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目标与关键

2022-04-12 09:13周建松陈正江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周建松 陈正江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以解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正确处理职普关系,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正确处理产教关系,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正确处理校企关系,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正确处理教学关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正确处理内外关系,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合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適应性;社会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4-0006-0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于2014年、2021年两次专门就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等六部门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分别于2014年和2020年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尤其是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印发,与此前系列政策共同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创造了政策条件。深化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是落实好系列支持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目标和关键展开探讨,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长期有目的构建技术竞争优势的结果,由对人口质量、社会质量和制度质量的不断提升所致,报酬递增、可持续是其特征[1]。高质量发展就是以质量和效益取代规模和速度,因为传统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数量型增长难以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亟需培养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实现以劳动生产率提升为重要特征的效率驱动型高质量发展[2]。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进程中,对人口红利或资源禀赋的过度依赖使廉价劳动力长期从事完全竞争生产活动,导致劳动者报酬递减、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其对推动人力资本提升有着显著作用,因此,从物质要素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等要素质量提升的过程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使劳动者能有效适应以知识生产配置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技能积累中获得效率补偿。

(二)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职业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类型定位不够优化、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度标准不够健全、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适应性不强、社会吸引力不高、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等问题。而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机制并没有得以构建,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育人模式也没能很好地彰显,由此引发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与身份危机,而这种地位与身份危机最主要的肇因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造成大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向城市低效服务业聚集,并随经济波动在各行业间漂移,难以提升专业素质,造成人力资本的耗散[3]。而这又陷入了低质量发展的“怪圈”,着力打破这一“怪圈”,必须直面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4]。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经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仅是教育问题,也与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职业教育既体现着内在的教育性,也体现着外部的经济性,必须从实现二者相统一的角度来审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以解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够清晰的困境。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最鲜明的类型特色是通过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同时满足企业的要求。早在50多年前,美国学者福斯特在其《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一文中就对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教育进行了区分,并提醒职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们要将关注重点从学校拓展到职业,从教育拓展到产业。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基础属性,在贯彻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重要指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过程中,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发展高质量职业培训,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将职业院校打造成地区性或区域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创新服务基地。

(二)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再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直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指出:“目前,迫切需要开发贯穿一生的灵活技能与能力,因为人们需要在一个更加安稳、可持续、相互依存的知识型及技术驱动型世界里生活和学习。”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完备的体系,这种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育体系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提高职业教育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普职等值和中高衔接的理念指导下,延伸职业教育发展链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广大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需求,持续扩大优质职业教育服务供给。其中,既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也要发挥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的骨干作用,并夯实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培训体系建设,开展高质量培训。与此同时,一方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更好地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相衔接;另一方面,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相融合,把职业启蒙与培养、社区教育作为突破口加以推进。

(三)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技工荒”现象是最明显的表征,“技工荒”与“低技术陷阱”的发展困境并存,即劳动报酬越低,就越难留住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也越难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积累水平。为降低生产成本,企业雇佣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甚至不惜用打价格战的方式进行竞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质量最终是通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技术、素质等的发展变化来体现,影响技术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敬业精神、职业兴趣、实践锻炼、教学方式、智力悟性和行为反思等方面。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素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这就需要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学理基础、培养方案、机制保障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全面把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原则。职业教育的发展源于对技术与技能人才的培训,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最早的职业教育形式之一,学徒制以技能教育为中心,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因此,要在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成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四)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办学活力一般体现在理念、目标、层次、类型、专业、教学、布局、运作、管理和规模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选择范围和空间。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核心议题浮现出来,并逐渐成为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的基本路径。从“产学研结合”到“产教结合”再到“产教融合”,这些概念尽管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均在传播一种共同的理念,即教育与社会的结合。产业和教育,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业是孕育教育的温床,教育是促进产业的动力,无论是教育端,还是产业端,均强调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反对孤立地就教育论教育,就产业论产业,因此双方都对产教融合有着较大期待。一方面,所开设专业需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情况;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也要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服务化的有效发展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均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保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特征,被喻为理解职业教育的一把钥匙。但受传统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导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特别是多数职业院校是在脱离行业主管部门的情况下开展办学,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使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受到影响,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微观层面也尚未形成,导致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一定制约。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成为职业院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任务以及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驱动力量。

(五)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本宗旨。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为此,职业教育要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增强适应性,更好地服务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现实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因此,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尤其是在推动职业优化升级过程中,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亟需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建设一大批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打造技术技能协同创新服務平台,并广泛开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能力和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体现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均是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因此,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与以就业为导向本质上是统一的。

