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春霖
摘 要:新课程标准改革为当前的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的时候,需要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们创建趣味课堂。这样不但能够充分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们的根本需要,激活广大学生们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满足与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开展趣味课堂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带来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策略
一、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
小学生们身心发育尚不健全,天性活泼爱玩,他们对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总是具有参与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做到注意力非常集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广大学生的天性,了解他们真实的认知水平,为他们设计具有趣味性与内涵的游戏课堂,利用多样化的趣味游戏充分吸引广大学生们的关注力,帮助他们逐渐形成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团队观念,营造科学高效的课堂氛围。教师们需要充分发掘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趣味游戏方法,把数学知识融合到游戏内容中,这样会使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化,学生们在参与游戏的时候也会逐渐得到启发,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学习潜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1]。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时候,就会涉及到折扣、稅率等内容,小学生们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对折扣的认知不够彻底,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们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有的学生扮演商场售货员,有的学生扮演顾客,有的学生扮演收银员,根据超市中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折扣,学生们自行设计对话内容,其他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解答中。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非常轻松快乐的,学生们能够在课堂时间就掌握抽象的折扣概念,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透彻的认知与掌握。
二、创建各种实践活动
教师们为了能够辅助广大小学生们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还要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就可以创建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对课堂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其一,教师可以创建一些锻炼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活动内容。在小学生们参与到动手实践过程中时,可以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们理解与掌握复杂抽象的概念与规律问题,进而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比如,在给学生们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很多学生并不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去掌握这些方法,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展示几张图片,有邮票上的北京天安门,有世界地图以及中国地图,还有夜晚灯光下人的影子。这时学生们会清楚的说出什么是放大,什么是缩小。但是怎样才能将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准备出白纸,在上面随便画出一个长方形、三角形或者正方形,之后运用1:3的比例再画出一个变化了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主动去动手操作,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其二,教师能够设计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运用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可以充分提升广大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认知与应用水平,数学教师能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作为学生们探究的线索,为学生们设计不同主题的探究实践活动,进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浓厚趣味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2]。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时,学生们需要掌握统计表以及统计图,包含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就能针对学生们对家庭消费情况的调查统计数据,鼓励学生们动手制做出不同的统计图,这样学生们不但能激发出强烈的调查研究热情,还会熟练的掌握统计图的使用方法。
三、开展竞赛式的教学
充满强烈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是小学生们都非常倾向的学习氛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熟练灵活的运用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们所学的知识点,为学生们开展一些数学知识竞赛,进而创造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激活广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们互相之间产生竞争观念。例如,在学习《数的运算》内容之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们熟练的掌握数的运算规律,就可以组织开展数学计算竞赛,规定学生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计算题,最终正确率最高的学生获胜。这样的比赛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锻炼他们灵活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可以更加灵活高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趣味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充分激活他们内心深处对学习的兴趣与潜力。此外,教师们还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变成学生们可以轻松理解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亦斌.以“趣”导学 引“趣”促学——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探究[J].教育界,2021(48):20-21+30.
[2]胡婵.浅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1(3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