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杰 高宇鹏 廖珮君
摘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正以跑步的姿态加速加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空巢老人”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根据最新的《养老产业白皮书》显示,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长提速、预期寿命延长的发展态势,老龄化趋势下,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养需求的满足成为亿万群众的期盼。从独居老人的现实问题出发,探寻他们最切实的生活需要,找到应对之道,以提升老人的生活幸福感。
关键词:居家养老;独居老人;需求;人口老龄化
一、问题现状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1亿。
二、调查问卷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保证数据的广泛性与普遍性,采用互联网线上问卷的形式,将问卷发放至全国各地,同时在本地对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如小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地进行实地线下交互的形式进行问卷填写,既有利于在整体层面反应老年人真实的需求情况,也有利于比对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
(二)问卷设计
本文依据居家安养服务需求,构建六类共计31项服务的内容。其中生活照料6项服务,外出陪同5项服务,就医陪诊7项服务,居家修缮3项服务,代买代缴4项服务,精神慰藉7项服务。本文将以31项服务为需求调查的主要内容,探讨老年人对各项服务的需求情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老年人整体需求分析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其所需求的相关服务。对于问题 “如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请问您优先考虑的服务是”的回答,49.32%的老年人会选择精神慰藉服务,48.63%的老年人会选择居家修缮服务,42.47%会选择外出陪同服务。
(二)不同群体的老年人需求分析
一是,在年龄段划分上,群体间的需求差异较为明显。处于71-80,81-90的两个年龄段的老人其精神生活已十分匮乏,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要更为强烈。
二是,在居住状态的划分上,群体之间的需求差异最为明显,独居老人因蜗居在家中,远离邻居,远离社会,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仍然高居第一位。
三是,在健康状态划分下,患有轻度慢性疾病的老人对基础的生活需求服务更为强烈。
四、就现有问题的建议
(一)直面现实问题,响应时代政策
受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仍然会选择与子女异地居住,留在老家进行居家养老,但年老体弱的老年群体照顾自己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摔倒,扭伤甚至骨折甚至会因为无法及时呼救最终导致不幸逝世的惨剧。 打造良好的居家环境,帮助独居无助的老人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迫在眉睫。
(二)承担赡养责任,履行养老义务
过去,四世同堂的家庭居住模式为“老有所养”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家庭养老的功能也越来越受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不要让自己的余生生活在懊悔中,善待父母,也是善待自己。
(三)树立防老意识,预做养老规划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养老已经是時代所趋。相对而言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没有养老意识。而且有好大一部分年轻人追求超前消费,对未来缺少合理的规划,中国正在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储蓄是未雨绸缪的一种方式,所以年轻人更应该尽早树立“养老”规划与准备意识。
五、结语
给老人多一些关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赡养老人安度晚年,是我们的义务;树立养老意识,也是年轻人该有的心理准备。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无论何时,老年人都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及关爱。不仅为了老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邓大松,李玉娇.失能老人长照服务体系构建与政策精准整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2]徐丽君,蔡文辉.老年社会学:理论与实务[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5.
[3]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97.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