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2-04-13 16:55袁勤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跨学科

摘 要:本文基于多元读写理论,以《新交际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为例,探究交际英语课程的教学新路径,以发展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

关键词: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交际英语;教学路径

作者简介:袁勤(1981.10-),女,汉族,湖北沙市人,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英语教学法、跨文化研究。

一、引言

当今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信息呈现出多样化方式,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仅仅只会处理传统的文本信息,还需要灵活应用信息技术阅读并创作多元化文本。因此,多元读写能力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另外,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不尽相同,如何在信息智能化时代识别信息的真伪,则需要培养大学生跨学科的多元读写能力,以帮助他们鉴别多元信息,积累多元文本阅读的经验。此外,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对语言特征的认识和读写策略方面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出“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学科特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明确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英语教学与能力相关的专业知识,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涉外行业、英语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因此,培养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有利于英语本科生对英语进行深度学习,完善其知识体系,并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不同学科的英语文本,获取和理解跨学科的新知识,以期达到跨学科整合创新,成为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

傳统读写理论,把读写看成“识文断字”,强调个体对文本的解码过程。1996年,由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学者成立的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起初把多元读写能力定义为理解多元本文的能力。Serafini称,多元读写能力是指采用不同符号系统、不同表达方式传递信息的文本,有口头表述、书面写作、听觉、视觉、多媒体工具等不同载体。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社会文化相互渗透,多元读写是当今教学的重点,在Cope 和Kalantzis看来,这是由于以下两点理由,“一是通讯渠道和多媒体的多重性,二是文化和语言的多样化”。2003年,加拿大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的多元读写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各大学或社区学院在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方面所给予的教学指导和支持,以应对多元文化、信息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美国也开展了“艺术读写”项目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该项目通过艺术家、师生之间的努力合作,构建了较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互动式教学,从而提升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多角度客观辩证的阅读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Michelson 和Dupuy 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更好地习得二语。依据新伦敦小组对多元读写能力的定义,芬兰教育专家在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课程改革方面,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芬兰教育专家指出,多元读写能力是指学生可以横跨不同学科进行阅读、阐释、创造和评估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文本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并帮助学生发展和实现自我认同。 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语言教学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语言的人文属性,所以所传授的语言信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不相干。因此,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不少学生面临着交流障碍。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也拓展到英语教学的各种语言技能范围。胡壮麟认为,文化和信息技术读写诠释了多元读写的内涵。朱永生分析了国外学者在多元读写能力方面的相关实证研究,指出多元读写能力不仅与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有关,与人们相互交流的动态信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视角,张德禄将多元读写能力定义为语言读写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科技和媒体读写能力。在实证研究方面,结合多模态理论,宋庆伟使用传统教学法和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法,验证了这两种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不同效果,指出后者更适合大学英语教学,并有助于提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吴玲娟、张德禄基于网络平台雨课堂,设计了通用英语课堂授课方式,采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得出该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另外,张义君对多元读写能力进行了界定和分类,通过定量分析了不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运用多元读写能力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在多元读写能力运用方面更熟练和多样化。近期,蔡婷婷、董丽云将“互联网+多元读写法”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中,并指出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多元识读和批判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应用研究逐步增多,不少研究者在探讨利用多元媒介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多元读写能力。在交叉学科持续发展的21世纪,应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目前的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学习者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分析。本研究将在芬兰课程改革的多元读写语境下,进一步探索在教学中为英语本科生提供不同学科的传统和非传统的英文文本,让学生对多种类型的英文文本进行阅读、阐释和创作,提供更多学生自主、合作阅读和写作的机会,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多元文本的阅读和笔头创作,从而发展学生的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

三、跨学科多元读写与交际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笔者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多元读写理论与英语教学方面的不同角度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然后,根据交际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选取《新交际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Ancient civilization (古代文明)”为例,依据芬兰课程改革的方案,通过对文本、学科、能力和文化等四个层面的多元探索来培养英语本科生的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课前,教师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布置纸质文本(如历史文献书籍、期刊)和非传统文本(如互联网电子文献资料)的英语阅读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索并记录世界著名建筑的相关信息,例如英国的巨石阵、中国的长城。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资料,指导学生获取跨学科的历史参考文献的同时,让学生阐释著名建筑物建造的时间、方法、材料及其来源、人力规模、建造的目的等方面的问题。在此之后,通过思考、评估中西方古典建筑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要求学生整合最有价值的信息,创作英文文本以表达各小组的看法。学生运用不同表达方式(描写、比较、议论等)和不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传递信息。交际英语课程以有效使用语言交际为导向,课上,笔者首先向学生导入中西方古典建筑的文献及影视资料,并且引导学生理解教材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如重点词汇、短语、句型、语法,发现语言的规律性,分析文本所体现的中西方古典建筑的兴衰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然后,根据之前创作的英文文本,各小组可以应用文本中的语言要点,通过PPT演示、小组辩论、主题视频展示等形式,采用英语口头汇报的方式,阐释中西方古典建筑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通过英语口头汇报,学生们主动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对中西方古典建筑与古代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的交错关系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学会鉴赏多元文化,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增强了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课后,师生共同对各小组所创作的文本和口头汇报进行评价。该评价包括教师评分(占30%)和小组同伴交互评分(占70%)。教师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文本创作和口头汇报中,英语的语言结构和逻辑、表达方式等是否得体;小组同伴评价主要考查文本创作中的跨文化相关主题内容是否重点突出,陈述人在口头汇报中的语言准确度、流利度及与同伴的互动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借鉴芬兰课程改革的方式,教师在交际英语课堂上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让学生阐释、审辨、评估不同类型的文本,引导学生发展英语的语言意识。通过大量语言文化知识的摄入与实践,学生得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不同社会、文化的理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在扩展课程内容的不同英语文本类型时,适当增加学生跨学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相关主题的选择和设计,培养学生自主计划跨学科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成为真正的善思、会学、能解决问题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有利于拓宽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Cope B M. Kalantzis. Multiliteracies: Literacy Learning and the Design of Social Futures[M]. London: Routledge, 2000.

[2]Halinen I M. Harmanen P. Mattil. Making Sense of Complexity of the World Today: Why Finland is Introducing Multiliterac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J]. Improving literacy skills across learning. CIDREE yearbook, 2015:136-153.

[3]Michelson K B. Dupuy. Multi-storied lives: Global simulation as approach to developing multiliteracies in an intermediate French course[J]. L2 Journal, 2014(1):21-49.

[4]Serafini F. Multimodal literacy: From theories to practice[J]. Language Arts, 2015(6):412-422.

[5]蔡婷婷,董麗云.基于“翻转课堂+多元识读”模式的教学研究——以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4):71-76.

[6]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7]蒋亚瑜.双文化图式下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路径选择[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75-78.

[8]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9]盛静.核心素养视野下多元读写促进价值认同的理论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7(1):28-33.

[10]宋庆伟.多模态化与大学英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13(2):55-59.

[11]吴玲娟,张德禄.基于雨课堂的通用英语设计学习模式研究——兼论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9(3):78-84.

[12]吴婷,郑锦菁.基于英语新闻素材的多元读写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20(2):72-76.

[1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14]张义君.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1(1):45-52.

[15]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10-14.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六足园生态实验室:儿童跨学科探究学习的实践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指导高中生跨学科学习的探索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激发小学生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路径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基于能力本位、探索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