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有效课堂构建探索
——以“演讲与口才”课程为例

2022-04-08 02:39谢芳芳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口才学习者模块

张 静,谢芳芳

(1.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宣传处, 宁夏 银川 750021;2.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三中学,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845350)

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的深入推进实施,如何有效深化“三教”改革,并切实将改革成果落实到学生即学习者身上,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现实课题之一。然而,课堂作为“三教”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的形势下,怎样让学习者想学、会学和学好的问题依然突出。因此,探索构建基于学习者视角的高职有效课堂,对于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有效课堂的内涵

从有效课堂的发展源流来看,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影响下,有些教育学家提出了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并从目标取向和发展取向对其进行了界定。后来,伴随着西方教育研究者对此领域的重视与推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受到关注并迅速兴起,成为21世纪初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曾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有研究者提出“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延伸和升级版,是一种现代中国课改中更为本土化的理念[1]”。

从当前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成果来看,对高职有效课堂的内涵探讨一直在不断深入,但还没有达成统一见解。冯文成进一步明确,“有效课堂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当中,教师通过最为有用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张霖认为,“有效课堂一方面是指有意义、有效率,另一方面是指每堂课都有效,能贯穿始终[3]”。裘广宇、孙轶婷明确提出,“有效课堂就是指教师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内容[4]”。赫英歧等则进一步提出,“有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达到预期目标并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5]”。

笔者认为,从课堂的构成要素来看,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其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而有效的关键还在于如何解决好让学生想学、会学和学好等问题。对有效课堂的内涵界定,既要从教师出发,还要特别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落实。再者,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对有效课堂的内涵界定,还必须要基于课程。此外,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的课堂又具有鲜明的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中小学校课堂的教学特色。对有效课堂的内涵界定还应体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下具体的教学模式。因此,高职有效课堂是指教师紧扣课程所属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课程定位与学生学情实际,基于行动导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计划,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

2 高职院校课堂现存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职教20条”指导下,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特别是在职业技能方面,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课堂作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精准到位。通过查阅某高职院校现行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标准及部分教师教案发现,课程标准尽管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确定了教学目标,但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区分不够精准,描述不够具体;对“课程思政”理念体现不到位,还没有完全将学习者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课程的思想政治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课程教案尽管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确定了教学目标,但在具体教学目标的表述上,普遍比较笼统含糊,特别是与所属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不紧密。

2)教学内容缺少有效整合。通过查阅某高职院校现行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授课计划发现,尽管在课程整体设计上采用了模块化推进、项目化训练的模式。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集中在普通话、声音、倾听、心理素质、态势语、朗诵、演讲等口语表达基础及基本能力的训练上,交际口才的课时安排仅占11.76%,也没有涉及求职及行业口才。但从调查来看,学习者对交际口才、求职口才的学习需求排在第一位与第三位。因此,现行的教学安排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相符合。在内容编排顺序上,与所用教材完全一致。没有结合学习者的学习实际、专业特点等进行调整,教学内容的现实针对性不强,教学重点不突出。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因为与教材编排顺序完全一致,往往也会有“照本宣科”之嫌,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

3)教学载体缺少职场背景。通过调研、听课观察、访谈发现,“演讲与口才”现行的课程教学载体形式主要以项目训练为主,辅之以朗诵会、小品表演等综合实训。尽管在各项目训练中普遍采用了个人强化训练、测试、小组模拟情景练习等方式。但所有的模块载体设计几乎没有职场背景,缺乏实际工作岗位情境下口语技能实践项目载体的设计与训练,尚未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4)课程考核评价不够系统完善。通过查阅某高职院校现行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标准及考核方案发现,尽管现行考核方式突出了口语表达,也采用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细化了考核项目权重。然而,在具体指标设计上,对项目的分层细化不到位,基于多元化生源结构的分层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且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度不高;在考核标准建设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关注不够,特别是对情感、态度目标及表现性评价重视不够。对评价标准定性描述不精准,量化分级欠具体、不严谨;在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上,课程评价主体范围有待健全完善,对过程性学情数据重视不够,导致对学习者发展性评价机制不完善。

3 高职院校学习者状况调研

课题组以省内一所办学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为调查主体,以拟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旅游、财经商贸、公共管理与服务、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类高职专业的学习者为主要调查对象,组织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习者基本状况。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376份,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课程学习基础的统计分析。从学习者对口才方面的课程学习情况来看,明确表示“以前学习过”的,占26.06%;明确表示“以前没有学习过”的,占73.94%。从学习者对目前口才状况的自我评价来看,认为“好”的,占4.79%;认为“较好”的,占17.55%;认为“一般”的,占63.03%;认为“较差”的,占11.44%;认为“很差”的,占3.19%。

2)对课堂态度的统计分析。从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态度来看,明确表示“喜欢”的,占27.13%;明确表示“不喜欢”的,高达72.87%。从学习者对在同一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接受程度来看,明确表示“接受”的,占48.4%;明确表示“不接受”的,占51.6%。从学习者对有效课堂的态度来看,最喜欢“有用的”,占15.16%;最喜欢“有趣的”,占17.81%;最喜欢“有效的”,占2.93%;最喜欢“有用、有趣、有效”三者兼而有之的,高达64.1%。