(六)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

当前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块短板,社会认同度不高、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导致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生态中处于边缘地位,而这种地位又强化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及行为制约。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令人鼓舞的状况使得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开始形成一种共识,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我国的深入开展,有活力的初创企业与成熟的企业之间,以及社会公众与职业教育之间建立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通过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提升认同度和吸引力,这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要从法律层面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关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和技术研发型人才处于同层次且等价的地位,建立与普通教育等值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逐步转变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大力宣传优秀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贡献,在理念上崇尚一技之长,不简单唯学历、唯文凭,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技能的氛围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正确处理职普关系,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可以说,“三个转变”特别是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抓住了正确处理职普关系这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政府、行业和院校针对长期以来“单纯的学历教育”或“简单的技能教学”两个倾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长期制约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类型特色的体制机制难题,在实践中,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类型。正确处理职普关系主要包括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协调和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的协调。当前,社会各界对中职分流等问题意见分歧较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口径等问题也有不同理解,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并慎重作出决策。职教高考制度在组织形式、层级、范围、封闭还是开放等方面比较难以掌握,既要讲公信力,又要注重成本,还要防范风险。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更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正确处理好学习借鉴、自成一家及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推进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形成与世界最大规模相匹配的职教模式,需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探索,需要实践的积累和理论的提升[6]。

(二)正确处理产教关系,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本质特征,产教关系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间的基本关系。应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发,正确处理产教关系。一是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强调围绕国家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新技术变革在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优化方面积极推进。同时,通过省部共建、区域合作等方式积极推动,尤其强调面向农村办好职业教育。二是要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强调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办学格局,既鼓励国有企业独立办学和参与办学,也鼓励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学、共建共享。三是要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总体而言,要继续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正确处理校企关系,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校企合作办学或校企双主体办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优势,也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相比学校而言,企业是一个更真实、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的环境,也是一个技术工人真正形成的地方,生产性实训有利于对所学专业和行业、企业文化的了解、认知。正确处理校企关系,一是要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多边合作,共建共享技术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科学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同时推动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互设培训园基地等;二是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职业学校要主动谋求或吸纳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参与,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职教集团,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办学等,鼓励多形式多渠道校企深度合作;三是要优化校企合作环境,金融机构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及绩效工资对校企合作的支持,营造一个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环境。

(四)正确处理教学关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正确处理教学关系:一是要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把教育部、各省市已立项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设好[7];二是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适应职业教育、学习者、当今信息化技术背景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三是要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抓实抓好课程开发、实训体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材建设;四是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教师、课程教材、教学、实习实训、信息化等国家职业标准建设,做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教学督导评估办法,健全国家、省、學校质量年报制度等[8]。

(五)正确处理内外关系,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合力

正确处理职业教育内外关系既包括处理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社会环境营造改善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处理好打造中国特色职教品牌与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之间的关系[9]。一是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当下,聚焦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培育一支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数量充足、结构优良、技能精湛的工匠队伍。同时,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二是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外高水平学校合作,打造高水平国际办学项目,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同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职业教育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完善“鲁班工坊”标准等模式,更好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彰显大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责任和担当。

参 考 文 献

[1]高培勇.理解、把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9(8):3-9.

[2]杨耀武,张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J].经济研究,2021(1):26-42.

[3]张鹏,张平,袁富华.中国就业系统的演进、摩擦与转型——劳动力市场微观实证与体制分析[J].经济研究,2019(12):4-20.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41.

[5]李玉静,荣国丞.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基础与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1(36):7-16.

[6]周建松.以创新性研究引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20(4):6-10.

[7]陈正江.“双高计划”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与推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16):12-17.

[8]周建松,陈正江.基于“双高”绩效管理的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21(11):28-32.

[9]周建松,陈正江.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内涵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4):98-102.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ckground, Goal and Key

Zhou Jiansong, Chen Zhengjiang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blem of imbalance and insufficiency needs to be solved throug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optimize the typ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social attra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rrect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rrect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school running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rrect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innovat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correctly handling the teaching relationship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rrectly handl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 and forming a joint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the key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yp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ocial attractiveness

Author  Zhou Jiansong, professor of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Hangzhou 310018); Chen Zhengji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作者簡介

周建松(1962- ),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理事长,二级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杭州,310018);陈正江(1977- ),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政策

基金项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项重点课题“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研究”(2020GZD01),主持人:周建松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