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王丹丹,吴雪萍*
截至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口总人数已超过8 500万人,其中智力障碍人口数量达568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21),根据2020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的特殊教育基本情况发现,在校的残疾学生中,智力障碍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具有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其中智力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认知方面,适应性行为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应用性方面(吴雪萍等,2007)。受认知功能和身体机能障碍的影响,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动作发展水平迟滞于同龄健全儿童青少年(Hocking et al.,2016),而缺乏必备的基本动作技能也是导致智力障碍儿童不能完成更为复杂动作的原因之一(Obrusnikova et al.,2017)。因此,探索合适的运动干预以促进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动作技能的发展,对于促进其运动参与、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已在积极探索智力障碍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干预的手段,研究发现,动作技能训练(Chen et al.,2001)、视频建模(Obrusnikova et al.,2017)等手段均对智力障碍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但鲜见国内相关研究。软式曲棍球又称为“旱地冰球”或“地板球”,于20世纪70年代在瑞典兴起,由于动作技术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刘钰峰,2018;张健等,2017;齐孝民等,2017),适于在智力障碍人群中开展。目前软式曲棍球运动已成为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比赛项目,且已被作为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的主要推广项目之一(Special Olympics,2010)。已有研究表明,软式曲棍球作为一种运动干预手段,对肥胖儿童(Young et al.,2015)体质量的控制和健全老年人(Pedersen et al.,2018;Vorup et al.,2017)身体机能水平的改善作用明显。Young等(2015)发现,12周的软式曲棍球运动对六年级的肥胖小学生的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耐力以及柔韧均有显著影响。Vorup等(2017)发现,通过12周的软式曲棍球训练,65~76岁老年男性的血脂、最高心率、安静心率显著下降,下肢肌力显著提高。然而鲜有软式曲棍球运动的开展对智力障碍者身心健康促进的效果研究(Young et al.,2015)。
软式曲棍球作为一种持拍类技能的运动项目,其大多数动作都是在人体运动过程中非稳定状态下完成,因此,需要个体姿势控制、空间位置感知、手眼协调、动作节律等多方面能力的配合,而这些能力是基本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Tervo et al.,2014)。基于上述,本研究选取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为实验对象,探究软式曲棍球干预对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影响。由此,研究假设:软式曲棍球干预可以提高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基本动作技能水平,包括位移技能和控制技能。
在实验初期,共招募30名来自上海市某特殊学校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经韦氏(Wechsler)智力测验,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分布范围在20~49分。所有被试中,男生28名,女生2名,考虑到男生与女生的基本动作技能差异较大(Simons et al.,2008),且本实验所招募到的女生所占比例较小,因此,2名女生虽参与本实验但其数据不纳入分析。将28名男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4名和对照组14名,但对照组有2名同学因请假未参加后测,故最终完成本实验的被试为实验组(n=14)和对照组(n=12)。在最终确定的26名被试者中,年龄范围为9~12岁,平均年龄为(11.03±1.48)岁(表1)。被试在参与实验前均被告知其家长或监护人实验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完成为期16周的软式曲棍球干预,对照组在实验组进行软式曲棍球干预相同的时间段内进行原有的常规体育课程活动,并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
表1 实验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信息Table 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ipants M±SD
采用2(前测、后测)×2(实验组、对照组)混合实验设计,组内因素为时间(前测和后测),组间因素为组别(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分为干预前测、干预、干预后测3部分。干预时间为16周,每周2次,每次45 min。正式测试开始前,让被试了解并熟悉测试过程,练习1~2次后开始正式测试,并保证干预前后测试项目的负责人不变,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3.1 软式曲棍球运动干预方案
1.3.1.1 软式曲棍球运动干预方案开发思路
在关于智力障碍者动作技能干预的系统综述研究中发现(Maïano et al.,2019),干预总时长范围设定为6周~1年,平均时长为17.5周,周期设定为每周3次,每次20~60 min,平均每次39.5 min,同时参考 Ward等(2006)(共16周,2 次/周,45 min/次)、Westendorp等(2014)(共16周,2次/周,30 min/次)等动作技能干预方案的时间设定,结合被试所在特殊学校的课程时间安排,最终在干预时间安排上,将实验周期设定为16周,每周2次,每次45 min;在干预方案内容设定上,与软式曲棍球教练、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沟通了方案设计,在充分考虑被试的个性特点、身体机能以及健康水平等方面特点基础上,同时结合国际软式曲棍球协会青少年训练手册(International Floor‐ball Federation,2012)以及其他研究学者(Pedersen et al.,2018;Vorup et al.,2017;Young et al.,2015)的干预方案,基于趣味性、易操作性及便于普及的原则研发了软式曲棍球运动干预方案。
