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的案例研究

2022-04-08 22:44:58林泽英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2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摘 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第十二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五位教师的课堂提问,探究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课堂提问策略,认为基于对阅读文本的全面解读,英语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主题、内容、体裁、语言和作者写作意图五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提问策略;文本解读;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林泽英,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上元小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思维品质已被纳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体现的能力和水平被称作思维品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但受限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阅读教学文本的多样,有些教师没能很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想要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要求的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文本解读。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点在于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然而,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文本解读维度单一、解读深度不够等问题。一些教师只从语言角度对词汇、语法进行讲解,而忽视对其他维度的解读,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因此,本文从文本解读的五个维度出发,通过观摩视频、转录文字和分析话语的方式,阐述通过五个维度的解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围绕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的内部逻辑进行提问,训练逻辑思维

教师可以就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向学生提问,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文本逻辑,了解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掌握文本的整体框架,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案例1】

以“My perfect holiday”一文为例。这是一篇记叙类文本,主题为人与自我,语言上多采用描述心情的形容词,如happy、bored、sad,以及描述活动的动词短语,如ate snacks、watched an excited TV、played computer games。

课上,教师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理清了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通过事情的结果,推测事情发生的原因,使学生理解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把故事的发展情节串联起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师生对话如下:

T:What made the boy's wish come true?

S1: The boy's parents went away for a business.

T: What did the boy do to have fun on the first day?

S2: He ate a lot of snacks, watched an excited TV and played computer games.

T: Very good! How long did he play?

S2: Until midnight.

T: What happened to him at school next day?

S3: He was late for school and couldn't hand in his homework.

T: So do you know why he was late for school?

S4: Because he played computer games too late last night.

構成文本的要素是语言,解读文本语言需要把关注点放在文本中的词汇、语法、句法和修辞等方面。通过提问与文本语言相关的内容,如词汇的选用,人物动作的描写,时态的处理等,引导学生推断文本的语言特色,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案例2】

以“What's the matter?”一文为例。这是一则新闻,主题为人与社会,作者采用极为简单、生动的词句,为读者报道了一则公交车乘客和司机救助一名摔倒在路边的老人的故事,目的是使读者对帮助他人形成自己的正确观念。

教师通过询问学生新闻中人物一连串的行为细节,让他们体会新闻简单、生动的语言特色。学生通过将对应的语言和新闻含义相结合进行分析,推断出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师生对话如下: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ords they just find?

S1: It's very easy.

T: Can we get the main idea very clearly?

Ss: Yes.

T: Ok! How does the driver stop the car?

S2: He stopped the car without thinking twice.

T: Can you come to the front and act it out?

(学生上台表演新闻中司机毫不犹豫地刹车的动作)

T: Now,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language used in news?

S3: It's simple and lively.

T: Do you know why its simple and lively?

S3: Because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news.

二、围绕文本主题和文体类型进行提问,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对语篇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主题语境,而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一种学生能够评估、比较、分析、探索和综合信息的能力。通过提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文本中立足于内容和语言之上的更深层次的主题意义。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提高。

【案例3】

以议论文“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一文为例,主题为人与自然。作者采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了政府和WWF为拯救濒临灭绝的熊猫所采取的措施。

教师询问学生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引导他们衡量熊猫住在野外和住在动物园的优势,使学生在批判性思考中逐渐形成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培养生态保护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得以发展。师生对话如下:

T:Why are pandas in danger?

S1:Because they don't have many babies and baby pandas often die.

S2:The bamboo forests are getting smaller, so pandas are losing their home.

T:The situation is getting difficult. Is it good for pandas to live in the zoo or live in the wild?

S3:In the wild. The government will have another plan to save them.

S4:In the zoo. Because people can help them look after their babies.

不同体裁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文本特征,英语的阅读文章体裁大致可分为三种: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记叙文记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明什么人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并从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议论文则以论点为中心,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引用材料,进而得出某个结论;说明文利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并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从体裁角度解读文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晰文本的结构,牢牢抓住主线,还可以通过文本体裁特征去深度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和思考。

三、针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提问,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思维的发散,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提出独特的观点和态度,这有利于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案例4】

以“What's the matter?”一文为例。该新闻报道了一则公交车乘客和司机救助一名摔倒在路边的老人的故事,并反映了不同的人对帮助他人这一举动的不同观点。作者在文末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并鼓励学生在文本现有观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对帮助他人这一问题的其他看法,理性并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师生对话如下:

T: About helping others, which side is the writer on?

Ss: The bus driver.

T: Which words indicate the writer's view?

S1: The word “only”.

T: Any other words?

S2:The word “thanks to” and “but”.

T: So do you agree with the driver? Which side are you on?

S3: I agree with the writer because 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

T: So 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 Which side are you on?

S4: I disagree with the writer. Because we should call the ambulance first.

S5: I disagree. Because maybe the old man has no problem and we need to check first.

四、英語阅读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策略的注意事项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合作者态度的阅读文本传递了一定的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所读文本信息不断提取、思考、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提问的质量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本文提出的三种提问策略可以适用于叙事性文本、说明性文本和议论性文本。篇章的内容和语言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的,因此基于文本内容和语言之间的逻辑联系的问题对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文本的主题和风格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以批判性态度对文本作出评价;基于写作意图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类似问题的创新性思考。

其次,提问策略的应用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全面的解读,而不是碎片化阅读。教师从五个维度对文本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合适的问题。

最后,通过对课文的全面解读,设计核心概念问题、内部逻辑问题或故事总结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利用意图分析问题来询问学生课文的主题和体裁,鼓励学生探讨文本的隐含价值,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运用头脑风暴问题、情景问题、故事续写型问题引导学生用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本体裁丰富多样,不同语篇具有不同的特点。针对特定的语篇提出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问题,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考验。教师应该在全面解读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主题、内容、语言、体裁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五个维度出发,设计出贴合文本和学情,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发展思维的课堂提问。

参考文献:

[1]梁美珍,黄海丽,於晨,陈一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韩曙光.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J].东方教育,2015(3):241-242.

[3]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4]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01:07
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的初步研究与尝试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探析普通私立高中生英语阅读学习困境及对策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19:59:14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2:42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1:19