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提问中的问题设计

2022-04-15 02:48:13周建芳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层次性思维课堂

周建芳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与教学机智的核心。而问题质量是这种问题教学能否有效的关键。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和实效性、层次性和量力性、新颖性和启发性的原则,并由此提出四方面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设计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高潮迭起。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教师应依据什么提问?该怎样提问?各类问题应怎样设计呢?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问题设计的问题。

一、历史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和实效性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题最忌含糊其辞,不着边际,无法作答。这就要求教师对历史知识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的科学性不仅要教师在文字表述上讲究逻辑性,更要在问题内容上讲究明确和逻辑关系。同时,问题的设计要讲究实效,也就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把握。

2、层次性和量力性

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是相对于历史学科的能力特点而言,能力应表现为知识的、理论的、方法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层次是基础知识的运用。第三层次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扩展,针对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教师在设计历史问题时必须要注意层次性,要从易到难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适应高中学生的学力水平,要量学生之力。

3、新颖性和启发性

设计的问题要新颖,能诱导新的联想新的遐思,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冲动。问题设计的新颖性表现在材料选取的“新”和出题角度的“新”。同时,教师在一堂课上,不能过多地设计学生回答“是”与“不是”的简单的回忆性问题这无疑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使之有思考的余地,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的有价值性的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二、高中历史问题设计的策略

1、吃透教材,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首先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吃透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从重点、难点入手设计问题。在教授《美国独立战争》时有一个疑难问题:北美殖民地的南方奴隶主种植园经济是什么性质的经济形态,教材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而本课重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而要想透彻理解这个重点,必须要先理解南方种植园经济的性质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问:“北美殖民地存在哪些经济形态,它们属于什么经济性质?”学生在对比分析基础上理解南方奴隶经济的本质,也就为解决难点问题开辟了道路。

其次,要从学生角度人手,从学生的兴趣着手。知识的获取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认知结构的过程,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带着兴趣进入学习任务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兴趣的学生学习更容易,速度更快。比如讲美国的扩张史时,若只按课本的语言讲述,味同嚼蜡,但如果从美国的星条旗入手:“为什么美国国旗由13条纹和50颗星组成?”这样设疑提问,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她们兴趣盎然,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究新知识的境界。

2、注重引导,实施渐进式提问

渐进式提问其实涉及到问题的层次性。从心理学角度,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一点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所以不是任何问题都是有效的,非常熟悉或完全陌生的事实都不能形成学生的问题动机,只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困惑而又不会灰心丧气的问题才是合适的。渐进式提问可以在一堂课中进行,也可以在某一个教学阶段进行。在学习新课时,我们就可以用渐进式问题导入,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我们先设问“19世纪中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再现和概括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设问“当时中国清政府和人民面临的最大任务是什么?"引出新课,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已知的经验基础上接纳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一种适合于学生积极地发现、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情境,或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巧用比较,实施迂回式提问

每个人都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孩子则更盛。设计问题时不要“直奔主题”,应该让问题带有一定的曲折性和神秘感,如学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可先让学生回忆战国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的状况,设问:“战国初期商业经济发展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两个时期的商品有何不同?不同经济现象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审题,学生注意到“商業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继而经过比较可知战国初期商业经济与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生产力发展。课堂的实质就是多种思想的碰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生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有经验的历史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问题的设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的不同,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高潮迭起。

参考文献:

[1]左晓梅.关于问题教学的反思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7)

[2]张俭兰.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2022(10).

猜你喜欢
层次性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6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