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南通 22630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发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而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是由于受到支原体感染出现大叶性分布的一种具有病程长、病情重、易反复发作、起病急等特点的肺部急性炎症[2]。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在起病初期主要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治,或将出现肺不张、坏死性肺炎、胸腔积液等严重并发症[3-4]。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此病时主要会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其中又以阿奇霉素为常用药物,但部分患儿对阿奇霉素治疗反应欠佳,且单一使用该药的治疗周期也较长[5]。有研究表明[6],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以使肺炎患儿的机体免疫得到有效调节,提升疗效。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基础上给予了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来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7 岁,平均(4.78±2.33)岁;病程1~5 d,平均(2.45±0.51)d。试验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1~8 岁,平均(4.94±2.40)岁;病程1~4 d,平均(2.37±0.63)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7]中大叶性肺炎诊断标准;②均符合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8],运用颗粒凝集法对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ycoplasma pneumoniae immunoglobulin M,MP-IgM)滴度进行检测,发现急性期抗体滴度≥1∶160;③均为首次MP 感染。排除标准:①近1 个月内使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治疗者;②合并真菌、细菌或者病毒性肺炎者;③合并结核、呼吸衰竭或者哮喘的患儿;④临床资料不齐全的患儿;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合并免疫缺陷的患儿。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两组患儿皆采取物理降温或者镇痛解热、平喘化痰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取注射阿奇霉素(峨眉山通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565,生产批号:19060404,规格:0.25 g×1 支)的治疗方式,在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内加入10 mg/kg 药物进行静脉滴注,1 次/d,1 个疗程为5~7 d,停药3 d。病情较重者停药3 d 后再继续上述方案1 个疗程;病情较轻者停药3 d 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混悬剂(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59064,生产批号:19030905,规格:0.1 g×6 包),剂量10 mg/kg,1 次/d,连续服用3 d 停药4 d。以12 d 为1 个疗程,需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试验组基于对照组之上采取糖皮质激素进行辅助治疗,选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集团荣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27,生产批号:19012114,规格:40 mg×1 支),1~2 mg/(kg·d),连续治疗5 d,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更改药物,换成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生产批号:18121019,规格:5 mg×1000 片),剂量0.5 mg/(kg·d),以12 d 为1 个疗程,需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包括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效:发热、咳嗽等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有效:发热、咳嗽等症状好转,肺部啰音消失减轻,影像学显示病灶较前吸收;无效:发热、咳嗽等症状无改善,肺部啰音无减轻,甚者两者较前更为严重,影像学检查病灶无吸收甚至加大[9]。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④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痛、呕吐、腹泻。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试验组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比较(d,±s)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比较(d,±s)
组别 退热时间 咳嗽缓解时间 啰音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试验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2.52±0.61 5.16±0.79 16.729<0.001 6.35±1.09 9.38±2.48 7.704<0.001 7.26±1.37 10.02±2.65 5.851<0.001 8.16±2.20 10.59±2.78 4.335<0.001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RP、ESR 以及PC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RP、ESR 以及PCT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CRP、ESR 以及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比较(±s)
注 CRP:C 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PCT:降钙素原
?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显示,年龄<5 岁患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病率较过去有了明显升高,同时出现了在局部范围内流行的发展态势[10]。患儿罹患MPP 后,除肺脏会受到一定影响外,一些患儿会产生其他的系统并发症,导致病程延长。以组织为划分依据,MPP 包括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与间质性肺炎。从临床数据上看,这三种中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炎。然而,进入21 世纪以后大叶性肺炎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的态势[11]。一旦罹患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或将出现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肺外并发症,导致患儿的生命健康受到明显影响,同时还会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2]。儿童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具有进展快、起病急的特征,短时间内其通常会对肺组织产生大范围影响,因此该病若未得到及时诊治,患儿或将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等,更有甚者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13]。尽管至今为止该病的发病机制还没彻底明确,然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4],MPP 的发病机制大致包括免疫功能紊乱、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病原体入侵等,但是有研究人员认为,MPP 的致病因素和患儿免疫调节存在密切联系[15]。
到目前为止,MPP 的治疗方案中有效性最突出的方案是药物治疗,临床上主要倾向于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方说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机理为:对50S 核糖体肽酰转移酶活性抑制有关蛋白的合成进行阻断,然而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时间一般都至少为14 d,疗效不尽人意[16]。此外,有许多患儿在服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后,其病情未得到显著改善,更有甚者病情出现恶化,罹患严重肺炎甚至是难治性肺炎[17]。免疫损伤是促使MP 感染情况恶化的因素之一,一些学者认为,采用糖皮质激素对患儿机体免疫进行调节可有效提升MP 感染治疗的效果[18]。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以使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9-21]。选用糖皮质激素对支原体感染进行辅助治疗,可以起到抗免疫应答、强效抗炎的效果,使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合成变少,炎症因子的渗出情况得到好转。然而临床上必须对其剂量进行严控,防止产生强烈免疫抑制的情况,否则将导致患儿感染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甲泼尼龙能有效缩短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有利于肺部阴影的吸收,加速患儿康复出院。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CRP、ESR 以及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糖皮质激素具有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合成的作用,通过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以ESR、CRP、PCT 为主的炎症因子的释放得到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参与量变少,疾病的炎症级联放大反应较之前有所缓解。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在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不会增加患儿腹痛、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该联合方案安全可控。
综上所述,采用糖皮质激素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儿童MP 感染性大叶性肺炎不但可以有效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缩短治疗时间、提升疗效,而且并不会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