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德育逐渐成为高中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开展德育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而将德育渗透到各科目教学中就是一种极为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文章探索了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在确保生物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5-0004-03
引 言
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分析,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生命观念等,同时对其进行爱国教育、环保教育等,从而促进高中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从现状来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不尽如人意,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优势
德育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还能促使其形成有益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为其日后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具有一定优势的。首先,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正确价值观念等德育内容,这就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开展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生物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凝结了无数生物学家的智慧与汗水,生物教材中也有一些著名生物学家的事迹介绍,这些生物学家是值得学生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人物,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良好素材。其次,生物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一些与德育相关的价值理念。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种细胞团结协作共同支持生命活动的开展”这一知识点,表明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分析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是极为必要的。而从高中生物教学现状来看,德育渗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德育渗透的关注度不高
生物这一科目在高中的课时占比本就不高,部分高中生物教师认为这是一门副科,因此在教学时认为只要做好相关的知识传授工作即可,很少会将德育渗透纳入教学目标,对德育渗透的关注度也相对较低。这一点必然导致教师在生物教学时不会刻意挖掘教材中的一些德育素材,也难以及时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德育渗透契机,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德育渗透效果。此外,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将生物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考试成绩上。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如果对德育渗透的关注度不高,不能将德育渗透明确列入教学目标中,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德育渗透方法,而仅仅是在课堂教学时用一带而过的方式来实施德育渗透,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德育渗透方式相对单一
德育渗透方式相对单一,这也是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对德育渗透的关注度不高,因此有关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实践探讨等也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德育渗透方法的创新、优化等都比较少。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通过说教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这种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会影响到德育渗透的最终效果。此外,部分高中生物教师本身就缺乏德育经验,导致他们虽然认识到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但是找不到恰当的方法,只能沿用传统的说教式方法,进而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效果。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提高对德育渗透的关注度
学校应当加强在德育方面的宣传,让教师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并非一人之责、一科之能,各科目教师都应当参与其中,并将其与自身的科目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将德育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寻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让德育渗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常规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德育渗透的效果。此外,学校和教师应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让其认识到要想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少年,单纯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是不够的,而是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教师帮助高中生形成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意识,能够有效提升其对生物学习中德育元素的关注度,从而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二)丰富德育渗透的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当得到持续创新和改进,德育渗透方式也应如此,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渗透效果。除了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方式外,教师还应当设计一些更加新颖有趣的德育渗透方式。当然,德育渗透方式的丰富和创新需要教师不懈地探索和研究,除了组织相关的课题研究、教学讨论等活动外,学校也应当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学校领导可以组织生物教师去其他学校交流学习,或者为高中生物教师寻找参加相关培训的机会,当然也可以邀请一些相关的专家、学者等来校指导。
(三)多角度实施德育渗透
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开展德育渗透。也就是说,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物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养成正向的精神品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1.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培养高中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促使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而使其发现问题的本质,顺利解决问题。培养高中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德育素材,教师只要对其进行深入发掘和合理利用,就能借助高中生物教学之机,有效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蛋白质的合成”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DNA、mRNA、蛋白质这三者的关系,以及细胞内各种各样的细胞器、细胞结构等存在着相互配合的关系;在教学“内环境稳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内外环境、细胞及丰富多样的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
又如,在进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豌豆杂交之后发生了性状变化,导致其变化的外因是杂交,内因却是遗传基因的改变,而遗传基因的改变才是真正造成其性状变化的根本原因。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观点有更清晰的理解,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
2.培养学生尊重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虚拟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互联网上不仅有一些积极向上的正面消息,也充斥着很多负面消息,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造成影响。例如,对于网络上报道的一些校园暴力、自杀等新闻事件,如果学生缺乏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就有可能受其影响做出一些错误行为。因此,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教师的职责之一。高中生物是一门与自然和生命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珍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而这恰好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2]。
例如,在教学“受精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数以亿计的精子中,成功与卵细胞结合的往往只有一个,而卵细胞如果在24小时内未能遇到与之结合的精子就会死亡,可见受精卵的形成不易,新生命的诞生更是如此。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又如,在教学“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毒品或心理药物如何对人体造成影响,以及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伤害,并借机呼吁学生“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培养其尊重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很多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及其相关事迹,以及他们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做出的一些贡献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3]。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互联网上搜索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代表人物、所获成绩等,并將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以“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生物科技进展”这部分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该部分内容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我国的克隆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前沿水平。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有关克隆猴的新闻报道,特别是能够重现当时场景的现场报道视频,以此营造更加真实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科研人员在获得这一成功时的激动之情,以及他们为我国生物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自豪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4.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是在学习和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学生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永不言弃。因此,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生物科学研究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能说明坚持不懈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物科研案例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仍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为例,家境贫寒的孟德尔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中栽种了多种植物来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多年才选择豌豆继续做杂交实验,最终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生物遗传规律。孟德尔的研究过程是孤独的、艰苦的,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而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教师可以用孟德尔的科研故事来激励学生,培养其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5.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想要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共识。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也就成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与自然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是可行且必要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一个章节,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章节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例如,在进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削弱这些影响?”等问题。在进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后调研,然后根据调研材料思考“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都有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 语
总之,如何将德育有效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已经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高中生物教师除了要提升自己对德育渗透的关注度外,还应丰富德育渗透方式,并从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如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国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环保思想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肖小君,李霞.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教育观察,2020,9(35):138-140.
陈国.高中生物学学科德育的内涵及实施路径[J].生物学教学,2020,45(02):21-24.
闫巧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J].农家参谋,2020(01):2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新高考背景下生物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编号:BZKTLX202108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科(1989.11-),男,安徽亳州人,任教于利辛县第七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