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辉,王桂花,余 浏
中共北海市委党校,广西 北海 536000
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立足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指明了今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方向。随后,中共中央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颁布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及从国家法律层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基本形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体系。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民族村寨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广大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民族村寨大力发展旅游业,极大提升了村寨经济实力,促进了相关产业形成与发展,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部分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提升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成为民族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程阳八寨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由马鞍、平寨、岩寨、平坦、懂寨、大寨、平铺、吉昌8个自然村寨组成,上万侗族群众世居于此。”[1]作为民族特色文化村寨,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侗族风俗和原生态的自然古村落景观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程阳八寨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业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阶段,新的语境下,我国旅游业正由“高速增长”向“优质增长”迈进,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也应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现代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较高层次精神需求为重点的发展。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能有效突破当前村寨旅游发展困境,产生民族村寨发展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和生态价值,对推动新时代民族地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以农业为根本的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新业态,集聚产业群,打造“产业融合、规模经营、全域发展”[2]的模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3]产业兴旺是其核心,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打造村寨旅游品牌,带动村寨农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需求,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极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同时,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实现科技赋能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优化旅游项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民族特色产业和特色旅游项目走出去,提升村寨旅游知名度。
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发展,突出以文化赋能旅游发展,充分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与传承村寨民族文化中盘活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民族传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民族文化发展。一是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引导村民在发展旅游业时潜移默化认识到自身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二是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发展环境。以民族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活动的开展,既能为村民带来经济利益,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也能为村寨民族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村民也更加重视对村寨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发展环境。三是有利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文化赋能将村寨民族传统文化要素同现代新观点、新理念结合,推动村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能够提高村民和游客在村寨旅游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旅游作为一种交往方式,“大规模的旅游流动裹挟着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素、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一并流动和交融。”[4]频繁的、高质量的旅游活动能够促使各地各族在习俗、语言、饮食、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能增强游客获得感,满足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需求;同时,也能最大限度满足村寨村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其参与村寨旅游发展的幸福感。村民既是村寨的主人,也是村寨旅游发展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够保障村民在村寨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权,发挥村民参与主动性,提高村民效益,增强获得感。此外,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助于实现村寨之间、城乡间的交流互动,助推村寨资源优化重组,进一步促进村寨经济发展。
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是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村寨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人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活动会直接影响村寨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规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村寨环境的破坏性活动,盘活村寨闲置的旅游资源,减少村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村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基础设施,能更好保护良好的村寨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建设美丽村寨。同时,良好的村寨旅游环境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满足游客对生态和民族特色需求。绿色发展还有助于村民培育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成为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伴随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部分民族村寨依托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村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村寨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已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程阳八寨依托丰富多彩的侗族文化和独具历史风貌的侗家建筑群落大力实施“旅游富民”,依托保存较为完整的侗族建筑包括鼓楼、寨门、风雨桥、吊脚楼等积极打造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将侗族百家宴、侗炮节、纺纱、踩芦笙等民俗文化转化为文化项目进行展示;积极推动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景区周边民宿、茶叶、餐饮等产业链发展;采用“景区+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共同参与旅游的开发与资源的保护,有助于避免村寨旅游无序发展,形成共抓共管、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自程阳八寨将旅游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突破口以来,村寨围绕特色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迈上新台阶。“2021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共接待游客92.05万人次,带动近3000人就业创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6亿元。”[5]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民族村寨旅游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繁荣、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民族的团结进步,但在实现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性的问题。
