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英语学习“生活化”的实践误区及对策

2022-04-12 06:59
英语教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英语评价

洪 全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9月至今,所在学校的英语组为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英语学习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协助学生成立了各类英语学习社团,如话剧班、演讲班、导游班等,开展了诸多活动,如“听歌学英语”“原声电影大学堂”“英语成语与谚语欣赏”“英语诗歌诵读与欣赏”“英语导游入门”“英语演讲与技能”“英语购物指南”等。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用统一的英语教材学习基本的英语知识的同时,以其他多种多样的方式学习“接地气”的英语,进入广袤无垠的生活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让英语学习“生活化”。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以文本、视频等诸多方式进行了有效记录。通过活动中的观察和活动之后的反思发现了诸多的实践误区,为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二、英语学习“生活化”的实践误区及对策

(一)实践活动前

误区一:实践活动的“课程纲要”要件缺失。

教师在组织英语学习实践活动时少不了课程纲要的引领。然而,缺乏清晰、完整的课程纲要不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课程目标与内容,不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不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

现象观察:

“原声电影大学堂”课程纲要(简案)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原声电影大学堂

课程类型:艺术类

授课教师:丁老师 李老师

授课对象:初一年级部分学生

教材材料:自选

授课时间:2018年9月—2019年6月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在获取基本词汇知识,了解相关背景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英文原版资料,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便于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四堂课。

第一堂课:欣赏电影全部内容,从中选取1—2个片段作为重点学习内容。(2课时)

第二堂课:学习剧本,解决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背诵台词。(2课时)

第三堂课:分组配音练习。(2课时)

第四堂课:汇报表演。(2课时)

3.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方法:跟读、模仿、复述、表演

(2)组织形式:集体观摩;分组训练;教师设计、组织、主持;学生设计、组织、主持

(3)场地:学校小剧场

(4)规模:40人

乍一看,这个课程纲要似乎是完整的,但事实上缺失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课程评价建议。如果没有课程评价建议,学生就不会对他们的学习经历、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和评价,从而无法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同时,授课教师没办法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度、运用能力作出正确和指导性的评价。

对策:

在写课程纲要时,要体现课程评价建议。作为简案,主要是体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设想,应采纳适合学生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肯定性评价、多形式的作业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定期性评价相结合等)和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并将这些方式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鲁子问、康淑敏 2008)。例如,可以采用如下表格(李旦 2009)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

评价类型 评价细则 分值1.欣赏电影前认真听教师讲,并记笔记自我评价1 2 3 4 5 2.欣赏电影时特别注意教师讲解的词汇和句子 1 2 3 4 5 3.了解电影人物的特点 1 2 3 4 5 4.了解电影主题并有自己的看法 1 2 3 4 5 5.与其他学生交流欣赏电影心得 1 2 3 4 5 1.积极为小组活动出谋划策小组互评1 2 3 4 5 2.认真完成分配的任务 1 2 3 4 5 3.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其他成员 1 2 3 4 5 4.在活动展示中较好地运用已学及新学的英语知识 1 2 3 4 5 1.在讲解中认真听讲,记笔记教师评价1 2 3 4 5 2.欣赏电影后,对电影语言、人物、主题等与教师有交流 1 2 3 4 5 3.在课后的活动中运用了课堂所学的词句、电影信息等 1 2 3 4 5 4.在常规课堂中有意识地运用电影试听课中学到的词句 1 2 3 4 5 5.对视听课设计提出较好的建议 1 2 3 4 5

误区二:实践活动的素材“乱花渐欲迷人眼”。

《舌尖上的中国》栏目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新鲜、独特的食材是造就美味的关键。与此相类似,英语实践活动中所使用的文字、视频素材会很好地辅助学生领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体会西方人的思维、意识,习得地道的口语。于是,不加选择地将海量的英语文字、视频,甚至是地方文化融入实践活动。

现象观察:

教师准备“听歌学英语”的素材。他准备了美国流行音乐发展史:country music(Taylor swift)、Jazz(Elvis Aron Presley)、Rock&Roll(Michael Jackson)、Hip-Hop(Akon)。在这当中,教师重点介绍了Hip-Hop,但在他所准备的图片、视频材料中有很多叼着烟、戴着骷髅项链、有纹身的人物,所采用的音乐暗黑、颓废,甚至有不雅的英文单词出现。教师没有认真筛选,导致实践活动素材质量不高。

对策:

教师要有很好的鉴别力,要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准备实践活动素材。

(1)与实践活动主题贴切。教学素材要具有典型性,既能使学生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确切地揭示所要阐明的基本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快速获取相应的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观点(孙佳韵 2015)。

(2)所选素材应具有时效性、现实性。教师采用的活动素材应是近期发生的,最好是直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不乏生活体验和感性知识,容易在自己思维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产生共鸣与认同。

(3)立足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中明确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托它选取符合国情,包含中华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价值的活动素材,会自然而然地区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洋为中用,提升活动素材的有效性。

(二)实践活动中

误区三:重活动形式多样化,轻活动管理严谨性。

游戏、竞赛、辩论在实践活动中肯定不可少,这类活动的开展会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加与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为了使实践活动“火”“热”起来而不计后果地过度开展游戏、竞赛、辩论活动,这似乎成了一种屡试不爽的“时尚”。殊不知,处在笑闹声中的学生能学到和掌握的内容并不尽如人意。

