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在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2022-04-18 08:47雷淑娟陈爱东莫小燕林彩玲龙亚女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输液依从性静脉

雷淑娟,陈爱东,莫小燕,林彩玲,龙亚女

(阳江市人民医院 广东阳江529500)

腹泻是儿童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主要原因,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致病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及抗生素滥用、喂养不当、气候变化等[1]。静脉输液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手段之一,治疗见效较快,可对腹泻患儿临床症状起到有效改善作用[2]。但由于儿童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机体耐受能力较差,在静脉输液治疗时可能会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继而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极其不利于治疗及护理管理工作的推进。有报道认为,在腹泻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患儿静脉输液成功率有着积极意义[3]。双因素理论是一种激励-保健理论,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护理管理中[4]。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因素理论在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在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142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存在腹泻症状,经相关检查确认为腹泻者;②首次进行静脉输液者;③患儿意识正常,可接受相关护理;④家长陪同,且家长理解、沟通能力良好;⑤家长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儿科疾病患儿;②先天性畸形患儿;③智力障碍患儿。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常规组69例和干预组73例。常规组患儿男41例、女28例,年龄1~5(3.45±1.26)岁,病程1~6(3.32±0.75)d。干预组患儿男43例、女30例,年龄1~4(2.90±1.39)岁;病程1~7(3.38±0.7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改变,简单告知家长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为患儿提供相对稳定的输液环境,并安抚患儿使其配合穿刺,还需要对患儿穿刺部位消毒2次以上,以保证穿刺过程无菌操作;另外,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注意御寒保暖,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严重脱水等症状,如发现异常需及时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双因素理论护理,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护理人员方面。①采用弹性排班制度:根据秋冬季腹泻患儿比例增多的特征及科室具体情况,制订合理排班制度,弹性安排排班,即秋冬季、节假日、寒暑假等就诊高峰期增加排班,保证在岗工作护理人员数量,其他时间则相应减少排班,安排轮休、调休。②建立奖励制度:每季度由医生、家长评选优秀护理人员,并对评选出的优秀护理人员进行物质、精神等奖励;另外,可设立科研奖金,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室科研工作,根据护理人员所取得科研成果及所发表的论文给予物质奖励。③提供继续教育机会:科室内定期举办有关小儿腹泻静脉输液护理技能培训,统一安排全部护理人员进行最新静脉输液护理方法培训,并按照职称分层安排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鼓励护理人员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继续教育,提高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水平。④全员参与管理:设置护理人员温馨提示本,用来记录护士长留言、护理人员的建议、静脉输液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中的问题及一些有关方法和建议,护理人员可在交接班时阅读温馨提示本,不仅高效完成交接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纠纷,还可激励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以此作为年终考核加分项目之一,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管理积极性,提升其荣誉感。第二,患儿护理方面。①制订静脉输液护理计划: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双因素理论的相关知识及相关护理内容,制订将双因素理论应用于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流程,并进行静脉输液护理培训。②实施静脉输液护理计划:对患儿进行鼓励式护理,以患儿喜欢的语言或肢体表达来消除其陌生感、恐惧感,在患儿哭闹时可采用轻轻拍抚、哼唱儿歌或逗弄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予以“你真棒”“你真勇敢”“加油哟”等赞扬、鼓励性词语进行精神鼓励,或给予糖果、巧克力、小玩具、大红花等进行物质奖励;另外,也可在家长协助下安抚患儿情绪,进而提高患儿配合度,同时选取配合度高的患儿为榜样优先进行静脉输液,以提升其他患儿信心和勇气。此外,尽可能避免采取强制性措施来按压患儿四肢以达到穿刺的目的,选取小号静脉穿刺针来进行穿刺,以减轻疼痛,动作尽量轻柔且准确,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还可使用静脉留置针,保障输液顺利进行。第三,家长护理方面。耐心为家长解释腹泻病因、症状及静脉输液护理方法,使家长能够同时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并告知家长护理计划相关内容,结合家长意见进行改进,以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退烧时间的症状改善时间。②穿刺成功率:观察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及>2次穿刺成功率。③输液依从性:比较两组患儿输液依从性,完全依从为患儿无反抗、哭闹,可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穿刺;一般依从为患儿情绪低落,需要护理人员反复劝说、鼓励才能配合进行穿刺;不依从为患儿反抗、哭闹,护理人员反复劝说、鼓励无效,需要强制进行穿刺。输液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一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④家长满意度:采用患儿家长满意度量表[5]评估患儿家长满意度,量表包括优质护理支持(3 个条目)、沟通/信息支持(5 个条目)、尊重支持(6 个条目)、情感支持(7 个条目)4 个维度,量表Cronbach′s α为0.830,采用Likert 4 级计分法,得分与患儿家长满意度呈正相关。⑤不良反应:记录静脉输液中及输液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2 两组穿刺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穿刺情况比较

2.3 两组输液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输液依从性比较

2.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分,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脱水,对患儿造成营养不良及影响生长发育等后果[6]。静脉输液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小儿腹泻治疗方法,但静脉输液仍然存在许多护理风险[7]。为有效防范及高效处理各种护理隐患,进而保障护理安全,积极促进患儿康复,临床采用及时、合理的护理管理方案至关重要[8]。本研究对142例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双因素理论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双因素理论是1996年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将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为激励和保健两大类[9]。既往已有研究将双因素理论应用于小儿外科和内科护理管理中发现,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退烧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输液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1),表明将双因素理论应用于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考虑原因:双因素理论的核心在于提供激励因素以保障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从护理人员方面,通过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建立奖励制度、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和全员参与管理4项措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其工作热情,发挥最大工作潜能,使护理工作得到全方位发展;从患儿方面,通过制订、实施静脉输液护理计划,从精神、行为对患儿进行鼓励,有效促进患儿积极配合静脉输液治疗,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从家长方面,促使家长融入护理工作中,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听取家长意见并结合患儿自身情况改进护理计划,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比较,在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护理中采用双因素理论护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表明在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双因素理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保障输液顺利进行,家长满意度高,不良反应较少。分析原因:双因素理论护理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出发,注重消除护理人员消极因素,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因素,合理运用激励手段,使双因素理论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信心;另外,注重静脉输液过程中整个环节,使输液依从性提高,患儿在完全放松状态下,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而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表现出的专业性也得到家长认可,故其满意度高[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应用双因素理论进行护理,有助于减少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堵管、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渗出肿胀等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双因素理论在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有较好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儿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对患儿疾病康复有积极意义,值得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输液依从性静脉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