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庚,刘珊,刘林峰,刘赟琦
(1.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四川 成都 610100;2.成都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根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近2.54亿,占中国总人口比重的18.1%[1]。随着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增高,老年人可出现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2]。如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和养老照护需求已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指将医疗服务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相结合,从而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4],已逐渐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必然选择[5]。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养老服务质量,而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需要大量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人才[6]。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主要针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低年资护士,但我国医养结合机构护理人才的缺口较大,供需矛盾突出,在人才的培养上,尚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的培养与培训机制[7]。胜任力在选拔、培训和评价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但目前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的岗位胜任力研究匮乏,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培训及能力评价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选拔合格的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建立合理的培训体系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6人组成,包括老年护理领域教授1名、护理教育与管理领域副教授2名、医养结合领域副教授1名以及研究生2名。主要负责研究主题的确定、专家咨询表的编制、专家的确定以及整理和分析专家咨询结果。
1.2 初步构建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文献研究,以“医养结合”“老年护理”“养老护理”“胜任力”“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elderly care”“competence”等作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文献,通过整理与分析相关文献,归类并提取出相应的条目,并结合胜任力理论、角色理论、人岗匹配理论以及我国医养结合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通过预咨询,初步构建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1.3 德尔菲专家咨询
1.3.1 遴选咨询专家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咨询专家,专家遴选标准:(1)从事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领域的专家;(2)从事本领域工作≥10年;(3)专家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专家对于此次研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且愿意完成多轮专家咨询。
1.3.2 编制专家咨询表 通过前期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小组讨论等,初步形成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包括以下部分:(1)前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等内容。(2)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咨询表,包括一、二、三级指标,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按其重要程度分为5个等级: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相应赋予5、4、3、2、1分,得分越高说明重要程度越高。(3)专家情况调查表,包括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与专家权威程度调查表。
1.3.3 指标筛选 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咨询表。根据指标的筛选纳入标准:即均数>3.50、变异系数<0.25、满分比>20%[9],并结合专家意见,修改、合并、删除和增加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专家的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分析采用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等来表示。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专家基本情况 共有19位专家参与了第一轮咨询,18位专家参与了第二轮咨询。本次咨询选择了老、中、青三个层次的专家;专家的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高,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情况
2.2 专家积极性与权威系数 两轮专家函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95.0%和94.7%,其中,分别有78.9%与33.3%的专家提出了具体意见。两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分别为0.913和0.914。
2.3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两轮咨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49和0.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咨询结果
2.4.1 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层次内涵 根据两轮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层次内涵,包括:具有护士执业资格,中专及以上学历,从事医养结合老年护理工作5年以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2.4.2 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52项,具体见表2。
3.1 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分析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结合我国医养结合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的资质、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决定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研究领域广泛,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两轮咨询过程中,专家对本研究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与关注度,专家权威系数高,且专家意见较一致,研究结果科学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表2 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2
3.2 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对初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健康养老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职业素养6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专业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素养。专业实践技能权重(0.2750)最高,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在医养结合机构中为老年人提供直接的照护服务。专业实践技能作为直接评价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既是每一位老年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也是需要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不断进行改进学习、技术更新。通过照护实践,能够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照护服务的质量。专业理论知识权重(0.2187)相对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是老年护理人员对本专业领域知识的总体掌握程度,是其进行良好照护实践的前提与基础,老年人已经不单纯只是遵循医生护士的医嘱,而是更加希望了解疾病的发展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管理,这就对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为应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照护需求,只有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切实做好照护工作。职业素养的权重(0.1985)排在第三位。职业素养是指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一系列个性品质的总和,它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概念,对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护理人员能力水平的提升提供持续性的发展动力[10]。作为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老年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工作存在一定区别,具有工作任务重、护理难度大、照顾时间长等特点,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与护理对象的生活质量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