应对方式。随访1年,比较两组受孕率、成功分娩率及妊娠结局。①病耻感:以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量表(ISS)为参考[8],量表包括自我贬损、家庭羞辱、社会退缩、周围羞辱4个方面、共27个问题,采用1~5评分法,完全不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2分、不确定计3分、同意计4分、完全同意计5分,总分27~135分,分数越高表明病耻感程度越高。②心理压力:参照压力反应问卷(SRQ)[9]评估患者心理压力,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3个方面、共28个问题,采用1~5评分法,不是计1分、有点是计2分、中等是计3分、基本是计4分、是计5分,总分28~140分,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压力越大。③生活受影响程度:参照生活事件量表(LES)[10]评估患者生活受影响程度,量表包括采用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交水平、其他4个方面、共50个问题,采用0~5评分法,无影响计0分、影响极小计1分、影响小计2分、影响中等计3分、影响大计4分、影响极大计5分,总分0~25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受影响程度越大。④应对方式:参照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11]评估患者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个维度各10个问题,采用0~5评分法分别评分,积极应对评分越高应对方式越良好,反之亦然。⑤其他:随访1年,比较两组受孕率、成功分娩率、流产率,经相关妇科检查,停经、早孕反应、尿频、乳房出现蒙氏结节、超声检查等为临床妊娠[12]。生化妊娠是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 U/L;受孕率计算以出现临床妊娠与生化妊娠为准。
2.1 两组干预前后IS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I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LE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LE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CS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CS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SRQ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RQ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干预后受孕情况及分娩结局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后受孕情况及分娩结局比较[例(%)]
吸烟、饮酒、熬夜、不洁性生活等诸多不良习惯可独立导致女性不孕症,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普遍治疗周期较长,且治疗结局并不明确。有研究发现,长期处于舆论、压力中可使不孕症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且随着不孕年限延长心理问题加重,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必要性较大。
目前,临床上健康教育多以护士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为主,尽管其内容较为丰富,但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如生涩的医学专有词汇导致患者缺乏兴趣,患者接受同样教育没有重点之分等,导致患者学习积极性欠佳。近几年,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凭借其教育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等优点得以推广,并取得突出效果,其可依据患者病情,针对性给予教育干预,降低患者病耻感,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减轻心理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6个月,观察组ISS、S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究其原因:在医院微信App官方公众号及微信群内发放不孕相关知识,加强与患者沟通,为其制订个性化教育方案,同时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进行一对一指导,二者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加强与患者的联系,实时掌握患者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信心,缓解不孕带来的病耻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6个月,观察组LES评分及SCSQ中消极应对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SCSQ中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表明微信App线上结合线下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可调动患者学习积极性,通过降低病耻感与心理压力,减小生活受影响程度,促使其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避免消极应对。
有研究发现,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一定的疾病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据调查显示,由于患者未掌握正确、全面的疾病信息,导致患者缺乏疾病认知,中途不配合治疗、不遵医嘱进行身体素质改良,缺乏基本的生殖保健和备孕知识,或在可以再尝试的情况下自行放弃治疗,最终致使患者受孕率降低且妊娠结局不良。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年后,观察组受孕率、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微信App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内容递增健康教育可确立患者正确疾病认知,使其在治疗过程中高度配合,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保持心情乐观,有助于成功受孕并成功分娩。
综上所述,将微信App结合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应用于不孕女性护理中,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病耻感、心理压力、生活受影响程度,有助于患者选择积极应对治疗与备孕,最终可提高受孕率与分娩率。但由于时间问题,本研究仅评估干预3、6个月的结果,且仅随访1年,未进行长期跟进,下一步拟延长教育干预与随访时间,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