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路径与现实思考

2022-04-16 21:00史迎霞赵梓竹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旅顺

史迎霞,赵梓竹

(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2.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大思政课”建设是当前高校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如何善用社会大课堂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建好“大思政课”的关键所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产品的总和”[1],也是每一所学校建设“大思政课”的宝贵财富。旅顺积淀了厚重、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素来有“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的说法,把旅顺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既要深入了解其资源的独特性,也需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旅顺历史文化资源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活教材和资源库

旅顺口自古就是“京津之门户,北卫之咽喉”。1880年清政府在旅顺兴办北洋水师,开始建设军港、修建炮台、建造船坞,旅顺口成为军事要塞。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拥有举世闻名的天然良港,让旅顺这座军事重镇历经战火硝烟。由于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旅顺先后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炮火。旅顺口曾被沙俄侵占7年,遭日本奴役40年。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顺,驻军近10年,直到1955年5月,我国终于收回了旅顺的主权,这样沧桑的经历,让旅顺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1.形成厚重的文化积淀

历史悠久的旅顺是大连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城区。2020年,旅顺获批全国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为全国六处创建地区之一。“国家记忆”是旅顺口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主题,作为“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的精华和浓缩区域,这里的纪念场馆、旧址遗址遗迹等,不仅见证了世界近代政治与军事格局的变化,也见证了中国人民自立图强和民族复兴。示范区包括旅顺太阳沟历史城区和旅顺旧市街历史片区。其中,旅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拥有百年以上历史建筑353栋,是我国现存近代历史遗址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文化产业园区之一。

2.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

文物不仅传承历史文化,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旅顺的文物资源写满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伟大复兴的百年沧桑。这里的文物资源极其丰富,文物等级之高、密度之大位列东北地区首位,共有区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7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34处、大连市文物保护单位7处、旅顺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4处,另有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83处。[2]这里,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旅顺船坞”,国家一级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我国目前保存完整、具有国际性特点的遗址类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苏友谊塔等一大批文物资源。

3.蕴含独特的育人元素

旅顺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内在价值是思政育人的“营养剂”,也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源头活水。目前,旅顺已经拥有在层级上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基地,在类别上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科普基地等丰富的育人阵地。这些基地是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如,旅顺的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旅顺万忠墓纪念馆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旅顺潜艇博物馆是“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鲜明价值导向,也是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教材。

二、旅顺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路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依托旅顺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大思政课”,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易懂的道理,师生共同走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纪念场馆,用可知可感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去。这样的“大思政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把旅顺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关键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甄选资源找准融入切口,坚持守正创新做好融入教学设计,建设相对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以丰富教学场域。

1.甄选历史文化资源找准融入切口

旅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善用社会大课堂上好“大思政课”,既要聚焦其“课程”属性,又要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严格甄选。思政课的价值在于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旅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大思政课”,关键就在于找准旅顺历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内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契合点,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内在价值与课程育人价值目标的学理对接、与各门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对接。因此,要在丰富的资源中选择契合度最高、最能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旅顺在近代因被沙俄强租又历经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形成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万忠墓纪念馆、东鸡冠山北堡垒、203高地等多个遗址旧址和纪念场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结合“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这一章的教学,教师要充分用好这些生动的素材。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结合“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一章教学,教师可以把“大思政课”开在旅顺金伯阳公园,给学生讲好抗日民族英雄金伯阳为挽救民族危亡而顽强抗争的故事,可以把课堂搬到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给学生讲述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在狱中不屈斗争的故事,通过沉浸式的“大思政课”教学,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筑牢大学生的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

2.坚持守正创新做好融入教学设计

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看只一字之差,但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要把旅顺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融什么、怎么融,如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教学设计是关键。因此,用好用活旅顺历史文化资源上好“大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至少应把握三个重点。一是要有大历史观,教师要拥有贯通古今的大历史观,以大历史观谋划“大思政课”建设实践,不仅要带领学生回到历史的“现场”,更要探寻历史的答案。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发展历史经验以及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感染感化学生,让“大思政课”以生动鲜活的方式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二是要运用对比思维。要让历史文化古为今用,通过生动、深入的纵横比较,把理论的逻辑、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讲深讲透,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三是要凸显思政课的情感温度。思政课作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本身包含着情感倾向,而不是所谓“价值中立”,也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因此,不论是思政课的内容,还是思政课教师的态度,都是“有情”的。“以情感人”是思政课很重要的使命和职责。[3]在“大思政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旅顺历史文化资源中的情感素材基础上,充分运用并发挥自身情绪情感的感染作用,通过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设计,触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情共鸣,通过师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使学生自觉地内化为行为实践。

3.建设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以丰富教学场域

实践基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阵地资源,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大课堂”和全景式育人场景。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各类基地,与高校在育人目标和育人价值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高校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主动对接各类实践基地,建立数量充足相对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大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活动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要发挥校政校企合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建设,实行科研项目共建学术成果共享,推进师资队伍双向交叉融合,构建服务于“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常态化运行机制,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向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旅顺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现实思考

上好“大思政课”的关键是善用社会大课堂。旅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丰厚土壤,但要让“大思政课”更加鲜活起来,育人作用更加强起来,必须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发挥其育人功能,必须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发挥育人合力。

1.深入挖掘阐释旅顺历史文化资源价值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大思政课”教学,就要筑牢对旅顺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价值阐释这一“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基础。但当前,学者们关于旅顺历史文化的已有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单一历史学视角的研究,要发挥旅顺历史文化资源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实现厚重文化资源在育人实践中的活态转化,就要不断加强对重要文物、旧址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的学术研究,要在大历史观视野下,以铸魂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挖掘、梳理、阐释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让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文化资源真正鲜活起来,让静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大思政课”建设的教学素材。旅顺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阐释,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依托校政校企合作,通过项目共建、师资共建、资源共享,发挥各方优势,汇聚各方力量。

2.积极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大思政课”教学的人才支撑和重要保障。用好用活旅顺历史文化资源上好“大思政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受过系统专业培养的思政课教师,虽然在本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大多对旅顺历史文化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深入的研究。对旅顺历史文化资源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是制约思政课教师把旅顺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重要因素。因此,各高校要打破高校壁垒,探索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形成“大师资”体系。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4]聘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党校、纪念馆、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等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建设一支校内校外、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合作教学,发挥协同育人共同体作用,把教师讲、专家讲、场馆工作人员讲等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建好上好“大思政课”这一中心任务。依托虚拟教研室,开展常态化个性化培训,对校内专职思政课教师,通过项目研究、实践考察等方式,不断夯实其关于旅顺历史文化资源的学术基础,推进相关学术研究向纵深迈进。对校外兼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优势,依据教学需要和教学设计,引导兼职教师与思政课专职教师一起成为“大思政课”的主讲教师,并探索形成常态化机制,发挥协同教学协作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旅顺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