随着人民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愈加重视旅游地的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旅游地服务质量的高低同游客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正比。我国部分民族村寨地处偏僻,经济相对落后,导致其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服务质量水平相对滞后。一是部分民族村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相较于一些发达的村镇,部分民族村寨总体经济实力仍处于劣势,在交通、卫生、住宿、医疗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仍有所不足,导致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较低。二是部分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由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和发展时间比较晚,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对一些古村落、民族特色的开发,旅游项目和规模偏小,资金投入较少,短期发展过程中难以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三是部分民族村寨的经营者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待增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主体主要以当地村民为主,在旅游发展上缺乏专业培训和学习,仍以传统的方式经营村寨的旅游,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程阳八寨拥有丰富的民族资源优势,但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和经济能力的限制,程阳八寨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后劲不足、旅游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整体的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深层次的比较优势,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但从长期来看,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一是管理者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当前我国村寨旅游开发的主体以村民居多,作为管理者,部分村民缺乏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难以满足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二是民族村寨“空心化”、衰落化问题。民族村寨在人力资源发展处于单向流动,村寨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和搬移城市生活,加剧了村寨的“空心化”,不利于村寨旅游业发展。三是村民主动性发挥不足。部分民族村寨不具备大规模旅游开发能力,缺乏长期的旅游开发规划,过度依赖外来资本和企业直接参与村寨旅游资源开发。同时,集体组织作用弱化,导致村民或组织在村寨旅游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程阳八寨的旅游发展主要由广西旅发三江通达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管理,虽然有利于村寨旅游的规范化发展,但旅游的开发不可避免会对部分村寨建筑造成一定程度的破损,不利于村民生活居住。同时,村民出于对生活的现代化需求,纷纷在村寨周围建起楼房,加之年轻人才的流失,导致村寨发展出现一定程度的“空心化”问题。
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目前部分民族村寨在发展旅游业中开发形式较为简单,凸显商业化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真正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现出来。一是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对于村民来说,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和管理经验的不足,在参与村寨旅游发展中过多关注的是经济效益和赚快钱的旅游项目,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价值与传播影响。对于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企业来说,大多重点开发收益大、见效快的旅游资源和项目,忽略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二是对村寨的特色资源开发不足。村寨的旅游项目主要以民族歌舞、观光旅游等形式为主,民族文化特质不突出和不深入,对民族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层次,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游客在精神层面的更高需求。程阳八寨作为旅游村寨,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不可避免地突出商业化、旅游化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村寨建筑的文化属性,部分民族节日主要也是为旅游服务,例如,对于寨门、风雨桥关注更多的是其娱乐和观赏属性,往往弱化了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民族村寨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丰富,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强调以短期经济效益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是生态修复成本有所增加。当前部分村寨在对旅游资源开发中仍存在粗放式开发方式,加速了对村寨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修复成本较高。二是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不够。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提升了村寨经济水平,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仍然比较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尚未与旅游业同步发展,生态建设发展缓慢。三是旅游业的发展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乱扔垃圾、破坏生态和当地建筑的不文明行为会对村寨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加之村寨的旅游管理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难以及时处理垃圾和规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程阳八寨在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村寨环境和村寨文化造成破坏,需要正确协调好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大量的游客进入村寨旅游,其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文物破坏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在保护好村寨生态、村寨文化的前提下实现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传统民族文化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与互联网的发展‘非常不匹配’。”[6]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科技创新,而数字技术资源缺乏、平台智能化程度不高、数字化基础薄弱等问题限制了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存在附加值低的问题。一些民族村寨对民族文化开发主要是对观光旅游类的浅层次开发,没有衍生出产业链开发价值,将科技同文化相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当前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尚未完全发挥出市场的导向作用,导致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从科技人员到技术设备都较为欠缺,导致数字化基础薄弱,平台建设智能化程度不高。程阳八寨在旅游开发上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依托风雨桥、鼓楼、吊脚楼等特色建筑,侗族大歌、纺纱、踩芦笙等民俗表演发展旅游业,对数字化的运用程度不深,没有形成自己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民族村寨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针对部分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服务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足、民族文化内涵不够突出、生态保护力度不够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应在坚持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旅游品质升级、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村寨旅游绿色发展和智慧转型。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民族旅游村寨,程阳八寨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和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应充分发挥民族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积极推动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实现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
