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尧
多年来,桥西实验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流程来管理、用文化来打底、用课程来赋能、用评价来导航,始终着眼于人的成长。我们通过扎实的国家课程,丰富的校本课程,特色的成长课程,以评价驱动的方式全方位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素养和自评自省素养,持续进行着“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的发现唤醒式评价教育实践探索。
我们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早在2014年前就推出“周三无作业日”,用操作、汇报、交流等新作业评价方式探索发展学科素养的新作业模式。
2016年我们跟随桥西区教育局教研室把第三方评价引入传统的综合质量监测。教师根据学业质量评价报告单,可以科学、系统、精确地甄别、诊断评价学生的成绩问题、成长问题、成才问题。学生的长短板、优劣势更是一目了然,教师非常受益,从中可以看出自己教学的强弱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修正,用数据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业完成质量。
2018年起,区教育局教研室要求低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于是我校开始探索非纸笔评价方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学科、全年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延展技能评价体系形成,到目前为止四年级以下的学生,每学期都会进行无纸笔考试——乐考,已经形成固定的考评内容。
?
有效落实国家课程是教育工作的根基,我们带着敬仰之心去学习,去深入探索。在疫情期间,我们也不忘育人初心,文化课、艺术课、体育课、劳动课、思政课、班本课……和学生在网络上继续相遇,在云评价的指导下力争让学科核心素养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在育人模式的构建之中,评价是先驱,课程则是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理念的载体。学校顶层设计的思想通过课程与教师和学生发生关联,形成包括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等在内的教育链条,整合学校所有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服务。
我校的学生发展目标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扎实其学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国际公民”,我们始终坚持建设丰富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实现自己。
社团课程每周三下午进行,学生自主进行四大类40门课程的选课走班。每个学期末,作品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节日课程贯穿到每个月,爱心节、启智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游学节、国际节、规范节等。展示化的评价方式直指核心素养,朝向学生发展目标,为每个学生烙上实验小学的文化烙印。
活动课程让学生期待每一个平凡而特殊的日子,完成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一次次挑战着自己,努力做责任担当者,努力做问题解决者。
根据校情,我们还开设了年级特色课程,绘本、诗词、数独、戏剧、思维、剪纸、魔方、篮球、足球、书法……守好每一名学生,擦亮每一个日子。正是在这些丰富的校本课程持续深入和实践中,项目式评价得以落地,学生的能力素养得到拓展。
教育的另一种诠释是发现和唤醒。在浮躁的世界里,桥西实验小学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晨诵、读书漂流、全科评语、绘本剧展演等。每间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每名教师都在努力发现每名学生,而每名学生都在努力发现每个他人,就这样同伴互评成了学生很关注的事情。
除了他评的鼓励外,从外在评价走向自我评价,激发内驱力是更为重要的评价之一。每学期,我们都会让学生自主申报“最棒的我”专项奖,引导他们在众多的奖项中反思自我并找到自我。
我们用《入学手册》《加油向未来手册》记录着学生的成长。我们利用这些评价工具,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从“是什么人”到“成为什么人”的思考。
课程是规划出来的,更是生长出来的,这些特制的成长课程,让学生形成自评自省的习惯。
展望未来,我们的评价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样让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如何让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更好统整?让科学性和人文性兼具,让大数据平台支撑我们的他评和自评,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发展功能。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许评价的标准会变化,但是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导向。当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大脑、温暖的心灵、成长的思维,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还将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以最大的努力期待最大的发展。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教研室:桥西实验小学是我区在学业综合评价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学校。他们以面向全人教育为根本目标,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评价为推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发展等作用。让丰富的评价手段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工具,注重在过程性、阶段性、项目式等方面走专业化、制度化道路,这无疑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