现象观察:

为了开展“英语导游入门”活动,教师将学生带到当地的公园里。活动的任务是学生主动搭讪游客,向他们介绍公园的景点及推荐游览路线。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进行了预演——看谁能更快、更好地说出公园的景点。反应快的、能迅速说出来的学生洋洋得意。没等反应慢的学生说出口,反应快的学生又抢得先机,这样易引起不满。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导游路线图。有学生说自己设计的路线最短,有学生说自己设计的路线能看到的景点最多,争执不下。当进入实践环节时,胆大的学生瞅准机会,主动用英语向外国游人打招呼,并在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介绍公园。相反,那些不自信的学生此时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对策:

在真实的情境中以游戏、竞赛、辩论等形式进行英语实践活动,那是再好不过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会使实践活动效果事半功倍。

(1)师生共同讨论和制订活动规则。在实践活动开展前,师生通过讨论可以发现活动规则上的分歧。基于这些分歧,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从而制订出其信赖、愿意遵守的活动规则,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制度上作好准备(戚业国 2006)。

(2)倡导家长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的管理。学生在进行英语实践活动时,除了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外,还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管理。如今,很多家长的知识水平高、能力强、社会阅历丰富,请他们参与活动的管理,不仅把他们的文化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运用起来,还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开展学习活动所需的社会资源(如超市、博物馆等),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既能遵守学习秩序,又能学习更多、更地道的英语知识,提升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误区四:聚焦强者,忽视弱者。

看电视、电影时,我们会看到主角;拍集体照片时,我们会看到C位。这样的行为和意识也出现在了英语实践活动中。学习的强者机会多,屡屡表现自我,自信满满,而弱者却畏缩不前,信心丧失,讨厌参与,讨厌自我。

现象观察:

在“听歌学英语”活动中,教师教学生唱经典英文歌曲Lemon Tree。教师刚开始播放这首歌曲时,就有少部分学生在跟唱。在播放了三遍之后,教师问学生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有位女生举手答道:“是写一位大男孩儿在某个下着太阳雨的星期天下午等着他的女朋友,歌曲描绘的是他等人时的焦虑不安及胡思乱想的心情。”其他学生都向其投以佩服的目光。接下来,教师问谁能随音乐独自唱一遍。还是那位女生自告奋勇唱了起来。她唱得那么紧扣节奏,其余学生静静地听着。一曲完,学生顿时给予热烈的掌声。之后,再也没学生举手了。于是,教师开始逐句教唱。第二堂课开始之后,教师将歌曲置于循环播放状态,要求学生开始自学自唱,场面热闹。仔细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十分投入,有的只是在侧耳倾听。离下课还有不到十分钟的时候,教师想检验效果,又觉得时间不够,于是就请学生自告奋勇地展示。课堂成了那几位唱功优秀的学生的专场,其他学生真正会唱了吗?找到唱英文歌的快乐了吗?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

对策: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教师应该组织、安排合理的学习方式。学生不能单独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组合小组时,要考虑周详。首先,小组内的成员素质不能两极分化,否则容易出现各自为战或不知所措的局面。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性别差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把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这样的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其次,小组人数要合适,通常安排4—6人为一小组最为适宜。在这样的小组中,教师都可以有效地监控每位学生,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人人都有机会进行个人展示(洪全 2012)。最后,在小组组合时,教师一定要先确定组长人选。作为小组的核心成员,组长一定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能够号召、凝聚小组内成员,使得小组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从而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三)实践活动后

误区五:资料收集、整理和管理浮于形式。

在开展英语学习“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时,部分教师认为这只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出现身心疲惫后的一种放松和调节。为了证明曾经开展过某几项此类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认为只要拍几个视频、几张照片、设计几张海报就可以了。

现象观察: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英语购物指南”学习实践活动时,让他们自行搜寻英语购物用语并整理成文稿。让学生互相合作,自编对话并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很多学生还按需设计了海报、服装和道具。在最后作成果展示时,教师让所有学生进行了表演。然而,教师只收集了展示比较精彩的学生的相关材料,并没有收集其他学生的材料。所以,很多学生活动结束后竟然将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作品”随意扔进了垃圾桶。同时,教师也没有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妥善保管。到了下学期,教新的年级新的学生时,一切从头开始。

对策:

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并进行有效管理,能从中发现实践活动实施和开展的不足之处。通过改进,会有力地支持这些活动持续、高效地开展。

(1)从教师层面来说,作为英语学习“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要提高对收集、整理资料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提升收集、整理和管理资料的能力,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得与失,与同事互相分享,并在实际工作中用其指导自己的行动。

(2)从学校层面来说,作为英语学习“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管理者,要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定期对教师所开展的实践活动的资料收集、整理情况进行检查,提醒教师及时完善和管理好各种过程性资料,提升这类实践活动的品质。

三、感悟与反思

和众多语言一样,英语是一种来自生活且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方便与更多的人交流。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英语学习“生活化”的意义,根据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渠道,运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展有效的英语学习“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和环境,使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里、校园里,而且可以在家庭里、大街小巷里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会减少,自信心会增加,会主动在生活中使用英语。

猜你喜欢
生活化英语评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读英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酷酷英语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