方案重点围绕智力障碍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进行编排:1)发展位移技能强调学生身体的动作协调能力、平衡以及空间位置移动能力的统合发展,因此,干预通过设计基础性的身体素质练习,主要内容为促进力量、速度、平衡、灵敏和协调等能力提升的综合体育游戏,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促进位移技能的发展。2)发展控制技能强调提升学生手眼协调、视觉、听觉、肌肉协调以及控制物体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通过重复的基础技术动作练习,一方面提升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和各级效应器官的功能,为建立基本动作模式和动作记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运球、射门、突破等专项动作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手眼协调和控制物体的能力。3)根据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练习内容均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每节课安排基础游戏和动作技能学习部分,避免被试由于单纯学习技术动作感到枯燥不能坚持完成练习。
1.3.1.2 软式曲棍球运动干预方案内容
实验组的软式曲棍球干预方案实施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表2)。
表2 实验组干预方案内容安排Table 2 Intervention Arrangement of Experimental Group
1.3.2 实验质量控制
在实验干预的控制过程中,通过对所招募的被试进行前期调研发现,两组被试除参加学校体育课活动外,均未参加其他课外体育活动,以降低无关风险因素对实验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实验设计方案的安排上,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进行3节学校常规的体育课、2节活动课。干预过程中将实验组原来的2节活动课替换为软式曲棍球训练。对照组仍保持原有状态,常规体育课程安排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内容以走、跑、跳、韵律操、集体游戏等体育活动为主。体育课程的安排分为基本部分、正式部分和结束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内容以慢走、慢跑为主,正式部分以基本体育活动学习为主。
1.3.3 基本动作技能评估
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评估量表第2版(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2,GMD-2)(Ulrich,1985)对被试的基本动作技能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位移技能(loco‐motor skills)和控制技能(object control skills)共12项,其中,位移技能包括跑、立定跳远、单脚跳、跨跳、前滑步、侧滑步6项;物体控制包括原地拍球、接球、踢球、击固定球、上手投球、地滚球6项。测试中,通过摄像机(型号:索尼HDR-CX450)记录被试的全部测试过程,分析录像并根据评分标准对被试测试动作打分,两名评分者进行打分,评分信度至少达到0.95。每个动作都要经过2次正式测验,并根据3~5个标准进行评分,满足1条标准记1分,不满足标准记0分,再对各项动作的得分进行累计。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首先正确示范动作1次,被试练习1次,之后再进行2次正式测试。
通过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统计学信息、基本运动技能基线水平数据进行同质性分析;其次采用2(组别:实验组、对照组)×2(时间:前测、后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受试者基本运动技能干预前后的变化。统计分析过程中出现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的简单效应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运动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者的身高、体质量、BMI以及基本动作技能的得分差异。研究显示,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各指标差异性检验Table 3 Difference in Various Indexes between EG and CG in Pre-test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TGMD总分、位移技能总分、控制技能总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因素为组别,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因素为时间,即前测和后测,交互效应为时间×组别。研究显示,TGMD总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1),组间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交互效应显著(P<0.001);位移技能总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1),组间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99),交互效应显著(P<0.001);控制技能总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1),组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交互效应显著(P=0.006;表4)。
表4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动作技能得分差异Table 4 Difference in Scores of Fundamental Motor Skills(FMS)between EG and CG in Pre-test to Post-test
由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TGMD总分、位移技能和控制技能测试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交互作用显著,因此,对以上指标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TGMD总分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显著[F(1,24)=135.132,P<0.00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显著[F(1,24)=14.368,P<0.001],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时间点上得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16.121,P=0.001];在位移技能总分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显著[F(1,24)=114.288,P<0.00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显著[F(1,24)=8.427,P=0.008],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12.033,P=0.002];在控制技能总分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显著[F(1,24)=59.445,P<0.00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显著[F(1,24)=9.336,P=0.005],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15.389,P=0.001]。以上表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软式曲棍球运动干预对智力障碍男生的基本动作技能包括位移技能和控制技能产生了积极影响(图1)。
