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 要:思政课程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在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理念、涵养道德观念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的盲生作为被天使吻过的个体,虽身有残疾,但精神世界却丰富多彩,学校针对他们的德育工作与对健全学生的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然而,相较于健全学生而言,盲生思政课学习存在学习能力低、学习行为差、理论基础薄等问题,特殊教育中职学校也存在缺乏盲文教材、教学考核难以实现、教学方式陈旧落后等问题,因此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道授业外真正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是需要深刻思考的重要议题。接下来,笔者将根据多年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 中职盲生 思政教学 德育元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6.034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因此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中,特殊的教育对象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比一般教学更高的要求,对直抵灵魂深处最柔软地方的思政教师教学,更是如此,特殊教育中职学校思政教师的梦想不仅仅是胜任教学的“教书匠”也应该是铸魂树人的德育家,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性,将学生看成有思想、有灵魂的生命体,而不是晦涩理论知识的接收器。“德育元素的挖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中职盲生的思政学习现状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盲生思政教学现实的分析,笔者认为思政教师教授理论知识时,必须打破教材框架,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挖掘德育元素,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教授其理论知识,唤起其道德情感,端正其价值取向,培养其道德行为,从而帮助他们快乐地享受美好人生。
一、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学习现状
1.学习能力低
视觉障碍势必限制学习能力。单纯靠听觉和触觉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而无法通过视觉感官辅助理解和记忆,使得中职盲生的学习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各种障碍,常常因学生对教师呈现的视频材料无法全面辨识而导致教师的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学习行为差
视觉障碍必然影响学习行为。中职盲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他们远离父母独自生活学习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殊教育学校中,时常会感到生活不便和心理无助,这就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和生活自律性,在学校存在吸烟、喝酒、打架、熬夜等不良行为。在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堂上,他们更是表现出漫不经心、厌倦反感等消极情绪和睡觉、玩手机、吃零食等违反课堂纪律行为。
3.理论基础薄
虽然特殊教育中职学校招收的盲生大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接受过思政教育,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形式化的教学使他们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导致他们的思政水平非常有限,理论基础极其薄弱。让他们学深学透即使是健全生也需要花很大精力才能学懂弄通的思政理论,对思政教师而言将是非常大的挑战。
二、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学现实
1.缺乏盲文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但是目前特殊教育中职学校采用的是针对健全中职生的小字明文教材,导致部分使用盲文的学生没有教材。另一方面,思政教材的编写也是根据健全学生的理论基础进行的全国部编,目前多数学校没有校本教材,因此对于学习能力低、学习行为差、理论基础薄的盲生来说,学习效果不佳。
2.教学考核难以实现
教学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有效方式。一般中职教师会以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按一定比例综合计算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中职盲生思政教师而言,考核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班级当中盲生视力情况不一,有全盲、半盲和低视力之分,学生根据视力情况平时表现不一,作业完成程度也不同,根据“木桶原理”,教师只能出简单的题目而降低考核标准。另外,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的盲生思政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专门化的盲文培训,阅卷时需要请会盲文的学生帮忙翻译,常常出现因翻译错误导致成绩误判的情况,因此基于健全学生的考核方式难以客观反映中职盲生的真实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状况,也难以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客观公正,最终只能流于形式。
3.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中职盲生思政教师大多采用课堂灌输式的讲授法教学,忽视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也难以真正实现新时代思政教学的目标要求。
三、挖掘德育元素 把握德育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必须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把握思政教学德育内涵的基础上,注重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敢于打破现行教材常规,融合多种教学形式,围绕教学生保持善良秉性、辩证看待成功、懂得珍惜健康、理性定义自我等有关“三观教育”的德育重点,深度挖掘榜样故事、名人格言、社会热点、身边案例、专题活动等德育元素,将枯燥生硬的理论学习变成真挚温暖的情感交流,从而让中职盲生在坦诚民主的教学实践中与教师达到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
1.教学生保持善良秉性,提升道德
善恶是道德的最基本范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正是历经不同的教化才会导致不同的善恶结果。因此,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的是要一以贯之地保持好善良的本性,不为世俗所玷污,出淤泥而不染。
“善良”极为寶贵。它不是刻意求之,而是在无心之间流露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政教师应该告诉那些身有残疾的学生:第一,善良的人终会被温柔以待,从情感的角度看,人们在采取了善良的行为后,会体验到一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从行为角度看,为善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人们的道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境界,心理会更加健康、人格也会更加健全。第二,善良也是一个家庭兴盛昌隆的基石,《易经》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第三,善良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持续进步的阶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就是公众对善良最大的珍视。
“榜样教育能有效挖掘德育元素,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榜样能使人们充满正能量,使自己卓尔不凡”。所以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盲生的听觉系统,用生动婉转的语言讲述那些历经万难却锲而不舍坚守自我的榜样人物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告诉他们“人间正道是沧桑”,当他们做一件事客观困难重重但会让灵魂更加有趣时,务必坚持做下去;当他们认为做一件事会获得利益但深感违背天道时,务必克制自己的欲望,终止自己的行为,因为那是善良本性的召唤。