“旅游体验感是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也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内核和必然要求。”[7]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能优化游客体验感,提升民族村寨旅游体验感,促进旅游业发展。一是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包括村寨城乡道路建设、卫生情况、垃圾治理、生态公厕改造,改善村寨环境。二是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从政府到管理者要明确高效的管理方式能有效推动村寨旅游发展,向优秀、先进的地区学习其运营管理方式,通过引进先进的模式,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的、科学的、针对性强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勇于突破村寨旅游发展壁垒,实现村寨旅游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同区域内旅游业协作发展,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开放、包容发展。三是健全民族村寨旅游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村寨旅游信息服务体系、金融保障体系、民族村寨旅游标准体系等,优化村寨中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和产品服务标准,强调体验式旅游,多角度、多方位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参与,构建“政府、市场、村民”的合作发展机制,提升村寨旅游治理能力,助力乡村振兴。首先,政府要积极统筹村寨旅游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完善民族村寨旅游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用地制度、建设标准等公共领域职责。同时,引导市场主体在发展村寨旅游中做好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实现营利性与公益性统一。其次,由于民族村寨经济基础较差,发展旅游经验不足,内生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借助外部市场力量,利用民族村寨丰富的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吸引更多资本入驻,推动各资源要素向村寨旅游业流动,以经济利益发挥市场这一外部主体在村寨旅游中的作用。最后,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更是村寨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要让村民主动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全过程。以村民“自治”的形式建立村寨旅游发展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旅游协会等,赋予村民更多自主治理权利,强化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推动实现村寨旅游集体经济发展。依托政策支持、经济效益、民族特色产业培育等方式,以内生发展吸引大量乡贤、大学生、外出务工者返乡,激发其参与村寨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州时指出:“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8]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村寨发展旅游的前提条件,实现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深入挖掘当地自然禀赋和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和产业品牌,提高经济效益。一是明确旅游发展的核心方向。当前部分民族村寨在发展旅游业中存在同质化、盲目跟风的问题。因此,在发展村寨旅游时,要深入考察和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内涵,把握周边村寨旅游发展的态势,加大对当地旅游的前瞻性研究,紧紧围绕当地村寨特色优势发展旅游。二是构建民族特色产业集群。农业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在推动村寨特色旅游发展中,要坚持将旅游同农业、医疗、生态、文化等相结合,在保留民族村寨原有特色基础上,打造全域旅游新模式,发展特色化、品质化的文旅新业态。三是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我国民族文化内涵深厚、久远且神秘,独特的民族古村落和民族文化是村寨旅游发展的重要优势。在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中要强化民族文化品牌和民族特色旅游标签的塑造,在以往以歌舞表演、节日活动等浅层开发基础上,积极挖掘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品牌化和品牌化旅游,借助强大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游客体验民族特色旅游。
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也是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主基调。民族村寨旅游绿色发展强调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治理生态污染、塑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旅游,打造宜居宜游的民族旅游胜地。首先,将生态宜居同村寨旅游有机结合,转变传统旅游模式,坚持绿色发展,协调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二者关系,杜绝无序开发、重复开发、过度开发等粗放式的开发方式。其次,加大对村寨生态环境和村寨资源的保护,健全旅游相关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强旅游地环境整治,优化旅游环境。最后,要倡导绿色低碳旅游理念。引导和规范村民和企业在开发旅游过程中要坚持对生态和资源的保护,实现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民族村寨要积极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游客旅游过程中绿色出行、绿色消费。通过双方协作,将“绿色旅游”发展成为民族村寨旅游一大特色。
伴随着网络和科技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现代网络和科技优势,借助科学技术充分展现民族村寨旅游的特色与优势,加快民族村寨旅游智慧转型。一是依托数字化创新旅游项目。打造“科技+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借助5G技术、VR虚拟技术等以数字化的形式借助网络平台,创造性地展示当地村寨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古村寨遗址等方面的活动和旅游产品。创新村寨旅游项目形式,打造交互式、沉浸式的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实现民族传统故事的现代化表达。二是借助科技实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转换。村寨作为承载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村寨的“空心化”削弱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导致一些极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民俗、技艺等不断流失。依托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村寨传统的民族文化故事、相关文献数据进行保存,对于民族古建筑这一类文化遗产可依托虚拟影像技术完美呈现,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有助于其保护和传承。借助抖音、微信、微博等媒介载体,将民族村寨特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风光传播出去,吸引更多人来此地旅游、体验,提升村寨旅游的影响力。
民族村寨旅游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带动民族村寨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助推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民族村寨发展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生态价值,带动了村寨经济发展,促进了村寨民族文化发展,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感,优化了村寨环境,能够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因此,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目标,不断提升民族村寨的旅游服务水平、旅游治理能力,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村寨旅游绿色发展和智慧转型,从而有效实现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