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喜娟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建模是新课程下数学素养的六个模块之一,将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使课程设计更具针对性。通过创设数学建模情境,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建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形成数学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竞争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能力;措施
数学建模可以简化复杂而深刻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能力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清晰地思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扩展知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是现代科技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1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对许多学生来说,数学的理解是复杂和困难的,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得太少,这是对数学的误解。事实上,数学的发展与生产生活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领域的发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已迫在眉睫。数学的应用包括两个层次: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建模。通过数学建模的发展,学生可以从熟悉的环境中引入数学问题,拓展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教育,加强学生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学生就已经掌握了一些熟悉的抽象概念的本质特征,并逐渐区分出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但缺乏高度的概括和抽象经验。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自觉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2建立数学模型的思维方法
2.1分析与综合
分析总结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的引入也是数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建立经典数学模型寻求解决方法。
2.2比较与分类
数学知识或材料之间的相关性是通过比较来确定的。在数学上有很多比较,包括数量与数量的比较、平等与差异的比较、结构与关系的比较、法则与自然的比较等。比较的目的是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澄清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相似性,找到事物背后的共同模式。在比较的基础上分类。根据相似物体属性的异同,将其划分为一类;物体的不同属性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比较和分类在数学建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抽象概括、理性推理和仔细观察的前提。
2.3抽象与概括
归纳法是数学能力的关鍵要素之一,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手段。因此,抽象和概括也是建立数学模型时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2.4猜想与验证
猜想是对所研究的数学对象或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并根据已有的材料或知识、经验和某些规律或事实形成思辨性猜想。猜想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直觉,是学习、探索和发现的重要思维方式。验证是针对所猜想的内容,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验证。
3如何有效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措施建议
3.1运用问题启发学生,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应在备课阶段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材的内容,还要确定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设计完成后,仔细检查目标是否明确,提高自己的建模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创新的问题,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知识。
李明从学校图书馆的南偏西78°方向,与教学楼相距2公里的N处,他沿正北方向继续行走至M处,M位于图书馆的北偏西45°方向上,那么图书馆和教学楼之间相距多远?教师可以先问几个问题,如:"已知条件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并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几何模型。教师可以先画出图,得到直角三角形,然后解出三角形中的数据。此外,学生可以将坡度比、桥梁结构、导航交通等模型的计算抽象为几何模型,使问题直观、简洁。
3.2培养学生建立条件信息逻辑关系的能力
在数学表示过程中,有效地利用问题模型来表示问题解决策略,所谓基于模型设计的问题解决策略,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情况,鼓励学生根据情况制定详细的问题解决方案。分析方案制定过程中不同条件之间的关系,问题模型的展示策略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条件分析能力。因此,中学数学教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问题之间关系的逻辑分析入手,指导他们的分析条件,建立数学模型。首先,在数学领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获取和分析问题信息。
例如,书店老板去采购图书,第一组花100元买书,每本书的以2.8元卖出,由于这些书很受欢迎,在买第二批的时候,每本书增加了0.5元,总成本增加了150元,。但是由于市场原因,这次购买的一些书无法出售,老板打算以50%的价格出售。老板这次是盈利还是亏损?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商业知识,找到相关的信息,如批发价、批发量、定价、图书价格等,并利用这些知识建立模型来解决问题,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生如何获取信息。数学建模中给出的条件往往是不充分的,学生必须找到相关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合理的假设来猜测问题的条件,进行计算比较。
3.3概念教学中巧妙渗透建模思想
数学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了数学的概念,才能真正触及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优秀的数学教师应重视概念教学,采取有效措施,理解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建模思想融入到概念解释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以下问题情境:向水中扔一块石头,形成一圈圈的水印。水印扩展后圆的面积与半径有什么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索中识别具体关系,最后总结其结构特征,得到"二次函数"的概念,深化概念理解,促进知识体系完善。教师在数学实践中自觉开展符号运算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引导学生将符号转化为数学建模,实现数学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培养[2]。
结束语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阶段都要理解实际问题、总结和改进知识、建立模型。这种能力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数学技能,还需要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很强的理解力,在培养建模技能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意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系 2021年度诏安县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初中数学关键能力之数学建模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ZXKT2110)
参考文献:
[1] 刘香英. 初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J]. 教育,2020(39):86.
[2] 邓晓霞. 研究初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对策[J]. 考试周刊,2018(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