图1 干预前后两组基本动作技能得分变化趋势Figure 1. Change Trends of Scores of Fundamental Motor Skills(FMS)between EG and CG in Pre-test and Post-test
将两组受试者的位移技能各分项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显示(表5),跑步动作得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1),组间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69),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8);立定跳远得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3),组间效应显著(P=0.020),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脚跳动作得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1),组间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45),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滑步动作得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1),组间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09),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侧滑步动作得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1),组间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44),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
表5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位移技能各分项得分差异Table 5 Difference in Scores of Locomotor Skills between EG and CG in Pre-test to Post-test
由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单脚跳、前滑步和侧滑步得分的测试结果差异非常显著,交互效应显著,因此,对以上指标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单脚跳动作得分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46.828,P<0.00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24)=1.162,P=0.292],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4.357,P=0.048];在前滑步得分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57.912,P<0.00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24)=0.711,P=0.408],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F(1,24)=9.882,P=0.004];在侧滑步得分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43.710,P<0.00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9.829,P=0.004],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24)=3.881,P=0.060]。
将两组受试者的控制技能各分项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显示(表6),随着时间的变化,原地拍球动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组间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52),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踢球动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得分时间效应显著(P<0.001),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18),组间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17);双手接球动作两组的得分时间效应显著(P<0.001),组间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8),交互效应显著(P=0.045),击固定球动作实验组和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变化得分差异显著(P<0.001),组间效应显著(P=0.004),交互效应显著(P=0.002),地滚球动作随时间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分差异显著(P=0.001),组间效应不显著(P=0.384),交互效应不显著(P=0.896)。
表6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技能各分项得分差异Table 6 Difference in Scores of Object Control Skills between EG and CG in Pre-test to Post-test
由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原地拍球、击固定球、双手接球测试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交互作用显著,因此,进行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原地拍球动作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29.865,P<0.00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F(1,24)=0.048,P=0.829],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21.818,P<0.001];在双手接球动作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37.833,P<0.00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7.901,P=0.010],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6.691,P=0.016];在击固定球动作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18.722,P<0.001],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F(1,24)=0.285,P=0.598],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24)=15.398,P=0.001]。
