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盼盼, 张琳
(鹤壁市人民医院, 河南 鹤壁 458030)
热力烧伤是因高温液体、高温固体、火焰等热力刺激人体,引起皮肤组织损伤,造成皮肤发红、水疱、疼痛等,同时还可损伤皮肤深层、真皮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发生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1]。目前,临床治疗热力烧伤以减轻痛苦,加速创面愈合,挽救生命为原则,传统主要以干性疗法为主,然而该疗法创面愈合缓慢,伴随疼痛感较强,因此,对于Ⅱ度烧伤患者,寻求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1962年动物生理学家Winter提出湿性愈合理论[3]。本研究对53例Ⅱ度烧伤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5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35~58岁,平均(46.89±4.75)岁;烧伤面积为10%~30%,平均(17.81±1.80)%;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8例,高温液体烧伤20例,高温固体烧伤9例,其他5例;烧伤程度:浅Ⅱ度烧伤35例,深Ⅱ度烧伤17例。观察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37~55岁,平均(46.93±4.82)岁;烧伤面积为15%~30%,平均(18.04±1.65)%;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5例,高温液体烧伤22例,高温固体烧伤10例,其他烧伤6例;烧伤程度:浅Ⅱ度烧伤38例,深Ⅱ度烧伤15例。两组患者烧伤面积、烧伤原因、烧伤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参见《烧伤康复治疗指南(2013版)》[4]:烫伤时间≤36 h,存在皮肤水疱、
水疱大小不一、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中医诊断参见《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水火烫伤之火毒炽盛证:创面腐烂,分泌物增多,局部水肿,舌红苔黄,脉洪数;两组均为新发烫伤病例,烧伤部位均位于四肢。排除标准:头面部、躯干烧伤;Ⅱ度以上烧伤;烧伤合并神志昏迷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0.5%碘伏对创面进行冲洗,深Ⅱ度烧伤的水疱、腐皮进行清除,浅Ⅱ度烧伤创面上的水疱、腐皮保留,将水疱低位刺破放液,采用纱布湿敷创面,然后将磺胺嘧啶银乳膏(昆明华润圣火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720,规格:500 g/瓶)均匀涂抹于创面,厚度约1~1.5 mm,1次/d,并保持创面干燥、暴露。
观察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04,规格:20 g/支)治疗,对于创面无严重污染者,可清创后直接涂抹湿润烧伤膏,厚度约1~2 mm,对于烧伤创面的小水疱可以不予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则可进行低位刺破引流,保留疱皮,然后直接涂抹湿润烧伤膏,每天换药4~5次,换药间隔4~5 h。对于创面有严重污染者,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然后涂抹湿润烧伤膏,治疗全程不采用新洁尔灭、碘伏等有刺激消毒剂,创面持续供药,保持创面湿润,两组均持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介素-6(IL-6)。(2)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3)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价患者愈合程度,主要从色泽、柔软性、厚度、血管、疼痛、瘙痒等6个方面评价,评分范围为0~18分,得分越高提示愈合程度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比较,P>0.05。同组治疗前 后 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n TNF-α(pg/mL) hs-CRP(mg/L) IL-6(pg/mL)对照组 治疗前 52 48.76±4.91 70.53±7.15 72.56±7.33治疗后 52 29.06±2.84 20.48±2.19 35.69±3.70观察组 治疗前 53 48.88±4.78 70.72±7.04 72.71±7.21治疗后 53 17.13±1.79 7.25±0.78 17.19±1.8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VEGF、TGF-β1及bFGF水平变化比较,P>0.05。同组治疗前后VEGF、TGF-β1及bFGF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VEGF、TGF-β1及bFGF水平变化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n VEGF(μg/L) TGF-β1(ng/L) bFGF(μg/L)对照组 治疗前 52 13.07±1.11 9.04±0.88 10.06±1.04治疗后 52 36.79±3.75 18.19±1.85 26.53±2.59观察组 治疗前 53 12.95±1.18 9.12±0.79 10.15±1.02治疗后 53 41.88±4.22 23.22±2.37 30.09±3.1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s)
组别 n 创面愈合(d) 色泽(分) 瘙痒(分) 柔软性(分) 厚度(分) 血管(分) 疼痛(分)对照组 52 17.95±1.89 1.33±0.20 1.26±0.15 1.40±0.28 1.39±0.25 1.38±0.27 1.52±0.30观察组 53 15.20±1.51 0.75±0.09 0.63±0.07 0.81±0.11 0.95±0.13 0.88±0.15 0.83±0.12
既往研究认为,为避免烧伤创口受到细菌感染,人们常采用干性愈合疗法治疗烧伤,以保持创面干燥,加速创口愈合[6]。然而也有报道显示,该药可使创面干燥脱水,加重Ⅱ度烧伤创面瘀滞带组织的血管进行性血栓形成,从而延长愈合时间,不利于创面愈合[7]。
湿润烧伤膏是由中药黄连、黄柏、黄芩等组成,中医学认为热力烧伤属“水火烫伤”范畴,由于火热毒邪侵袭人体皮肤,造成皮肤创面腐烂,分泌物增加,局部水肿、水疱,故治宜清热祛火、解毒疗伤、活血止痛。湿润烧伤膏中黄连、黄芩、黄柏并称“三黄”,具有清热燥湿、祛火解毒之功效,善于清解三焦火邪,地龙善清热熄风,活血通络之功效,罂粟壳善敛肺止痛,全方配伍,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湿润烧伤膏较磺胺嘧啶银更能减轻烧伤创口炎症反应。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湿润烧伤膏是一种密度较高的膏剂,涂抹在烧伤创面后,能够在创面周围形成一层湿性保护膜,将创口与外界感染因素隔绝,阻断与外界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还可在创面上产生主动引流作用,使创面渗出物排出,减轻创面刺激,防止感染,同时湿润烧伤膏中黄芩、黄连、黄柏等均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等类似于“抗炎”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黄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主要成分小檗碱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显著抗菌作用,同时小檗碱还能明显提升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抑制局部炎症渗出、肉芽增生及水肿,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8-9]。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湿润烧伤膏能够显著诱导创面局部新生血管的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证实湿润烧伤膏在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程度等方面均优于磺胺嘧啶银。湿润烧伤膏是一种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有机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β-谷甾醇、黄柏内酯、植物油等,由于该药具有亲脂性,涂抹后能使创面保持湿润状态,最大程度的保护创面的上皮组织,利于创面的愈合。
综上所述,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热力烧伤患者效果显著,其能够减轻烧伤创面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程度,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