3)课程学习需求的统计分析。从学习者“最想提升的口才能力”来看,高居首位的是“交际口才”,达46.81%;其次是“演讲口才”,占19.15%。其他的依次为“求职口才”,占14.36%;“论辩口才”,占10.9%;“朗诵”,占8.78%。

4)学习基本能力的统计分析。学习者在对“自控能力”的自我评价中,认为“强”的,占7.71%;认为“较强”的,占26.33%;认为“一般”的,占58.24%;认为“差”的,占7.72%。在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中,认为“强”的,占4.26%;认为“较强”的,占18.62%;认为“一般”的,占69.41%;认为“差”的,占7.71%。在对“沟通交流能力”的自我评价中,认为“强”的,占7.18%;认为“较强”的,占26.06%;认为“一般”的,占58.78%;认为“差”的,占7.98%。

4 高职院校有效课堂的构建

对照“职教20条”提出的新要求,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发展的新形势,笔者以某高职院校开设的“演讲与口才”课程为例,基于课堂现存主要问题与学习者调查基本状况调研,对高职有效课堂构建进行了构建探索。

1)教学目标设计与实践。根据课程定位,结合前期对学习者来源及其学习态度、背景、基础等情况的调查分析,按照课程思政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例如“演讲与口才”作为一门主要面向高职旅游、财经商贸、资源环境与安全、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类专业开设的职业素质课程。确定其知识目标为了解口才、普通话、演讲、论辩、交际、求职及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掌握普通话语音发音方法、语流音变规律及朗诵、演讲、论辩、日常交际、求职及职场背景下的口语表达技巧;理解口语表达专项训练的意义、态势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与表达的情感、在不同生活及职场背景下口语表达的注意事项。能力目标为能说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积极考取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能恰当自然地运用态势语言,有效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能对经典案例、精彩视频、强化训练、综合模拟练习等进行赏析和点评;能用普通话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当众演讲、论辩时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具有一定的鼓动性与感染力;在不同生活及职场背景下,能较好运用对主客体心理调节的方法克服怯场心理,礼貌自信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具有特定的口语风范和一定的应变能力。素质目标为树立“讲文明语、干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识,能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家国荣誉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具有自信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懂得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协作、敢于竞争拼搏的人文精神。随后,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习者的专业特点,细化设计每一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根据每一个模块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授班级学习者的学习基础与需求,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2)学习任务设计与实践。紧扣课程教学目标,秉持服务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宗旨,遵照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能力训练的基本规律,基于行动导向,设计学习任务。例如“演讲与口才”按照“结构模块化、技能系统化、内容弹性化、训练层次化”的思路,将课程学习任务整合为三大模块,即基础模块、专项模块和职场模块。其中,基础模块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普通话声调及语流音变、声音、倾听、心理素质和态势语等项目的训练;专项模块主要包括朗诵、演讲、论辩等项目的训练;职场模块主要包括交际口才、求职口才和行业口才等项目的训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结合所授课班级学习者的专业特点及口语表达基础,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每一模块的学习任务。

3)载体情境设计与实践。要结合课程特点及学习任务要求,对接学习者未来岗位需求,不断丰富载体形式,优化情境设计。例如“演讲与口才”在基础模块的各项目训练主要以任务为载体,可通过达标晋级、擂台挑战赛等形式,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目标。在专项模块的各项目训练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可通过举办经典朗诵会、即兴或命题演讲比赛、小组论辩赛等,达到课程理论学习与专项技能实践的有机融合。在职场模块的各项目训练主要以模拟情境为载体,通过案例分析、规定情境训练、创设情境演练等,实现与他人礼貌而有效的沟通交流。同时,各类载体情境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职场背景展开,在符合训练主题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增强场景感与体验感。例如在设计求职面试、公开竞聘等各种场景训练,承接拨打电话、商务谈判等各类任务训练,要让学习者尽量在职业情境中去主动获取、建构知识,充分感受口才与职业的关联性。

4)考核评价设计与实践。在框架体系设计上,基于教与学的关系,以促进学习者、教师共同发展为宗旨,从学习者“学得怎么样”与教师“教得怎么样”两个层面设计。其中,学习者层面要以学业成绩评定为主,主要考核学习者在每一个训练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状况。在考核形式上,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将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并以口试为主。在评价指标设计上,无论是从每一个模块到每一个项目,还是从每一个任务到每一堂课,都要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展开;在评价标准设计上,基于教学目标达成度,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建立每一个学习任务优、良、中、差的标准与权重,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层面要以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课程教学诊改机制为主,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立足每一堂课,优化目标标准,强化教学反思,有序做好诊断与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有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情与课程实际,基于行动导向,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优化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习者未来走入职场、奉献社会、发展和成就自我奠基。

猜你喜欢
口才学习者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哲理漫画
高校大学生演讲与口才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就是力量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演讲与口才》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应用探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