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蔚,刘博雷,肖普,王顺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猝死风险高、预后差[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临床治疗STEMI的首选治疗方法,可迅速畅通梗死的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缩小梗死的心肌面积[2]。
心肌微循环有效灌注是PCI治疗成功的关键,但有研究发现,部分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心肌灌注并未改善,发生无复流现象,增加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风险,还可引起术后心功能下降[3]。由于术中受损心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也有心肌钝抑现象的存在,可能出现心肌再灌注损伤,加重心功能损伤。因此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探讨了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效果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STEMI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男66例,女46例;平均年龄(51.19±9.28)岁;梗死相关动脉:左前降支56例,左回旋支26例,右冠状动脉30例。对照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0.02±10.11)岁;梗死相关动脉:左前降支50例,左回旋支20例,右冠状动脉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WHO制定的STEMI诊断标准;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均为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史;合并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等疾病;有心肌梗死史、PCI治疗史、冠状动脉搭桥史;对造影剂、抗血小板药物过敏。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批号:20161108、20180512)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批号:20161002、20180706 ]300~600 mg。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实施PCI术,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病变范围,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确定导引导管、导丝及球囊,根据病变血管长度确定支架长度,以跨越血管病变两端各1 cm为宜。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支尿激酶(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0000U/支,药品批号:20161215、20180112)溶栓治疗,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血栓抽吸导管放入血栓内部,在30 min内追加注入尿激酶5万~10万U,总量不超过50万U。
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及辅助药物(ACEI/ARB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PCI术后静脉泵注替罗非班(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批号:20161215、20180211) 0.15μg/(kg·min),持续泵注24 h,术后除非存在发生血栓高危险因素等特殊情况,一般不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
1.3 观察指标 (1)心肌灌注分级 0级为心肌无造影剂灌注;1级为造影剂灌注及排空缓慢,滞留于心肌内超过30 s;2级为造影剂灌注及排空稍慢,心肌显影时间可持续3个心动周期,但不超过30 s;3级为造影剂灌注及排空较快,无心肌内滞留情况。其中心肌灌注良好为2~3级,心肌灌注不良为0~1级。(2)心肌灌注良好和不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心肌灌注情况 观察组112例,心肌灌注良好96例,不良16例,良好率为85.71%;对照组100例,心肌灌注良好66例,不良34例,良好率66.00%。观察组心肌灌注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心肌灌注良好和不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心肌灌注不良患者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Killip分级Ⅲ级明显高于心肌灌注良好患者(P<0.05),而梗死前心绞痛、尿激酶溶栓比例明显低于心肌灌注良好患者(P<0.05)。见表1。
表1 心肌灌注良好和不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n(%)]
2.3 多因素分析 将心肌灌注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梗死前心绞痛、尿激酶溶栓比例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是术后心肌灌注的危险因素(OR=5.063,P<0.05),即尿激酶溶栓和梗死前心绞痛是术后心肌灌注的保护因素(OR=0.696和0.662,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STEMI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血流灌注,缩小梗死心肌面积,进而提高左心室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5]。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PCI已逐步成为STEMI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冠脉造影技术可迅速明确梗死部位,置入支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降低STEMI病死率。
有研究发现,约有30%左右的STEMI患者经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后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即发生心肌灌注不良,这是引起STEMI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6]。预测引起直接PCI后心肌灌注不良的相关因素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7]。有学者认为与PCI术中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操作可引起局部微血栓形成,导致远端微血管闭塞有关[8]。尿激酶是从人尿液、肾组织中提取的一种酶蛋白,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溶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为纤溶酶而发挥溶栓作用。本研究发现,PCI术中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者PCI术后心肌灌注良好率高于采用常规PCI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STEMI患者PCI术中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有助于改善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效果。这可能是由于尿激酶可激活纤溶蛋白酶,血栓会直接吸收尿激酶成分,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降低机体高血栓负荷状态,抑制冠状动脉内微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微血管收缩、远段小动脉栓塞的严重程度,更有利于心肌灌注[9]。
心肌灌注不良患者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Killip分级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心肌灌注良好患者。这一结果提示,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过长、合并重度心力衰竭者PCI术后更易发生心肌灌注不良。这可能是由于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过长者心肌缺血时间过长,心肌梗死程度较重,心肌灌注效果较差所导致;合并重度心力衰竭可触发炎症级联反应,激活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导致细胞炎性损伤、肿胀、阻塞毛细血管而导致微循环障碍。
本研究还发现,心肌灌注不良患者梗死前心绞痛、术中尿激酶溶栓比例低于心肌灌注良好患者。这一结果提示,梗死前心绞痛、术中尿激酶溶栓有利于改善心肌灌注。这可能是由于梗死前如发生心绞痛可提高患者警觉而及时就诊,术中尿激酶溶栓有助于降低高血栓负荷状态,减轻微血管栓塞,进而保障心肌组织灌注良好[10]。
本研究将心肌灌注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梗死前心绞痛、术中尿激酶溶栓比例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是术后心肌灌注的危险因素,术中尿激酶溶栓和梗死前心绞痛是术后心肌灌注的保护因素。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处理STEMI患者时应在PCI术中使用尿激酶溶栓,以改善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效果。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影响心肌灌注的原因比较复杂,本研究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术中尿激酶溶栓、梗死前心绞痛与PCI术后心肌灌注密切相关,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术中尿激酶溶栓有助于改善心肌灌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