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理论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运用
——以Unit 6 Section B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阅读课为例

2022-04-09 07:41:58章倩妮
英语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说明文语篇导图

曾 章倩妮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教育部 2020)。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有语篇观。基于语篇类型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解读是顺利开展语篇教学、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关键,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一、语篇分析理论在读写教学中的作用

语篇分析最早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Harris)在1952年提出,逐渐发展成为研究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并涉及多个学科的独立研究领域。语篇分析是对语篇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解读。教师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语篇分析: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第二,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即Why的问题;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即How的问题。总之,语篇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所传递的主题意义,并依据语篇的主题意义、文体特征、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利用作者视角、写作背景和时间等信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给写作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可以通过有指导性、科学的阅读积累词汇、句法和语篇知识,学习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赵学梅 2018)。根据詹姆斯(James)对学习迁移的定义和说明,牟金江(2008)认为,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都属于书面语,存在一定的知识共享,它们之间的迁移是基于两者共享知识的迁移。在读和写的知识与技能迁移过程中,加大阅读量和提升阅读技能,有助于丰富写作内容和积累写作语言,发展写作技能。语篇分析理论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规范的写作手法,借鉴所学范文中的有效语法、文本结构、主题意义等使读后写作主题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可见,将语篇分析与读写结合或者以读促写的阅读课结合起来,对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6 Section B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基于语篇分析理论实践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

本单元话题是“发明”(Invention),属于三大主题情境中的“人与社会”,功能是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谈论发明的历史(Talk about the history of inventions),承接上个单元运用被动语态的一般过去时谈论中国制造相关说明文语篇,本单元学生围绕“发明创造”这个话题,继续深入学习被动语态的一般过去时在说明文中的运用。学生通过了解发明的历史,丰富文化知识,探究主题意义,了解发明创造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语法项目是能正确使用被动语态的过去时,围绕本单元话题,描述发明创造的简要历史,谈论某一项发明创造,并模仿课本阅读文章写一段介绍发明创造的小短文,实现以读促写。本课例教学内容2a—2c是一篇关于篮球运动发展的事物类说明文。文章分别从篮球历史简要介绍、篮球运动的发明及篮球运动的盛行三个方面展开介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评价篮球规则及篮球之所以盛行的原因,了解发明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篮球历史背后蕴含的体育精神对运动员的重要性,体会体育运动给人们带来的身体和意志的影响,最终理解本单元的主题意义。文章中对具体事实的描述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及被动语态的一般过去时说明篮球在全球受欢迎的程度,使该说明文条理清晰、准确客观、简明易懂。把握这些语篇特点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后完成介绍某项发明创造的写作任务,提升其写作的准确性、规范性、流畅性和逻辑性。另外,语篇涉及各类数字较多,提供的学习策略是利用思维导图理清、记忆语篇中的信息,并把获取的信息转换成图形以帮助记忆。思维导图的构建能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谋篇布局。

基于以上对语篇的分析,本课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借助语篇分析理论学习理解文本,获取和梳理文章结构和具体信息,从而逐步实现围绕篮球主题展开描述、阐释、分析等语言应用实践活动,最终对篮球发明人、篮球比赛规则及篮球运动精神进行分析、批判性评价等高阶思维活动,最后创造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信息,建构、记忆知识,从而利用思维导图完成规范、严谨的小短文。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最大限度地获取语篇的完整意义,发展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创设语境,引入主题

教师在教学之初,通过创设语境,引入主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为之后的语篇阅读作好铺垫。例如,本课例是关于篮球的发明,主题意义是体会篮球发明及篮球运动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因此,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basketball?Do you like basketball?What basketball game do you like watching?”。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能激活他们的认知与情感,让他们自然进入话题,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形成期待。学生呈现答案,如“It’s very popular,and it’s good for our health.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because it is very interesting.My father often watches NBA and CBA game.”等,为接下来阅读语篇中涉及的探究篮球为何受到全世界人们欢迎及这些发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作好了铺垫。

(二)解读标题、插图,预测文章大意

解读语篇标题蕴含的主要信息,分析标题与内容的关联性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读前活动中,通过解读语篇标题、主题情境图等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同时通过分析、探究标题与语篇内容的关联性活动,培养其解读、分析等思维品质。

文本属于事物类说明文,有鲜明的体裁特色,标题往往较直观地体现文章内容。文章标题是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学生较容易推断出文章是介绍篮球这项发明。以标题为核心,引导学生预测内容和体裁,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联想思维能力,激活其背景知识(袁斌 2017)。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明了,为写作输出作好铺垫。

另外,除听、说、读、写技能外,读图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图片丰富,充分利用教材图片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几个中国男孩打篮球的插图,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nationality are they?Are they happy playing basketball?”然后引导其推断出“Basketball is popular even in China.So maybe in the passage,we can not only learn the invention of basketball,but also the popularity of it.”通过分析、辨别,学生明确图像与文本信息之间的关联性。

(三)解读文本结构,获取文章大意

研读语篇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教育部2020)。因此,教师要设计活动,“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也就是从理解整体内容入手,浏览和捕捉重要线索,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找出语篇的中心思想(main idea)”(梅德明、王蔷 2018)。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跳读、略读等阅读手段把握语篇主旨大意、逻辑结构、体裁等,使其关注说明文的语篇特点。

在此环节的阅读活动中,教师首先提出以下3个问题: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2)What does the article mainly talk about?