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核心是提升个体的运动协调能力,强调操作过程中肢体间的协调配合,动作各部分组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正确关系,包括正确的动作顺序、手眼协作、左右肢体协调配合以及动作节律等(马瑞等,2017)。研究表明,适宜、规律的身体活动在个体身体生长、动作技能习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方慧 等,2016;Guthold et al.,2018;Xu et al.,2018)。本研究显示,16周软式曲棍球运动干预对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的基本动作技能包括位移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位移技能是个体在空间位置内移动的能力,本研究位移技能的测试指标包括跑、立定跳远、单脚跳、前滑步、侧滑步、前跨跳6个动作。本研究发现,16周软式曲棍球干预对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位移技能中的立定跳远、单脚跳、前滑步动作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国外已有研究证据一致。Hocking等(2016)在一项关于6岁以上智力障碍者的动作技能干预研究发现,适应性柔道训练、GMFMS全身训练活动、体质量-步态支持训练等特定动作任务训练手段可促进智力障碍者的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且特定动作任务训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改善智力障碍者动作技能发展的方式。软式曲棍球运动在本质上也属于动作任务训练的一种,这与国外关于提升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动作技能以动作任务训练的干预方案设计思路(Goodway et al.,2003;Smyth et al.,1998)相一致。因此,在实验结果的呈现上,本研究与其他通过身体活动干预和动作训练任务干预提升智力障碍者基本动作技能的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Han et al.,2017;Wasenius,2017),但由于干预方案的动作任务和技术动作的侧重点不同,可能出现被试的基本运动技能总体水平均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动作分项有所差异。
探究软式曲棍球运动提高智力障碍男生位移技能发展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软式曲棍球的技术动作有关,其中无球技术中的加速跑、假动作、急停、转身等技术以及有球技术中的原地运球、运球突破等动作的重复训练,使其在运动技能的建立、形成、巩固和提高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中,对于外界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动作反应和适应的能力逐渐提升,能更快、更有效地模仿出测试者的动作技能;另一方面,可能与软式曲棍球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对任务目标的动机提高、动作记忆能力增强以及注意稳定性增加(Grasten et al.,2018;Lundbyejensen et al.,2017)有关;除此之外,也可能与软式曲棍球改善了练习者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关,体质健康与动作技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王政淞 等,2017;Young et al.,2015)。软式曲棍球运动对儿童的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的提高有积极影响,进而促进了位移技能的发展。本研究中对照组的位移技能随着时间变化,总得分也显著提高,但具体分项的测试得分并未有显著提高,这可能与对照组的体育活动安排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指导和专门的动作练习环节有关。因此,常规的体育活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位移技能总体水平的提升,但对于某种具体动作技能水平的提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控制技能是指由大肌肉参与控制或操作(如棒球等)物体的动作技能,包括踢、接、投掷、挥击、拍球等。本研究中的控制技能是个体操纵和控制球的技能,包括原地拍球、踢球、双手接球、上手投球、地滚球、击固定球6个测试动作。本研究发现,16周软式曲棍球干预对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控制技能中的原地拍球、双手接球、击固定球动作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虽然国内外针对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控制技能的干预手段较少采用软式曲棍球,但同属于持物控球技术训练,本研究与Kim(2018)通过羽毛球干预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该研究发现,被试的控制技能中的击固定球、双手接球、原地拍球、踢球以及地滚球动作的得分均有显著提升,同时本研究与Bremer等(2015)的研究结果也一致。
深入分析软式曲棍球运动提升智力障碍学生控制技能各个分项动作得分的原因,可能与本研究干预方案的技术动作密切相关(施滨铭,2014)。原地拍球需要受试者上肢肌力、手指灵敏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的配合(刁玉翠,2013),本研究干预方案通过基本的素质练习(如静力撑)锻炼了被试的上肢肌力,软式曲棍球技能练习(如握拍、传接练习等)提高了被试手指灵敏与手眼协调能力,因此,原地拍球动作的得分明显提高。无论是以往研究中的篮球运动干预(魏洪猛,2016),还是本研究中的软式曲棍球干预,被试双手接球动作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这是由于双手接球动作需要个体注意、手眼协调及动作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软式曲棍球运动训练过程中,多种技术动作中人与球杆和球的配合等可提升以上能力。本研究中被试击固定球动作得分提高可能是由于软式曲棍球与击固定球动作类型相似,动作技能发生迁移引起(夏忠梁,2014),随着软式曲棍球持杆击球技术动作练习次数的增加,个体对球棒和球的准确应用、协调控制等能力提升,击固定球动作得分也随之提升。本研究中对照组物体控制技能得分除了双手接球动作前测和后测得分差异显著外,其他分项测试得分均未发现有显著变化。该组学生双手接球动作显著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日常体育活动中学生注意力、执行力得到提升引起的。因此,综合以往研究和本研究,可以说明软式曲棍球干预对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的控制技能(包括原地拍球、双手接球、击固定球动作)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1)无论是软式曲棍球运动还是常规的体育活动,对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基本动作技能测试总分的提高均有积极影响。
2)相比于常规的体育活动,软式曲棍球运动对于中重度智力障碍男生基本动作技能动作分项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其中位移技能动作分项的改善体现为立定跳远、单脚跳和前滑步动作,控制技能动作分项的改善体现为原地拍球、双手接球和击固定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