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的研究

2022-04-10 00:32李颖欣
速读·中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量感建模能力数学教学

李颖欣

◆摘  要:“量感”作为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估算能力、感知能力等十分有意义的素养之一,十分关键。基于此,本文就结合“量感”的概念,并结合体验式教学的优势特征和设计理念,引入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案例,深刻研究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量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建模能力

一、引言

从“量感”本身来说,“量感”只是一种感觉,没有具体的形状、颜色、质量、气味等的说法。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忽略了“量感”的培养。

二、数学中的“量感”

“量感”这个词语是来自“造型艺术”的范畴之内的,是指视觉或触觉多个中物体的程度、规模、大小、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物体的大小、长短、多少、快慢、粗细、方圆、轻重、松紧、厚薄等的量态的感性认识。在美术领域,有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来实现对物体的表达。从数学角度来看,就是通过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客观认知感触,然后大脑所形成的关于其事物的长短、大小等特征的认知。

“量感”作为小学生的直观感知范畴,在小学神学习感知计量单位、面积对比等一些数学知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量感”,帮助小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图形等的建模能力,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更加立体、全面的数学思维模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体验式教学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量感”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深化“量”的感知

“量感”的培养与很多教学引导因素相关,需要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互相配合,密切协调,才能够逐渐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物体观察等体验过程,引导学生在视觉观察中,建立相应的“量感”,如通过眼睛来观察,通过手来触摸……小学生在建立清晰的“量感”之后,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形象的具体实物,在后续学习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能够快速调取出来相关模型,提高接受能力。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建立“量感”的途径,通过一些实物素材或者视频、3D模型等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而能够有效的帮助小学生形成对物体的清晰感知,形成“量感”。

在学习“认识千克”相关数学计量单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动物、物体等,创设一个“比重量”的游戏情景。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动物的大小,然后让学生对“克”和“千克”有一个概念感知,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选择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如铅笔、文具盒、書包、桌子等,让学生亲自上手,用手来托起物体,感受不同的物体的重量。

(二)引导对比体验,进行“量”的估测

对于数学教师授课来说,其课堂授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点,并学会如何应用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数学运用能力。如果数学教学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考试,那么,教学的发展就会受到局限,如此以应付考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是无意义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量感”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运用实际素材,来引导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形成“量感”。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千米”。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步行一千米,然后,回到教室,让学生们一起讨论交流一千米的感受。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参照依据,引导学生估算,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有多少?从操场到教室的距离有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感受“千米”。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感知,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感知过程中,建立一个明确清晰的认知,然后以此为依据,就能够强化学生的感知对比,帮助学生建立“量感”。

(三)开展测量活动,丰富“量”的体验

“量感”是对量的感觉,是一种非必备的数学能力,也是数学教学需要培养的能力素养目标之一,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量感”是无形的,摸不着,看不见,是一种感受,类似于一些熟练的商贩,会在购物过程中,用手“掂一掂”就知道重量了。“量感”的培养是需要积累的,是需要天长日久的积淀,逐渐培养渗透,从而慢慢形成的感受。

在生活中,学生对于物体量的感知往往会因为经验、经历、认知等受到局限,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如教师在“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比比谁最准”的游戏,帮助学生通过测量来衡量“量感”,教师可以用一个玩具铲子、一台电子秤,组织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提出要求,另一人按照要求准备相应的沙子,然后提出要求的同学进行测量称重,量一量学生的“量感”到底准不准……如此,经过标准衡量,学生的“量感”会更加准确,对于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也会有更准确的认知。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生活经验、思维认知的限制,其对于量的把握可能还不够精准,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悉心培养。并且,量的把握不仅仅是掌握了就可以的,还需要不断练习的,所谓熟能生巧,即是如此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适量的引入“量感”的培养,灵活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对于量的把握,帮助学生培养“量感”。

参考文献

[1]陈艺斌.体验——让数学课堂神采飞扬——农村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0(61).

[2]张美姬.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000(012):P.87-87.

猜你喜欢
量感建模能力数学教学
兼收并蓄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