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
摘要:新课标提出背景下所强调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尤为注重以知识传递作为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也因此,“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成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方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之间讨论和探索的热点,也充分体现这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一种认识。那么从青少年儿童视角出发,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凝聚教材核心内容,以单元主题为导向,挖掘其中高价值、高内涵的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也因此成为了激活学生思维等多项能力发展成长的源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式教学设计充分考量和兼顾到了学习者的第一感受,以教材为蓝本,联系实际生活,生成教学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从而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且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可以说,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遵循了学科的基本属性与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课程教育的实践性原则。
一、确立数学单元学习主题
主题单元教学自然需要一个提纲掣领的主题,以此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从而实现教学的整体性、结构化与开放性,高度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多元化思维。具体来看,首先要依照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与青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展开整体考量,审视并选取那些指向学科本质特征,构成了学科整体框架的概念类知识,将其确定为单元的核心内容。其次,以核心内容为基础来关联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便于通俗化、具象化的呈现,帮助学生加以吸收和理解,积累下良好的数学学习经验。最后,单元教学的主题明确离不开一个单元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点,两个方面一般多表现为对某一类知识的逻辑展开,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从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这也是增进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本质理解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数学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主题是教学的方向,也是提领课堂教学的关键,这也意味着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单元教学主题来进行选择、设计和呈现。具体地,教师仍要从实际学情和相关课程标准要求出发来进行审视思考,以纵、横两线为主,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维度,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实践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以低年级为例,儿童在步入义务教育阶段后,心态等各方面都会发生改变,他们在一定的学习和认识后也对于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有了较为熟悉的印象,比如线段、角度、图形大小等等。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要结合儿童的几种心理表征方式来进行尝试,像是初期的“能够感知運动、图像或符号等元素”,三个元素之间的认知过程呈递进关系,结合对同一发展阶段下的儿童群体认知规律来完成对单元教学整体的规划,细节处则要关注到班级内学生们的认知、兴趣爱好、情感表达特点、意志力、性格等等多方面,实现“纵横”的教学设计,避免有所疏漏的情况发生。
三、把握学情展开活动设计
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为导向,一方面凸显单元内容核心及相关知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与规律,另一方面要沿着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设计具有维度进阶特征的学习任务或活动,使学生在逐步地提高和深入过程中获取最终的知识果实。带有关联性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意识到数学知识之间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特点,从而更加认真地去完成一个个小活动,促成最终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一单元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切入,以“包装中的学问”来作为主题,从而延伸出一个完整的情境——“商品的包装”,引发学生的思考,共同探究“相同体积的产品应该如何进行包装才更省材料”、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用到基本的立方体概念知识,这也意味着本次主题的确定是有一定意义的,很好地将知识、方法和情感态度等重要元素都融入了其中。在此基础上,遵循认知进阶的维度设计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认识到理解,再到运用、迁移,整个过程要衔接得当。通过对主题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知识积累得以调动,能力与情感也在不断提升和交融,最终在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下顺利迁移到心得教学情境当中,获得本次探究的成果,即思维方法。可见,遵循规律和原则的教学设计,很顺利地便形成了“主题确立—目录梳理—系统建构—问题解决—拓展迁移”的学习活动链,分别对应主题确立、目录梳理、知识建构、问题解决、拓展应用等环节,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由此而生。
综上所述,单元主题教学应当包括研习教材、确定主题、设计活动、合理呈现、评价反思等多个环节,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善用情感和巧思来引导学生去以数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自己熟悉的生活,去了解世界,这也正是数学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1(40):28.
[2]夏懿.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整合方案[J].新课程,2021(40):81.
[3]谷翠翠.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J].人民教育,2021(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