2.教学生辩证地看待成功,不断进步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于成功人生的判断标准极为单薄,他们肤浅的认为拥有金钱就是成功,忽视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也缺乏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容易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不良现象中迷失自我。而事实上,成功的定义应该是立体的、多维的,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职务的晋升,还包括学业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成熟、家庭的和谐、儿女的成长、父母的健康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人生的精彩在于聚焦自身的纵向进步,即一个人认准方向不放弃,积跬步而至千里,聚小流而成江河的孜孜追求。与他人进行的横向比较其实毫无根据也毫无意义,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同样的人,人与人之间会因种种因素打上不同烙印而千差万别,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人的一生应该重视的是和自己的纵向比较,而不是与外界争锋横向比较。在某项竞技中,身边的人成功了,不能嫉妒,而应该看到自己的付出是否足以支撑自己脱颖而出。很多时候,结果真的不那么重要,而恰恰是奋斗过程本身才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体验。
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在面对身体有缺陷的特殊学生时,必须以身作则,平等冷静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追求,不吝啬赞许,不滥用批评,肯定多一点,否定少一点,还必须致力于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先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或者布置一些简单任务,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然后逐渐提高教学难度或布置较为复杂的任务,一步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完成自我实现,从而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花绽放在持续的进步和不断的突破中。
3.教学生懂得珍惜健康,敬畏生命
生命是一场黑暗无际的旅途,每一步都隐藏着灾祸与险境,但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对生命的前景是过于乐观的,常常缺乏对健康的适度珍视,直到确切感受到了威胁才会懊悔没有在过往的时间里给予生命最有效的保护。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健康以及生命更是缺乏应有的重视。心理上,一方面由于先天的生理缺陷,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因素,如单亲家庭、孤儿院、农村贫困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或多子女但自己残疾而兄弟姐妹健康家庭等,使得大多数盲生的心理状态极其不成熟,他们容易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产生叛逆情绪,且常常表现出孤独、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同学发生暴力冲突等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面对这些心理问题以及偏差行为,他们常常束手无策,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自我调节,更不会积极主动求助于外界,对自己的家人也是三缄其口,久而久之,部分盲生的身心受损,严重者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和行为。生理上,他们大多养成了不重视健康饮食,经常点外卖、吃垃圾食品;不按时作息,晚上熬夜玩手机;不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等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导致他们本来不健全的身体更加不健康。
因此,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必须教学生懂得珍惜健康,敬畏生命,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引入警示教育片等视频或音频素材,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诫他们远离垃圾食品、暴力、毒品、熬夜、酗酒等能够损害和威胁自身以及他人健康和生命的事物与行为,并叮嘱他们遵守交通、生产、生活等可以规避危险和减少伤害的规章、流程和常识,也可以引入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及心理调适等相关技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纠正偏差行为,从而确保他们的生命旅途能够走得更远更健康。
4.教学生理性定义自我,增强自信
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新时代青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却遇到很多问题学生,他们存在的问题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因身体残疾而对自身定位严重偏差,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消失殆尽,将自己置身于国家建设之外。因此,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正确人才观。
适度的自信,源于合理的自我定位。古希腊神殿上刻有箴言:“认识你自己。”我国亦有古语“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名言都在揭示一件亘古不变的道理:认识自我往往比认识他人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在传播理论之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貌特征,定位社会形象,挖掘精神世界等方式进行自我定义,形成充分而客观的自我意识,从而悦纳自我,欣赏自己的闪光点,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在拼搏的青春中发扬自己的优势,完善自己的不足,将是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为残疾学生成才筑路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困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周围人的态度和评价也是一个人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参考。因此,积极开展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以人为镜,鼓励学生通过耐心聆听和冷静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全面认识自我,也不失为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帮助学生合理自我定位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另外,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比如笔者曾将讲台作为“微舞台”让给有才艺的学生,并鼓励半盲生团结合作自主进行组织、策划,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青春感恩党 奋进新时代”的文艺表演活动;还鼓励所有人发挥特长,开展“我为环保 变废为宝”等手工展示和妙招分享活动;并且组织了多场党的理论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旨在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位盲生的特长,让他们都有机会展现自己,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盲生思政教師必须以教授学生理论经典为基本功,用教会做人做事作基础,沉下心俯下身和学生对话,努力追求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从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求更好地为学生指点迷津、引领航向。
参考文献:
[1] 张睿、杨海宁《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思政课分类教学初探》,《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87期。
[2] 许家烨《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1期。
[3] 刘钊《情感体验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