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应突出“三性”

2022-04-16 18:00苏志红福建省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西藏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性语文能力教科书

苏志红 福建省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下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与中央“双减”政策要求相衔接,为语文课程教学指出了清晰的目标追求和实施路径。通过对2022年版《语文课标》的学习与探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必须突出实践性、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突出实践性,促进语文能力生长

语文能力是成功的基石。但是,语文能力并非仅靠识记纯粹的语文知识便能获取,它需要扎实的语文实践训练方能形成。2022年版《语文课标》强调“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的良好语感。”[1]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知识积累的教学,更要注重为学生搭建多维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更好更快生长。

(一)蓄积知识和方法,为实践提供支撑

虽然语文能力并非完全靠知识堆积形成,但这不意味着课程教学就可以不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统编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曾把语文要素概括为必备的语文知识、扎实的语文能力、适切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语文习惯等四个方面,“必备的语文知识”则居于首位。可见,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首要环节。离开语文知识这一核心层面讲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必定有限。基于此,在推动学生语文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和应有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再搭建实践性平台,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和策略的支撑下,实实在在地开展语文实践和语言运用。例如,在教学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古诗三首》时,可以先抓住典型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探究,提炼出理解难懂词语的相关方法。比如,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寻找同义词或近义词理解、看课文插图理解、做动作理解、借助注释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或词典理解……这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属于知识层面,小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方法,不等于他们就能够运用和解决课文中的难懂词语。要真正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还需要积极的言语实践,但实践过程则需要巧妙地运用上述知识和方法,为其奠定基础和提供支撑。

(二)重视平台的搭建,完成相应的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解读教材和用活、活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巧妙地运用多元互动的教学策略,多渠道、多维度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创设实践条件。对于统编教科书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大而化之、马虎应付,而需要营造氛围,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1],引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让语文能力悄然生长。例如,教学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后,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本单元后面三篇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时,教师需要设置如下学习任务:其一,初读课文,自主圈画出难以理解或不懂的词语。许多教师为学生出示难以理解或不懂的词语,这只是教师自身解读后作出的一厢情愿的判断,而非来自学生的真实认知或内心世界。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性阅读,把自己不太熟悉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圈画出来。其二,运用习得方法,解决阅读障碍。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学习第一篇课文时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理解新出现的难懂词语,使阅读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其三,开展合作学习,深化理解词语训练。在课堂上选择几个班级大多数学生都理解困难的词语,一起交流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时继续进行理解词语训练;有条件的家庭,家长和学生一起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理解词语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性形成的实践平台中认识自己、转化自己,更好地提高学生理解词语能力。

二、突出整体性,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2022年版《语文课标》指出:“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整体规划学习内容”[1],这与统编教科书注重整体性一脉相承。单元导语明示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版块细化落实;同一语文要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顺序,编排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中,前面学习的语文要素在后续的语文实践中反复运用。[2]在教学实践中,要顺应统编教科书这一编排理念,对每一单元、每一册,及至各个学段、整个小学的语文要素进行整体教学。

(一)单元整合,设定整体教学方向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早已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将文本解读的视角、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策略的遴选,都设置在单篇课文的窠臼之中。如此教学,学生关涉的范畴窄、资源少,深度学习无从谈起。统编教科书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教学弊端,采用了单元一体化的编排原则,使得单元内容的所有课文和栏目都指向统一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因此,对于单元整合而言,首先就需要从源头抓起,从单元整体性视角设定单元教学总目标,然后依托每篇课文具体特点,定位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分目标。以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可以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将单元教学总目标定位于: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得想象的方法,创造想象的世界。基于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教师相继明确不同课文确定不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宇宙的另一边》重在学习作者镜面想象的方法;《我变成了一棵树》重在鼓励学生学习相关想象的方法;习作例文中的《铅笔的梦想》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相似想象的方法;《尾巴有一只猫》则可以学习作者逆向想象的方法。指向统一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不同课文,“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即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把握单元教学方向,实现从整体推动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二)单元关联,设置整体教学内容

整合而行,除了借助目标,明确方向之外,还需要借助于教学内容搭建教学的整体性框架。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合宜的教学内容是好课的底线。”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这一“例子”的价值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范例和资源,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相同的文本,在不同的视角之下,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认知状态和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文本的特点,在合理的教学框架和体系下,设置出多维的教学价值,从而更好地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说明文单元,教材通过《太阳》和《松鼠》常规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向学生展现了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在学生感知积累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在内化迁移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直接尝试说明方法的实践运用。否则,学生所积累的认知将无法真正落实到语用表达实践中。基于这样的状态,教师就可以尝试着将该册的第1篇课文《白鹭》作为训练的资源。这篇课文属于典型的散文诗,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白鹭的外形之美和生存状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说明方法,将这一篇散文诗改写为说明文。由散文诗到说明文,这样的改写就形成了文本之间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正为学生更加深入巩固说明文的特点,以及历练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突出差异性,放大语文教学价值

2022年版《语文课标》指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1]面对学生差异,最关键是要尊重不同学生基础,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旨在将学生放在课堂的最中央,使其处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地位。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界有识之士越发认识到,基于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和原始学情展开教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一)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研制,其精准性主要体现在契合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和学生的思维规律。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教学时,必须遵循两项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其一,遵循学生对文本从整体到部分,然后再回归整体的认知性特点。因此,教师首先应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五个自然段进行写作顺序的梳理与划分,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展开,然后再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文章的核心部分,引领学生品悟文本语言所表达的精妙,感受到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眼中所看、耳中所听,更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从而成就了这样一篇经典的文本。其二,结合学生直观性思维的认知特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观看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对文本中的很多语言,理解起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就应抓住文本当中的关键性词句适当补充相应的图片和直观的视频,形成图文并茂的效果,引领学生在语言和图片的相互切换中,将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浮现在自己的思维意识之中,更好地推动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

(二)基于学生的原始学情展开教学

学情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本课的有利、不利因素及可能达到的水平。它是学生分类、学法指导的重要依据。2022年版《语文课标》也特别强调学情在整体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影响因素。”[1]基于此,只有把准学生的原始认知学情,才能更好地厘定教学的起点,以学生学的起点,制定、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以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中的民间故事单元为例。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要学会创造性的复述。对于复述,学生已经在之前的教材当中学习了完整性复述和简要性复述。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对简要性复述和完整性复述进行有效复习,并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复述的重点是创造性的复述。这样就能够把握文本的学习中心和学习重点,继而在紧扣学习中心和学习重点的基础上,对民间故事进行表达顺序上的调整和视角上的切换。通过这样的教学,创造性复述才能依循着文本的中心得以扎实训练。

总之,2022年版《语文课标》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呼唤着语文教育工作者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投入到这场新课程改革中去。作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应当高屋建瓴地把握语文2022年版《语文课标》的整体变化,同时聚焦细节的不同之处,在基于原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整体性和差异性,进一步促进语文能力生长,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三性语文能力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巧用『三性』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把握欧姆定律“三性”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突出“三性”抓巡察 正风肃纪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