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照金,郑永安
(1.西北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2;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6)
博士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学期间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性指标。伴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显著扩张,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在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的背景下,有效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学位论文的水平显得迫在眉睫。国内诸多学者对博士论文的选题和质量进行了实证检视,如娄枝等认为,博士论文质量监测评估中存在的评估活动属于“合格评估”、评估机制囿于“静态评估”(1)娄枝,等:《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年第6期。。李霞和宋俊波分析了人文社科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征与学科性质,并就完善人文社科博士生培养体系提出建议(2)李霞,宋俊波:《人文社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要素特征评价: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类博士学位论文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第11期。。李艳等对1716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意见进行统计发现,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得分最低(3)李艳,等:《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江苏高教》,2015年第2期。。也有学者针对某一学科的博士论文的质量进行分析。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蒋道平以559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蒋道平:《近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基于2006-2015年论文产出数据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杨果等学者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学科为“A”或“以上”等级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指出虽然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已初具特色,但很多博士学位论文仍然存在着研究方法使用不规范的问题(5)杨果,等:《二十余年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统计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梳理文献显示,既有研究大多对学位论文进行质量评估与监测,尚未从实证的视角关注到某一学科的知识增量和价值转型方向。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关注该学科研究的知识图谱和价值转型方向。“知识图谱是信息化时代知识计量统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涉及应用数学、图形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是典型的交叉领域。”(6)闫树,等:《知识图谱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应用,知识图谱已经成为知识管理与信息发现的重要手段,相异于文本呈现方式,知识图谱则强调以知识为对象,以图形方式呈现显示相关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因此,具有较为直观、定量、简单与客观等诸多优点。
为突出研究样本的典型性,选取四所理工特色鲜明的重点大学即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样本。为保证数据来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首先,运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方式,将文献的类型限制在博硕论文,同时约束论文作者单位,并设定全文中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两个检索词的特殊检索条件,不限制时限,在此基础上,再对文献的类型进行二次约束(只选择博士论文),最大程度保证研究样本搜集的全面性。但是,上述方式虽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但还是有一部分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论文显示在检索结果之中。因此,又以人工的方式对上述操作方式得到的检索结果进行二次选择,确保所有的检索结果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结果得到有效样本184条。
基于上述技术背景,采用目前为学界广泛使用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 Space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抓取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对其中相似度较高的关键词“合并同类项”,比如“大学”“中国高校”统称为“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统称为“大学生”,同时删除其中和论文主题相关性不大的关键词,如“研究”“分析”,最终提取出184个数据样本中直接反映研究主题的752个关键词作为分析的主数据源。其次,利用Cite Space的聚类分析功能,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以可视化方式分析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所关注的热点领域、研究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上述分析,针对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所呈现的共性问题,对行业特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提供可行性建议。
2012年前,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产出数量较少,且增长缓慢。2012年以后,总体数量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与2012年以前的38篇相比,2020年已经累计达到184篇,且不包括其余三所高校尚未上传入库的论文,增长近5倍。但是,就年均博士论文数量来看,2008-2020年,四所高校每年产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并不高,仅为3.83篇,与其当年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差额明显,和实力排名靠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不小差距。
一般而言,某一学术成果被学术界引用的次数愈多,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度就越高,学术影响力也就愈大。通过对四所高校博士学位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统计发现,2008-2020年四所高校产出的184篇博士学位论文总被引次数共1940次,篇均被引数11.48次,其中西北工业大学产出的26篇一共被引135次,最高被引69次,篇均被引5.9次,被引1次及以下的论文11篇,占其产出总量的近50%。南京理工大学产出的42篇被引452次,篇均被引10.81次,8篇只有下载量没有被引量。大连理工大学产出的51篇总被引718次,其中最高87次,被引次数为0的有8篇,占总数的20%。电子科技大学65篇论文共被引798次,篇均被引12.28次,被引次数为0的有4篇,占总量的6%(见表1)。总体来讲,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产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中,被高频引用的论文数量偏少,表明其对学科知识增量的贡献度偏弱。
表1 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被引统计
1.聚类图谱
“由于关键词的词频只能反映关键词受到的关注程度,而无法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仅通过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郭砚博,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图谱分析》,《科学决策》,2021年第6期。因此,采用关键词聚类的方法对四所理工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主题进行总结。将从CNKI数据库中导出的文献题录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将其转化为可供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 Space 5.7识别处理的wos题录格式,建立了名为“博士学位论文分析”的分析项目,将转化后的数据导入软件,并对软件相关参数进行调节。将时区切片长度设为1,筛选的阈值TOP100,将thresholds的最低被引频次(c值),单位时间切片共现频次(cc值),共现率(ccv值)分别设为2、2、20,连接强度选择cosines算法,在生成包含545个节点,连线1178条,密度仅为0.0079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基础上选取对数似然率LLR聚类算法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绘制出了包含12个聚类标签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1)。
2.热点透视
结合软件生成的12个被命名的聚类社团分析四所理工类重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博士论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然而,在软件自动生成的聚类图中,若干聚类标签如#1大学生和#3高校涉及的研究主题具有相当大的交叉,因而对上述聚类结果进一步归纳,将四所理工类重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进一步归类,将其研究主题热点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含的聚类有#1(大学生)、#3(高校)、#6(引导策略)。在聚类视图中,聚类的编号越小,说明聚类的规模就愈大。从整体上看,聚类#1和聚类#3的总和在整个聚类网络中占据了最大规模,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最为青睐的研究主题。进一步词频统计的分析结果也佐证了上述聚类结论。在选取的184篇博士论文中,题目中含有“高校”和“大学生”的共有53篇,占总体样本的28.8%。这一主题包含了“大学生亚文化”“中国精神培育”“易班平台”“社会责任感教育”“网络道德”“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少数民族”“实效性”“大众传媒”“教育模式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学科文化育人”等关键词。在这一主题类别下,四所理工类重点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呈现出鲜明的创新性,比如有博士生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介入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可行性,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治理亦具有“生命线”的作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必要工具和关键环节。