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索洛芬钠片联合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临床观察

2022-04-14 09:33:16杨静静张军王姗姗方勇
内科 2022年1期
关键词:督脉腰椎针刺

杨静静 张军 王姗姗 方勇

周口市中医院康复中心,河南省周口市 466000

非特异性下腰痛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下腰疼痛,患者无明显的病理改变,临床上将发作时间超过12周的非特异性下腰痛称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1]。近年来,随着工作久坐性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CNLBP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CNLBP患者大多给予西药治疗以缓解疼痛,洛索洛芬钠片作为西药治疗的常用药物,在机体吸收后会转化为活性代谢物质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镇痛、消炎的作用,但是长期反复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降低临床治疗效果[2]。研究[3]表明,中医针刺疗法治疗腰背疼痛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探讨在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对CNLBP患腰椎功能及等速肌力等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15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CNLBP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骨科学》中CNLBP相关的诊断标准[4],未接受过相关治疗;(2)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由腰椎结核、椎内肿瘤、坐骨神经痛、肾脏疾病等引发的腰痛患者;(2)合并消化系统功能、心脏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信封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22例;年龄30~45岁,平均(34.67±2.41)岁;病程1~7个月,平均(5.44±1.11)个月;直抬腿实验:<60°阳性20例,<45°阳性23例,<30°阳性14例。观察组患者男34例、女24例;年龄31~43岁,平均(34.68±2.43)岁;病程1~6个月,平均(5.41±1.13)个月;直抬腿实验:<60°阳性21例,<45°阳性24例,<30°阳性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给予常规非甾体抗炎类药物、镇静治疗及休息、饮食等干预的基础上,口服洛索洛芬钠片(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治疗,60 mg/次,3次/d,连续治疗2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髓通督针刺疗法进行治疗:选用0.3 mm×50.0 mm的无菌针灸针浅刺风府穴,进针时嘱患者头微前倾,放松颈部,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寸后,行浅刺多捻手法,进行小幅度转捻补法催气,行针1 min后,使针顺延督脉向下传导,不留针;选取百会穴,针与皮肤呈15°角向后顶穴方向帽状腱膜下层快速刺入约0.5寸,得气后行转捻补法1 min,使针感顺督脉向下传导,留针30 min;采用爪切法在患者悬枢穴、腰阳关穴处进针,深度约0.7寸,行逆督脉而刺,行提插、捻转法,持续运针约2 min,使针感向下传导,以患者腰背部酸胀,自觉快然为度,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治疗2周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以患者治疗后腰部无疼痛等不适症状、可以正常活动为治愈;以患者治疗后腰部疼痛症状好转、活动时有隐约疼痛为显效;以患者治疗后腰部疼痛明显减轻、腰部功能基本恢复为有效;以患者腰疼及腰部功能无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疼痛程度 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其中PRI分为情感(11个条目)和感觉(4个条目)两部分,单个条目0~3分;PPI评分为实时疼痛观测,分值范围0~5分,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

1.3.3 腰椎功能障碍情况 治疗前、治疗2周后,利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JOA评分包括腰椎JOA或颈椎JOA,腰椎JOA评分0~29分,患者评分越低表示其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Oswestry包含10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评分 5分,患者评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3.4 躯体等速肌力 治疗前、治疗2周后,利用等速反馈式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德国菲兹曼Contrex型)检测患者的等速肌力,包括屈肌峰力矩(PT)、伸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体质量比(PT/BW)、屈/伸肌峰力矩比(F/E)。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21%)明显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RI、PP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RI、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PRI、PPI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RI、PPI评分比较 (n,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Oswestry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Oswest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上升,Oswestry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Oswestr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Oswestry评分比较 (n,x±s)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体等速肌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等速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屈肌PT、伸肌PT、伸肌PT/BW水平均明显升高,F/E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屈肌PT、伸肌PT、伸肌PT/B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体等速肌力比较 (n,x±s)

续表4

3 讨 论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与患者的年龄增长、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长时间搬举重物、久坐不动等因素有关,同时肥胖、遗传、吸烟等因素也是诱发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重要原因[6]。目前,CNLB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研究发现,CNLBP的发生与患者的椎旁肌稳定性有关,认为椎旁肌萎缩和椎纤维退化是慢性腰疼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长期疼痛会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使病情加重[7];CNLBP的发生还可能与腰椎感染、小关节退变、神经节退变有关[8]。临床上对早期CNLBP患者大多给予洛索洛芬钠片进行治疗。洛索洛芬钠可以抑制患者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白细胞在腰椎聚集,减少缓激肽形成,作用于伤害感受器阻止疼痛物质形成;同时还可发挥抗炎作用,降低炎性因子对腰椎细胞、组织的侵害,有效缓解患者疼痛[9]。但患者若长期服用洛索洛芬钠片治疗,会出现耐药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属中医的“痹症”“腰疼”范畴,多因外感风寒湿邪,跌扑闪挫或肾精亏虚而发病,中医认为“病在脊柱”“位在督脉”,而脑为髓海,脑髓互为一体,髓海不足,则督脉不通,经脉受痹,不通则痛。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六条阳经与督脉交汇于大椎,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也称为“阳脉之海”。督脉掌管人体二十八味灵药,可以治疗与腧穴相应的内脏、头面、颈部和腰背部病变。本研究从督脉入手治疗患者的下腰疼痛,益髓通督针刺法以风府穴为主,行浅刺多捻转手法,可发挥散风息风、通关开窍的功效;以百会穴调节经脉气血、可平衡阴阳;以悬枢穴、腰阳关调节肾气、痹痛,去除风湿,可促使精气向下传导,刺激经络达到“舒络止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腰痛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洛索洛芬钠片联合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能有效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痛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风府穴在患者颈部,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督脉在此吸湿化风,行浅刺多捻转手法具有祛风邪、利机关、清神志、散风息风的功效,可有效增强机体血浆纤溶系统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而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疏通阻塞经络,缓解患者疼痛;百会穴作为调理督脉行气的重要穴位,行针刺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机体的侧支循环水平,提高患者的大脑神经疼痛阈值,降低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10]。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Oswestr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躯体等速肌力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联合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有密切的关系。益髓通督针刺法选取患者悬枢穴、腰阳关穴进行针刺,针刺悬枢穴可有效缓解腰痛、壮阳益气、疏通经脉;针刺悬枢穴可促进患者督脉顺畅,进而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11]。阳关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腰骶疼、下肢痿痹,针刺该穴可有效缓解腰骶疼痛,改善督脉行气,调节气血运行、消滞,同时改善气血内水湿之气,进而减少外邪内感湿热对患者腰椎部的侵袭,促进患者腰椎功能、躯体等速肌力的恢复。洛索洛芬钠片可有效抑制患者腰椎炎性因子的释放,益髓通督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内血气运行情况,两者联合运用有助于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疼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督脉腰椎针刺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22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弱智儿童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