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爱助力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发展

2022-04-15 16:53曹植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情感激励小学音乐

【摘 要】将师爱作为小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使学生在师爱的情感激励作用下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音乐学习环节中,为其音乐创造活动参与奠定必要的能力基础,最终实现促进其音乐创造力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以师爱灌溉音乐课程中的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充沛的情感中提高音乐创造能力,教师应先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将教师的情感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环节中,切实为学生的素养培养打下重要基础。

【关键词】情感激励;小学音乐;音乐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196-02

音乐创造力是音乐学科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的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中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核心育人方向之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需要教师从音乐基础乐理以及实践能力方面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以理论为支撑,以演唱实践能力为载体,创造出更多元的音乐实践形式,在音乐领域不断创新,真正实现音乐素养的全方位提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除了做好课程的设计工作外,還应将自身的情感作为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养分,以教师的爱优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以此促进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发展。

一、鼓励中传递师爱

(一)鼓励性引导,提高学生音乐探究积极性

想要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创造实践,教师应先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到创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想要创造,而后才去主动探寻利用音符创造旋律的路径。为此,教师应该通过鼓励的方式,在音乐学习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引导,以此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领域的探究积极性,为其深入理解音乐乐理知识提供动力,为其音乐创造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如在《爱的礼赞》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为使学生对歌曲中的情绪价值有深刻地了解,并使其掌握利用自然、有感情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绪价值,教师即可通过鼓励性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环节中。在这一模式下,教师的鼓励能将正向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师爱的鼓舞之下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探究活动中,这使学生能更深入地探究不同音乐情绪,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价值。

(二)鼓励性驱动,优化学生音乐创新参与度

鼓励作为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正向情感,除了提供激励引导作用之外,还能进一步驱动学生参与到实践中[1]。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用鼓励性驱动方式,使创新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创造观念的小学生敢于投入到创新环节中,开辟出崭新的音乐实践路径,切实提高学生在音乐创新活动中的参与度。

利用鼓励驱动模式,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思路,使学生敢于突破教材中的固有内容,在教师的驱动作用下开展创造活动。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爱”这一情绪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开放情境中大胆地用哼唱的方式创造一段与爱相关的旋律。在教师积极的鼓励下,学生将体验从未尝试过的创造旋律活动。最终学生不仅对音乐情绪有了更深刻地了解,还在教师的鼓励下完成了创造目标,实现了创造能力的提高。

二、陪伴中表现师爱

(一)陪伴学生音乐演唱,强化教师引导作用

陪伴是使学生更直接感受到师爱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将陪伴作为师爱传递的重要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更好地感受音乐价值,为其音乐创造活动打下重要基础。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做好陪伴学生开展音乐演唱活动的准备,在演唱的互动中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如在《甜甜的秘密》这首歌曲的演唱中,教师即可转变传统演唱组织方式,亲身参与到学生的演唱活动中,陪伴学生到演唱活动结束。这种陪伴方式使教师的引导直接体现在学生演唱过程中,使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更准确地表达出旋律中的前八分休止符与后八分休止符,并正确唱出弱起音符。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能深入理解音乐演唱知识,在后续的音乐创造活动中这些乐理知识将成为其创新的根据,有利于完成音乐创造活动。

(二)陪伴学生创新尝试,提供教师辅助作用

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相对较弱,这导致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处处受限,难以达到最佳的音乐创造效果。而以往的课程中教师疏于对小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未能为学生创造真正符合其创造活动的教学环境,这也使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促进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学生创新尝试的过程中陪伴学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优化学生的创造成果,使学生积累良好的音乐创造经验。

如在引导学生结合切分节奏这一知识进行旋律创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造活动,使其结合旋律知识进行哼唱。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较弱,其创造的音乐旋律时长较短,不够完整,或是重复度较高,反复现象颇为明显。虽然学生迈出了创作的第一步,但是其创作的内容并不能满足其创作能力的发展需求,还需要教师对其作品进行完善。因此在学生完成基础创作之后,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对旋律进行优化,使其更为符合切分节奏的旋律特点,帮助学生真正将自己创造的音乐旋律与所学音乐知识结合,使其音乐作品更加完整,且更加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音乐创意内容。

三、倾听中反馈师爱

(一)倾听学生音乐创新作品,建立基础问题模型

将师爱落实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还应将其转化为对学生的耐心。在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将耐心表现在倾听学生音乐创新作品的过程中,并切实结合旋律的创造内容发现其中的不足,以此建立指向学生乐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模型。这将及时给予学生以反馈,并由此完善自身对音乐乐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切实为其音乐创造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如在学生创新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旋律的展示活动,使学生将旋律以哼唱或是乐器演奏等方式进行简单表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地倾听学生演奏的旋律,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记录,最终将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整合,汇总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模型。这一问题模型真正反馈出了学生现阶段音乐创造过程中乐理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创造过程。

(二)倾听学生音乐创新思路,提供针对性建议

为使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应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倾听学生的音乐创新思路。音乐创新思路是学生创造前重要的构思阶段的总结,在学生创造开始前与学生进行创新思路的交流,并以倾听方式精准地将学生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改正现阶段自身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后续创造将更加合理,真正优化学生的创造成果,切实推动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2]。

如在变奏乐理知识的学习后,为了让学生尝试结合变奏知识完成歌曲的创新演唱活动,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变奏融入到已经学习过的《萤火虫》这一首乐曲的演唱活动中。之后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让学生阐释自己的变奏演唱规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倾听的方式快速地发现学生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精准的反馈以引导学生改善创新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以师爱灌溉音乐课堂,真正使学生在情感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不断优化自身的音乐课程学习体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为其音乐学习活动中的创造实践提供重要的驱动力量,促进其音乐创造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史梦茹.用师爱拉近学生距离,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6).

[2]杨静.浅谈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黄河之声,2020(2).

【作者简介】

曹植晟(1993~),男,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情感激励小学音乐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激励的实践
论课堂教学中情感激励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功”到自然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