(3)What’s the genre(体裁)of the article?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跳读、略读课文抓住文章各段的段首句、段尾句,找出各段的主题句,验证自己的预测。学生通过抓各段落首句:“(1)Basketball is a much-loved and active sport that is enjoyed by many for fun and exercise.(2)Basketball was invented by a Canadian doctor named James Naismith,who was born in1861.(3)Today,the popularity of basketball has risen around the world,with many young people dreaming of becoming famous players.”发现它们是段落的主题句,揭示了如下段落大意:“(1)The introduction of basketball.(2)The invention of basketball.(3)The popularity of basketball.”在此基础上,学生较轻松地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大意:“The inv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文章体裁是事物类说明文,文章结构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述篮球历史,第二段和第三段分述篮球的发明及繁盛。在此环节,学生应做到:通过关注语篇首尾句把握文本主旨大意、段落大意,以及识别语篇体裁、文本结构等,并验证预测。此环节为学生读后写作关于发明创造的说明文在谋篇布局方面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四)领悟语篇细节,语义内容图式化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活动,聚焦文本,鼓励学生寻读(scanning),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和事实,与文章充分对话。在此环节,教师针对三个段落分别设计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厘清内容,并通过思维导图(mind map)梳理内容,使语义内容图式化。例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语篇第一段,找出相关数字代表的含义,并完成思维导图(见图1),体会数字和被动语态,使文章简洁、具体、客观;阅读第二段内容,补充思维导图所缺信息(见下页图2),了解篮球发明的过程及其规则;阅读第三段,完成填空练习(见下页图3),了解篮球的繁盛发展。学生阅读完语篇三个段落后,借助教材2c部分的思维导图(见157页图4)及被动语态的关键词进行复述,归纳本篇说明文的几个显著特点:数字和被动语态的运用让事物的描写更加客观、准确;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事物的发展过程让说明更加清晰、有条理。

图1

图2

图3

图4

简单的图式往往可以使复杂的进程直观化(王燕 2009)。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把繁复的语义内容转换成图形,帮助学生厘清、记忆语篇重要信息,培养记忆、理解、重新建构和应用实践能力,也为后续读后总结和写作迁移在思维和语言上作足了准备。

(五)挖掘语篇内涵,探究主题意义

在学生对语篇表层信息进行学习理解及复述后,教师要设计合理的讨论活动,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推理与评价,挖掘主题意义,了解作者意图,真正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思考语篇第二段篮球的发明及其比赛规则和第三段篮球的盛行后,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What kind of person was James Naismith?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spirit of basketball?

(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vention of basketball?

学生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讨论后得出以下答案:“James Naismith was a creative and active person.The spirit of basketball is to be cooperate,competitive,keep on doing,have a clear goal,obey the rules,never give up.The invention can bring people fun easily and it helps us to get stronger both in body and in mind by playing basketball.”学生在探索篮球精神后挖掘本单元的主题意义,即篮球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增加运动方式的同时,增强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篮球发明者詹姆斯善于动脑、富有创造力和热爱运动等品质值得学生学习。学生在感悟发明创造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会激励自己做一个有创造力、积极推动世界进步的人。学生通过分析语篇的深刻内涵,学会辩证地看待世界与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完成对本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

(六)总结框架,提供写作指导

在读后环节,教师提出问题:“What is the feature of the exposition?”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比较并列出本单元及上一单元出现的共三篇事物类说明文的共同点,启发他们从语篇体裁、结构、语法特色、写作方式等角度探究,得出三篇说明文语篇的共同特点为文字简洁、易懂;文章为“总—分”结构,且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描写;采用列数字的方法和被动语态,使文字准确、客观、具体。通过总结,为之后的写作任务搭建了内容框架。

教师布置如下写作任务(见下页图5):介绍某一项个人认为对自己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发明创造,并写成说明文。要点包括以下内容:(1)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vention?(2)Introduction of the invention(Who invented it?When was it invented?Why was it invented?What’s it made of?What is it used for?).(3)How does the invention change your life?并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注意以下三点 :(1)Well-organized (time-order);(2)numbers,examples,passive voice (accurate&objective);(3)short and clear(easy to understand)。写作任务在内容上与本单元所学语篇内容相似度高,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能保证学生有话可说,又能保证他们有话能说,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创新。学生在回顾文本内容、结构和语言的基础上,借鉴语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语言知识进行迁移创新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

图5

结语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作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语篇分析与以读促写是相辅相成的。语篇分析是以读促写的基础;读写结合的教学又对语篇分析能力的提升起促进作用。基于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可将不同体裁、不同语言功能和语篇特征的文章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章,获取和梳理文章结构和信息,探究文章的主题意义,过渡到他们创造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写作迁移,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内化,使其最大限度地获取语篇的完整意义,发展其思维,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及意志品质。

猜你喜欢
说明文语篇导图
说明文阅读专练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
第6章 一次函数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语文知识(2015年7期)2015-02-28 22:01:38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