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秉承“读写分编”的理念,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共计8个单元,主题分别是“留心观察”“大胆想象”“把事情写清楚”“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说明一种事物”“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围绕中心意思写”和“写出真情实感”。每个习作单元围绕一项关键的习作能力进行编排,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五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但都以习作能力的达成为目标,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年级着重训练学生“观察”和“想象”这两种习作的基本能力;四、五年级围绕“写事”“写景”“写物”和“写人”这4个主题来引导学生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六年级则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训练学生选材和立意的能力,着重引导学生习作时围绕中心意思写和表达真情实感。教材编者力求打造一个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教学体系,提升习作教学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分量,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大胆想象”,篇章页引用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说明想象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二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整个单元以“大胆想象”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大胆想象”的好处,着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其功能定位与普通阅读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能力,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精读课文课后一般有2~3道练习题,也是紧扣表达方法进行设计的,目的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精读课文中很多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表达方法的范例。课文内容则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俗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两篇精读课文在选编上注重从不同角度体现单元语文要素,目的是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感受和学习表达方法,丰富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内涵的理解。精读课文同时还承担着识字学词的教学任务,因此,每课课后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会认和会写的生字,词语表中还有一些要求会写的词语。
《宇宙的另一边》是本单元的第1篇精读课文,作家陈诗哥在这篇文章中以儿童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有趣的想象世界。夜晚“我”趴在窗台上仰望星空,星光引领“我”进入了宇宙的另一边,那里是现实世界的倒影,“我”的日常生活、自然界的万物以及学校生活都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作者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宇宙的另一边藏着许多秘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魅力。
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十分契合“想象”这一主题,浩瀚的夜空、闪烁的群星营造了神秘而美丽的意境,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想象的大胆、神奇。课后练习题直接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第1题引导学生交流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和神奇,体会“大胆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第2题是在学生对想象有了初步感知和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开展想象实践,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秘密,来亲手缔造一个奇妙而美丽的想象世界,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儿童文学作家顾鹰创作的一篇贴近儿童生活和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作者用丰富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小女孩英英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许多奇妙的事情: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里住进了小白兔、小鳄鱼等许多小动物。后来妈妈也住进了鸟窝,而且还给小动物们分起了食物,“我”被馋得直流口水,最后妈妈发现了“我”变成一棵树的秘密。
对比阅读两篇精读课文,我们发现作者想象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宇宙的另一边》主要采用的是逆向思维,即反着想象。作者把宇宙的另一边想象成了这一边的倒影,所有的事物和活动都是相反的;而《我变成了一棵树》则是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拥有了一段奇异的经历,暗含着变形和组合两种想象的策略。
“交流平台”模拟学生的口吻对想象的重要作用和如何进行想象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意在引导学生围绕想象展开进一步交流,交流的范围可以聚焦精读课文,也可以拓展到课外阅读的文章。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同时学习作者想象的思维方式,激发大胆想象的欲望。“初试身手”是“交流平台”的延伸,共安排了两个体验活动,来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想象的初步实践。一是创作手指画,主要训练学生根据手指印的特点展开想象,比一比谁的想象最新奇、最有趣;二是接龙编故事,书中提供了“瞌睡虫找朋友”和“小牧童来到颠倒村”这样两个故事的开头,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想象,用接龙的形式为瞌睡虫和小牧童构思一段奇异的经历。
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为学生的单元习作提供了模仿和借鉴的范例。
《一支铅笔的梦想》主要讲了铅笔的五个梦想:山坡上开花,荷塘里撑伞,长成豆角和丝瓜,给小鸟当船篙、给蚂蚁当木筏,为小松鼠当撑杆、为小猴子当标枪。文章采用旁批的形式启发学生想象要符合事物的特点,这样想象才能合情合理。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顺着作者的思路继续开展想象。
《尾巴它有一只猫》的题目本身就特别有意思,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采用逆向思维反着想象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神奇有趣的故事。课后思考题启发学生学习作者的想象方式,大胆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体会反方向想象的奇妙之处。
单元习作以“奇妙的想象”为主题,任务是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写一个想象故事。首先提供了7个题目供学生选择,目的是开启学生的习作思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学生既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题目来写,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但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想象要大胆,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写完后的习作交流与评价,还有“想象岛”的习作展示,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习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习作单元各板块的内容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同时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最终目标就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完成一篇单元习作。就本单元而言,单元任务就是学习大胆想象的思维方式,完成一篇充满想象力的文章。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围绕这项习作的基本能力,部编版教材一共编排了11次习作训练,其中单元习作10次,同时又以习作单元的形式集中编排了1次,具体情况见下表:
?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年级想象的话题相对比较宽泛,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想象故事,在想象的合理性方面不作过多要求。高年级则给学生一定的话题限制,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同时提出相关习作要求,力求想象内容详细具体,情节曲折动人。
因此,根据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功能定位和教材想象类习作的编排序列,我们把《宇宙的另一边》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会认“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宇、宙”等12个生字,会写“宇宙、星空”等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宇宙另一边有哪些秘密,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初步学习作者想象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宇宙另一边的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