还有博士生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探讨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建构了生命价值观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模型,提出通过生命价值观教育干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对策。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主要包含的聚类为#0(思想政治教育)。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相应的基础理论作为自己知识体系的“内核”。同样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需要系统的基础理论支撑。然而,基础理论作为学科理论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理,其研究极易陷入“虚假的繁荣” 即“内卷化”的困境,实现研究突破难度颇大。但在四所理工类重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中,不乏颇具勇气的理论研究尝试。如董正华关注了“交往主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新兴范畴。他基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主体观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价值涵容性的特点。董兴彬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内涵进行厘定的基础上,从时间性标准、空间距离标准、可选择性标准、技术化标准等方面揭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区别,并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超文本、技术文本进行了系统分析。唐登蕓从静态结构和动态逻辑两个方面剖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结构,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特征提炼为主客体互化、认知碎片性、效力稀释性、超时空性等。
其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主要包含的聚类有#2(法制生活)、#5(建设)、#7(大众化)、#10(廉政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性存在,浸润于国家治理实践的各个方面,并在国家治理水平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而,如何以思想政治教育助力破解国家治理的现实难题就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从相应聚类中包含的标识性的关键词来看,这一类别的研究议题主要聚焦如何以思想政治教育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包含的关键词有法治教育、全面依法治国、民生为本、农村未成年人、留守儿童、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乡规民约、风险社会、民族主义、生态公民、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组织承诺教育、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官德修养等。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构建与学科发展。主要包含聚类为#11(学科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学科构建和学科发展的有力支撑。学科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关注这一类别的研究主题的博士生主要遵循“梳理文本→分析要素→回顾历程→总结经验→优化建议”的总体思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构建和学科发展。如宋俊成从学科政策内容的视角构建了包含九个子系统、三十个具体要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内容要素的结构化体系,深化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其五,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包含聚类#4(西方文化)、#8(西方思想发展史)、#9(美国)。核心的标识性关键词有古特曼、民族教育理论、软实力、巧实力、新加坡、美国、伊斯兰文化、比较、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等。此类别的研究主要有两条研究进路:一是围绕西方思想家的某一理论进行深度研究,分析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启示。如韩媛媛在探究了美国当代知名教育哲学家古特曼民族教育理论的思想渊源的基础上,澄明了民主教育理论的价值与局限性,指出在摒弃自由主义后,古特曼的民主教育理论能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协商民主素养提供积极借鉴。二是在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探寻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和对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如方慧立足于中国和新加坡的文化亲缘性和国情差异性,研究了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迪意义。
为把握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由表2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三个关键词的知识集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具体而言,四所理工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1.价值导向日趋鲜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价值导向性的学科,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高扬旗帜、凝聚人心、巩固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相较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所承担的特殊使命,作为最能体现我国政治制度优势的学科,其研究的理念、内容、方法都必须显示出坚定的政治立场。相较于早期四所理工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中出现的和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不强的议题如经济制度比较、海权、司法管理权,四所理工类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论文的选题呈现出了较高的价值导向性,这一特征可以从关键词时区图谱中生成的高中心性关键词的排序表(表2)得到验证。
表2 高中心性关键词排序
2.主题挖掘不断深入。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直接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重点对象、主要阵地和渠道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频次最高的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结成了较为紧密的连接关系之外,农村未成年人、犯罪人群、生命观、国家认同、话语、文本等也进入到了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视野,表明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在具象挖掘的水平上逐步提升。
通过对四所理工类重点大学近十年产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文献特征的统计学分析、主题聚类分析和时区分析,发现研究视域不断拓展、研究思路日趋开阔、研究对象更为广泛的良好态势,但也潜在地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即“元问题”重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问题和根本性问题,具有哲学反思的性质,关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纵览四所理工类高校产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其选题的视角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时,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项工具性活动,而较少地从前提性反思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意义性思考。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解读时,往往出现状况描述多、理论支撑少的尴尬局面,出现了金林南教授指出的对已有理论“前反思性接受”现象(8)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6页。。
其次,技术规范尤其是实证研究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对样本中73篇运用实证方法调研论文文本的阅读,发现在实证分析部分同时具备理论模型、研究假设、指标设计及解释、结果校验五个实证研究要素的博士学位论文仅有22篇,多数采用实证方法的博士学位论文仅对调研的结果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反映了研究者对实证研究的程序性规范掌握不到位。
最后,部分博士生学科思维方式欠缺。部分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很难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甚至为了“应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思维抛诸脑后,部分论文在对西方政治学、心理学理论的借鉴上存在着照单全收的倾向,没有分析其理论逻辑对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切性。一些论文在隐去具体的研究方向后,很难辨识其是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
因此,要凝练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品性的研究议题。强烈的学科本位意识往往标识着学科的专业性和自主性,固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但其融合性特点并不意味着其没有明晰的学科边界。和其他学科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亦必须以其边界的清晰界划为基础,在国家大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议题容量必然有所扩大的背景下,学科自觉更应该成为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时须具备的基本意识。必须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特殊性矛盾展开研究,保证自身研究的专业性,防止在吸收其他学科知识时陷入知识混沌状态。同时,要强化技术规范和方法规范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都以获得反映规律性的科学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理论旨趣,而科学知识与科学的技术规范和方法规范紧密联系,尽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性,但这并不能排除其对科学技术规范和方法规范的遵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通用的技术规范和方法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必须服从。因此,博士研究生应将学术研究的技术规范和方法规范作为必修课,切实提升自身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